- 巨幼细胞性贫血网织红细胞6项参数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采用sysmex XE-21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患者网织红细胞6项参数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6项参数,包括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H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MFR%)、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LFR%)、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并将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检测结果与55例其它增生性贫血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贫血对照组患者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巨幼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LFR%明显降低,IRF、MFR%、HFR%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贫血对照组比较,巨幼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RET%、RET#、IRF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IRF、RET%、RET#参数对于区别巨幼细胞性贫血与其它增生性贫血具有重要意义。
- 黎华连赵应斌冯秋琳
- 关键词:SYSMEX网织红细胞贫血血小板
- 新生儿败血症血清中降钙素原含量对炎症反应程度、脏器功能损伤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血清中降钙素原含量对炎症反应程度、脏器功能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48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本院分娩的健康新生儿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根据观察组血清PCT含量中位数进一步分为高PCT组、低PCT组各2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新生儿血清炎症介质含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心脏功能损伤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外周血PC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PCT组、低PCT组血清中炎症介质IL-1β、IL-6、IL-8、TNF-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CT含量上升,血清炎症介质IL-1β、IL-6、IL-8、TNF-α含量增加(P<0.05);高PCT组、低PCT组常规超声参数CO、LVEF水平,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参数GLSr、GCSr绝对值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心肌损伤指标cTnⅠ、H-FABP、HBDH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CT含量上升,CO、LVEF水平及GLSr、GCSr绝对值降低,指标cTnⅠ、H-FABP、HBDH的含量增加(P<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血清中PCT含量与炎症反应程度、心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靶器官损伤的可靠指标。
- 李少芳黎华连
-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降钙素原炎症反应
- CT定位肺穿刺细胞学评价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评价CT定位下肺穿刺细胞学的诊断价值,探讨提高细胞学诊断阳性率的措施。方法 CT定位下肺穿刺取材进行细胞学检查,诊断结果与相应活检组织学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肺穿刺116例,细胞学诊断恶性肿瘤79例,炎症14例,细胞学确诊率为80.2%(90/116),与组织学符合率为100%.结论 CT定位下肺穿刺细胞学检查,能明显提高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同时能弥补影像学的不足,对炎症病变可同步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需注意克服影响因素。
- 丁燕玲赵应斌黎华连许彪
- 关键词:CT肺穿刺细胞学组织学
- 1例G6PD缺乏症溶血患儿血涂片出现泡红细胞、海因小体、咬红细胞的报道被引量:1
- 2019年
-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南方地区一种最常见的酶缺陷性溶血性贫血,发病可因食入蚕豆和某些药物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合并红细胞形态学改变,如出现泡红细胞、海因小体、咬红细胞等,但这些形态学改变临床上鲜有报道。本研究发现1例G6PD缺乏症因服用药物发生急性溶血而G6PD检测结果正常,但红细胞发生形态学改变者,现报道如下。
- 谢祖林蓝秋星黎华连张莹桃欧红娟
- 关键词:G6PD缺乏症溶血红细胞形态
- 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7月-2016年7月这段期间内,将我院的4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的44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液检测,其主要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血液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K-MB、cTnT、hs-cTcT参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MPV、PLT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指标检测在冠心病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 黎华连赵应斌
- 112例小儿血液病临床特点及骨髓细胞学检测结果分析
- 2020年
- 目的探究小儿血液病的临床特点和骨髓细胞学检测结果对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方法以2016年5月-2019年4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小儿血液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小儿血液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测,观察并记录检测结果。结果对112例小儿血液疾病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测,其中60例为白细胞系统疾病类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高(46.67%),52例患儿为红细胞系统疾病类型,溶血性贫血疾病最高(42.31%);血液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贫血、淋巴结肿大、发热、脾大等。结论在对小儿血液病骨髓细胞学检测中白细胞系统疾病类型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占比最高,在红细胞系统疾病类型中,溶血性贫血占比最高,血液疾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溶血性贫血、感染性贫血。
- 黎华连张莹桃谢祖林
- 关键词:小儿血液病白细胞
- 白血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观察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白血病患者中增高的状况。方法对7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行hs-CRP检测,观察各种类型白血病患者hs-CRP增高比例,并将各型白血病hs-CRP值与正常人比较。结果79例白血病有73例增高(92.4%),增高比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各种类型白血病hs-CRP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各种类型白血病患者hs-CRP均增高,hs-CRP可作为白血病的筛查指标。
- 赵应斌吕桂桦黎华连丁燕玲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超敏C反应蛋白
- 贫血患者血小板五项参数测定结果分析
- 赵应斌黎华连李可成张莹桃丁燕玲谢璐茜
-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巨核细胞系统改变的观察
- 2013年
- 巨幼细胞性贫血(MA),临床上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呈明显活跃,红系增生旺盛,伴明显成熟障碍及核浆发育紊乱,幼红细胞体积增大。在多年的工作中发现,各类贫血的血小板与巨核细胞数及分类存在一定的关系。现将我院2009-2011年住院及门诊各类贫血病人的血小板与巨核细胞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黎华连赵应斌刘志华
- 关键词:巨幼细胞性贫血血小板巨核细胞
- 降钙素原在肺炎患者诊断中应用的临床意义
- 2015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测定在肺炎患者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将117例发热、胸痛、咳痰等疑为肺炎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同时作胸腔X光、CT检查等影像学检查和PCT、超敏C反应蛋白(CRP)、WBC计数等检测,以影像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PCT、CRP、WBC计数在该诊断中的准确性、特异性、阴性及阳性预测值。结果 117例患者中胸腔影像学检查肺部出现阳性结果 59例,PCT增高88例,CRP增高66例,WBC增高60例;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3.05%和44.83%,81.36%和77.59%,66.10%和74.14%。PCT联合CRP应用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3.22%和41.38%,PCT联合WBC计数应用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9.83%和31.03%;按串联试验计算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67.60%和87.64%,54.9%和85.73%。把PCT阳性阈值提高至0.25 ng/ml以上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33.90%和84.48%。结论 PCT、CRP、WBC计数是肺炎患者感染的诊断重要参考指标,PCT对感染诊断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当把阳性阈值提高时特异性亦较高,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 黎华连赵应斌
- 关键词:肺炎降钙素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