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鸿山

作品数:43 被引量:255H指数:10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历史地理
  • 9篇经济管理
  • 6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社会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篇慈善
  • 13篇清代
  • 11篇善事
  • 11篇慈善事业
  • 9篇社会保障
  • 7篇晚清
  • 5篇义仓
  • 5篇社会救济
  • 4篇慈善组织
  • 3篇学术
  • 3篇善堂
  • 3篇史学
  • 3篇历史学
  • 3篇近代化
  • 3篇救助
  • 2篇养济院
  • 2篇育婴堂
  • 2篇社会救助
  • 2篇述论
  • 2篇江浙

机构

  • 42篇苏州大学
  • 2篇江苏省苏州第...
  • 1篇广岛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42篇黄鸿山
  • 16篇王卫平
  • 2篇葛慧烨
  • 1篇朱从兵
  • 1篇康丽跃
  • 1篇姚在先
  • 1篇钱楠

传媒

  • 4篇学习与探索
  • 4篇苏州大学学报...
  • 3篇史学月刊
  • 3篇史林
  • 3篇苏州教育学院...
  • 2篇历史研究
  • 2篇江海学刊
  • 2篇中国农史
  • 2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江南论坛
  • 1篇学海
  • 1篇历史教学问题
  • 1篇社会学研究
  • 1篇史学理论研究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经济史研...
  • 1篇中国地方志
  • 1篇清史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陶澍的方志学思想述论
2003年
陶澍是清末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曾倡修《安徽通志》 ,参与编修过多部县志 ,并为多部志书撰写序言 ,在方志理论方面有所建树。陶澍与司马光和章学诚的观点相近 ,认为“邦国之志”和“四方之志”都是方志源头 ;方志是历史书 ,属于历史学范畴 ;方志三大功能中 ,“资治”十分重要。陶澍还对资料的采集和甄别 ,修志人员的素质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黄鸿山王卫平
关键词:历史学修志人员方志理论
晚清稻谷出米率与加工费用小考——以苏州丰备义仓资料为中心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对晚清苏州丰备义仓资料中保存的稻谷加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稻谷的出米率及加工费用,希望能够提供一组关于清代稻米折算及稻谷加工的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黄鸿山
关键词:出米率稻谷加工
晚清思想家冯桂芬近代慈善理念的确立及其实践被引量:9
2009年
晚清著名改良派思想家冯桂芬,不仅积极改革近代社会,也致力于慈善救助。无论理念抑或实践,他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前后,由于身受西学影响和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冯桂芬在从事传统慈善活动的同时大胆提出对传统慈善事业的改革设想,冯桂芬慈善思想和实践显然已与传统观念和行为不相一致。就此,中国传统慈善事业已开始近代转型的历史进程。
黄鸿山王卫平
关键词:慈善事业
“教养兼施”的实践、成效与困境:民国浙江救济院研究(1928—1937)被引量:8
2017年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浙江省按照中央政令推行救济院建设。救济院建设深受近代以来兴起的"教养兼施"理念影响,在努力保障救助对象生活的基础上,还注重传授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以养成其自立精神和谋生能力,并注重对救助对象进行思想行为矫正。"教养兼施"的举措使得不少社会弱势群体得到救助,有助于培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改善社会治安。但因经费保障能力不足和管理方面存在弊端,救济院仍存在机构设置不全、偏重院外救助、救助标准过低、强制惩戒色彩过强等局限,极大地影响了救助成效。这说明,社会救助问题的解决,并非理念进步和制度变革即可奏效,还需要经费保障能力和政府管理能力的提高作为保证。
黄鸿山
关键词:民国救济院
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
慈善事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清时期善会善堂的兴起,更是中国慈善事业史上引人注目的现象。在鸦片战争之后,随着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和西潮的冲击,中国慈善事业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仅传统慈善组织的职能和救助办法发生显著变化,...
黄鸿山
关键词:晚清慈善事业社会救济社会保障
晚清借钱局的出现与演变被引量:8
2009年
借钱局又名因利局,最初出现于光绪二年的扬州,是以借贷现金方式救助贫民的新型慈善组织。借钱局一度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各地纷纷仿行。光绪十五年后,尽管清廷持否定态度,但借钱局并未销声匿迹,至清末新政时期再度复兴。民国年间,借钱局最终被国家实施的社会保障体系所吸纳。
王卫平黄鸿山
江浙洋务集团内部关系考——以谢家福所藏郑观应等人兰谱为中心
2009年
光绪年间谢家福与李金镛、郑观应、经元善等人的结拜,是江浙地区洋务集团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谢家福收藏的结拜"兰谱"是这一事件的重要信物,记载了各位谱主的生平及其与谢家福交往关系的形成过程。
黄鸿山
关键词:经元善洋务运动
道光年间商船输入上海饼豆数量考——基于“征信录”的考察
2024年
因缺乏精确记载,以往学界对道光年间商船输入上海的饼豆数量存在极大分歧。而在清代上海举办慈善活动留下的“征信录”中,留有不少豆捐、船捐的抽捐记录,抽捐多依据交易量和航次征收,且具有强制性,因此可以反映当时的饼豆交易量和运载量。对抽捐记录进行分析和计算可知,道光十一年至三十年间,每年商船输入上海的饼豆数量应在213万石—378万石之间。由此亦可看出,以往史料所称商船每年向上海输送货物达1000万石的说法,明显有所夸大。
黄鸿山
关键词:道光沙船
中国传统慈善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被引量:15
2006年
与现代中国慈善文化的缺失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慈善文化非常发达。中国的传统慈善活动源远流长,形成了尊老爱幼、扶危济困、邻里互助等优良传统。明末及清前期,慈善事业日趋兴盛。进入近代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传统慈善事业开始了近代转型。弘扬中国传统慈善文化,发展慈善事业,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王卫平黄鸿山
关键词:慈善事业和谐社会
清代江苏养济院的救助名额、救助标准与经费来源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养济院是清代江苏普遍设立的社会保障机构。因经费限制,清代前期养济院实行限额收养,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为补助不足,官府和地方社会努力拓宽养济院的经费渠道,陆续增设额外孤贫,使其救助规模不断扩大,但受经费筹集方式限制,养济院的救助规模呈现出严重的地区不平衡。而且,养济院仅着眼于维持孤贫的衣食和居住之需,救助水平不高,受吏治腐败及社会经济状况影响,养济院的实际救助水平在清代后期还呈现出进一步降低的趋势,暴露出传统社会保障事业的局限。
黄鸿山
关键词:清代社会保障养济院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