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素钦

作品数:23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州市传染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肝炎
  • 5篇病毒
  • 4篇血清
  • 4篇乙型
  • 4篇抗体
  • 4篇肝炎病毒
  • 3篇乙型肝炎
  • 3篇阴性
  • 3篇细胞
  • 3篇膜下
  • 3篇肝包膜
  • 3篇肝包膜下
  • 3篇包膜
  • 2篇蛋白
  • 2篇丁型
  • 2篇丁型肝炎
  • 2篇丁型肝炎病毒
  • 2篇乙肝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生物反应

机构

  • 15篇福州市传染病...
  • 9篇福建医科大学
  • 6篇福建省第二人...
  • 1篇华侨医院

作者

  • 23篇黄素钦
  • 10篇吴秋芳
  • 6篇徐兵
  • 6篇吴林岚
  • 3篇吴开木
  • 3篇蒋晓织
  • 3篇陈怡
  • 3篇赵芝萍
  • 2篇林城
  • 1篇魏建威
  • 1篇张宇
  • 1篇胡盈莹
  • 1篇吴秋芳
  • 1篇李圣聪
  • 1篇温珠妹
  • 1篇吴汉勇
  • 1篇江家骥
  • 1篇郑玲
  • 1篇杨梅玉
  • 1篇郑秀奇

传媒

  • 4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海峡预防医学...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中国癌症防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肝脏
  • 1篇学会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检验医学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含胶原凝胶的人工肝生物反应器的功能比较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改进中空纤维型人工肝生物反应器。方法将大鼠肝细胞与胶原溶液混合并注入中空纤维反应器管外腔,待混合物在管外腔中形成胶原凝胶将肝细胞悬浮其中,构成胶原凝胶混悬肝细胞反应器(Ⅰ组);另将大鼠肝细胞混悬液注入涂有胶原层的中空纤维反应器管外腔,构成胶原涂层加肝细胞反应器(Ⅱ组)。两组反应器均由管内腔循环灌注培养液,置孵箱培养9 d,每24 h 换液一次,每48 h 取灌注液检测白蛋白(Alb)、尿素、乳酸脱氢酶(LDH)浓度,以检验反应器的肝细胞功能。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两组资料比较用配对 t 检验。结果Ⅰ组和Ⅱ组的 Alb 值均在灌注第3天达峰值,分别为(1.41±0.08)和(0.65±0.05)g/L,3~9 d 各时间点 Alb 值Ⅰ组均明显高于Ⅱ组(P 值均<0.01)。Ⅰ组和Ⅱ组的尿素值分别在灌注第5天和3天达峰值,分别为(1.73±0.14)和(1.56±0.18)mmol /L,5~9 d 各时间点尿素值Ⅰ组均明显高于Ⅱ组(P 值均<0.01)。Ⅰ组和Ⅱ组的 LDH 值在灌注第9天达峰值,分别为(32.03±9.13)和(70.17±25.28)U /L,1~9 d各时间点 LDH 值Ⅰ组均明显低于Ⅱ组(P 值均<0.01)。提示胶原凝胶混悬肝细胞反应器(Ⅰ组)比胶原涂层加肝细胞反应器(Ⅱ组)有更好的肝细胞合成代谢功能,肝细胞酶漏出也更少。结论胶原凝胶混悬固定肝细胞更适用于构建中空纤维型人工肝生物反应器。
徐兵吴林岚魏建威黄素钦陈怡赵芝萍蒋晓织郑登滋杨梅玉
关键词:生物反应器肝细胞
血清HBsAg阴性而HBV感染阳性15例分析
2002年
黄素钦
关键词:血清HBSAG阴性
穿刺植入细管注射阿霉素脂质体治疗大鼠脑胶质瘤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建立一种经皮向脑间质内注射药物以抑制脑胶质瘤生长的方法。方法通过埋于皮下的直通接头和带有冰套的细管经皮向SD大鼠脑内注射生理盐水(带管正常对照组);向脑胶质瘤模型大鼠脑内分别注射阿霉素(ADR)脂质体(ADR脂质体组)、ADR水剂(ADR水剂组)、生理盐水(盐水对照组);各组大鼠在注射药物后5 d、10 d分别以同法再注射一次。在末次注射药物后4 d,从后3组大鼠中各取8只大鼠测定脑肿瘤体积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的水平。其余大鼠常规继续饲养,观察大鼠生存时间。结果治疗14 d后,ADR脂质体组大鼠肿瘤体积为(27.5±6.4)mm3,明显低于盐水对照组的肿瘤体积(57.5±6.3)mm3(P<0.05);ADR脂质体组大鼠肿瘤抑制率为(52.2±14.6)%,明显高于ADR水剂组的肿瘤抑制率(27.7±9.5)%(P<0.05);ADR脂质体组大鼠平均生存期为(42.3±8.2)d,明显长于ADR水剂组的平均生存期(29.9±4.8)d(P<0.05);ADR脂质体组和ADR水剂组大鼠的血清ALT、AST、Cr值与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均>0.05)。带管正常对照组大鼠全部存活50 d以上。结论带冰套和金属芯的细管易于穿刺植入脑内,通过皮下的直通接头和脑内的细管可经皮向脑内注入药物,并明显抑制脑肿瘤生长,延长荷瘤大鼠存活时间。
徐兵吴林岚黄素钦杨晓梅吴开木
关键词:脑肿瘤阿霉素脂质体经皮注射
(1,3)-β-D葡聚糖、半乳甘露聚糖、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联合检测对晚期艾滋病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B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联合检测对晚期艾滋病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AIDS晚期患者120例,根据侵袭性真菌病(IFD)诊断标准,真菌阳性数是70例。回顾性研究他们的CD4数量,真菌培养情况,BG试验、GM试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统计结果。结果 IFD组与非IFD组的CD4绝对值比较,前者显著小于后者(55±13/μl VS 250±45/μl,P<0.05),90%IFD组CD4绝对值小于50/μl。120例AIDS患者中真菌培养出60例阳性(50.0%)。单独BG试验、GM试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试验的敏感性分别为:42.9%、64.3%、14.3%;特异性分别为:75.0%、90.0%、100.0%。三者联合应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7%、78.9%,三者联合应用的敏感度显著大于单独试验的敏感度(P<0.05),也显著大于真菌培养阳性率(95.7%VS 50%,P<0.05)。结论AIDS晚期患者,尤其当CD4绝对值小于50/μl时患真菌感染概率很高,BG试验、GM试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试验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真菌诊断的敏感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黄素钦林城吴秋芳
关键词:艾滋病半乳甘露聚糖
HB_sAg阴性的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分析
2001年
吴秋芳黄素钦
关键词:丁型肝炎病毒感染
(1,3)-β-D葡聚糖检测对AIDS患者真菌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检测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真菌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6例AIDS患者的血液、脑脊液、深部咳出的痰液以及其他深部组织液进行真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微生物快速鉴定(API)/ATB自动细菌鉴定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真菌鉴定。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进行(1,3)-β-D葡聚糖的检测。结果 116例AIDS患者中真菌培养检出78例真菌,分别是18例念珠菌,44例马尔尼菲青霉菌,16例新型隐球菌;这78例真菌用(1,3)-β-D葡聚糖检测,念珠菌、马尔尼菲青霉菌、新型隐球菌阳性分别为12、33、9例。8例痰液培养出念珠菌,但是其(1,3)-β-D葡聚糖浓度均小于20.0pg/mL。有8例真菌培养阴性,而(1,3)-β-D葡聚糖检测呈阳性;重新检测后,结果依然。14例真菌培养阴性,而(1,3)-β-D葡聚糖检测呈阳性;重新检测后,(1,3)-β-D葡聚糖检测为阴性,真菌培养仍为阴性。真菌培养念珠菌、马尔尼菲青霉菌、新型隐球菌阳性标本及健康对照组标本进行(1,3)-β-D葡聚糖检测,(1,3)-β-D葡聚糖浓度分别为(310.22±143.23)、(530.61±263.24)、(50.15±22.33)、(4.00±1.52)pg/mL,前三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26、65.38、18.65,P<0.05)。结论 (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可以互为补充,(1,3)-β-D葡聚糖检测是诊断AIDS患者真菌感染的有效辅助手段。
黄素钦李圣聪吴秋芳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葡聚糖类真菌培养
裸鼠肝包膜下输注DC-CIK细胞抑制脾内肿瘤和肝转移瘤生长的初步研究
2015年
目的建立一种肝脏靶向输注免疫效应细胞法,用于抑制脾内肿瘤和肝转移瘤生长。方法将一空心纤维垫置于接种SW480肿瘤模型裸鼠肝包膜下,形成肝包膜下人工囊腔;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出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体外检测CIK对SW480细胞杀伤率,并使DC负载SW480细胞抗原。将共同培养的效应细胞(DC-CIK)注入模型裸鼠肝包膜下人工囊腔(A组,20只)和尾静脉(C组,20只),每只6×107个/0.3 ml;同法对20只模型裸鼠分别注入生理盐水,0.3 ml/只,并分为B组、D组各10只(作为A组、C组的对照)。每周注射2次,共注射4周。末次注射后48 h,检查比较A组和C组脾内原发肿瘤体积、抑瘤率和肝组织病理切片转移瘤灶均数。结果效靶比为60∶1时CIK对SW480细胞杀伤率为(75.3±8.42)%。CIK的CD3/CD56表达率为(36.4±13.2)%。治疗后,A组和C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2.07%和16.54%(P<0.05);A组和C组肝组织切片转移瘤灶均数分别为(2.47±1.02)个和(5.05±1.06)个(P<0.01)。结论裸鼠肝包膜下输注DC-CIK可明显抑制脾内肿瘤和肝转移瘤生长,抑瘤效果优于尾静脉注射DC-CIK。
徐兵吴林岚黄素钦杨晓梅吴开木
关键词:脾脏肿瘤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包膜裸鼠
用超速玻璃化冻存的人肝组织微团构建人工肝生物反应器的功能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用超速玻璃化法冻存的人肝组织(细胞)微团构建人工肝生物反应器的代谢和合成功能。方法将手术来源的人肝组织用胶原酶做有限消化,分解成肝组织微团,将肝组织微团用超速玻璃化法冻存,复苏后再用胶原酶有限消化成更小的肝细胞微团。将肝细胞微团与胶原溶液(pn7.4)混合,并将混合物注入中空纤维反应器管外腔,使混合物在管外腔形成胶原凝胶将肝细胞微团固定其中,构成生物反应器。用利多卡因循环灌注反应器管内腔24h,检验反应器的药物代谢功能;用乙型肝炎患者血浆循环灌注反应器管内腔6.5h,检测灌注液中血氨、间接胆红素(IBIL)、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检验反应器的肝细胞功能。结果人肝组织微团经超速玻璃化冻存7d后复苏的肝细胞活率为(81.9±4.2)%。用利多卡因灌注24h后,利多卡因浓度为6.2mg/L,代谢转换率为92%。100mL患者血浆循环灌注生物反应器6.5h后,灌注液中血氨、IBIL和PT值分别为(22.5±6.1)μmol/L、(29.3±8.6)μmol/L和(20.5±2.7)s,低于灌注0.5h的相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5、17.9和7.4,P均〈0.05)。结论超速玻璃化法冻存的人肝组织(细胞)微团复苏后固定于胶原凝胶中构建的中空纤维型人工肝生物反应器,有较好的肝细胞代谢和合成功能。
徐兵吴林岚黄素钦杨晓梅陈怡赵芝萍蒋晓织
关键词:生物反应器肝组织冻存
猪胰岛移植于大鼠肝包膜下人工囊腔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免疫隔离法用于将猪胰岛移植于大鼠肝包膜下人工囊腔,并观察其治疗糖尿病大鼠的效果。方法用链脲霉素诱导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用V型胶原酶消化猪胰腺,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猪胰岛。检测纯化猪胰岛的胰岛素刺激指数。取18只糖尿病大鼠和6只正常大鼠,手术暴露大鼠肝脏,从肝叶一侧边缘切开并分离肝包膜,将人工囊腔(纤维素酯透析袋,袋内置一中空纤维球,袋两端用线扎紧)两端从肝包膜切口分别塞入两边肝包膜下,囊腔两端连线从肝叶对侧边缘肝包膜开孔穿出并相互连接,绑于肝叶;使囊腔平铺在肝实质表面,中段含纤维球部分位于皮下肝包膜切口问。将含胰岛(4000IEQ)的胶原溶液(pH7.4)注入糖尿病大鼠肝包膜下人工囊腔,作为实验组(n=12);将不含胰岛的胶原溶液注入糖尿病大鼠(糖尿病对照组,n=6)或正常大鼠肝包膜下人工囊腔(正常对照组,n=6)。缝合切口(囊腔中胶原溶液变成胶原凝胶)。首次移植后8周,实验组各大鼠再经皮向肝包膜下人工囊腔注射胰岛(2000IEQ)悬液1次。各组大鼠每周断尾取血检测空腹血糖值。结果纯化猪胰岛的胰岛素刺激指数为2.2±0.2。首次移植后1~8周,实验组大鼠各时间点空腹血糖值明显低于糖尿病对照组大鼠(P〈0.01)。首次移植后13周,肉眼观察大鼠肝包膜下人工囊腔周围,未见明显纤维组织增生。结论纤维素酯透析袋植入肝包膜下13周对周围组织没有明显刺激。猪胰岛在大鼠肝包膜下人工囊腔中可受到免疫隔离,并正常生长,发挥降血糖功能。可经皮注射将猪胰岛移植于大鼠肝包膜下人工囊腔。
徐兵吴林岚杨晓梅黄素钦吴开木
关键词:胰岛免疫隔离
不同HBVM慢性乙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sAg、HBV-DNA检测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与HBV感染有关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不同乙肝病毒血清学模式(HBVM)下HBsAg、HBV-DNA定量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的HBV感染患者,将与HBV感染有关的肝脏疾病分为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3组患者。3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测定HBsAg含量;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HBV-DNA含量;采用化学发光方法进行HBVM检测。结果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3组患者当HBVM为HBsAg、HBeAg、抗-HBc阳性时,HBsAg定量与HBV-DNA定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HBVM为HBsAg、抗-HBe、抗-HBc阳性时与HBsAg、抗-HBc阳时,HBsAg定量与HBV-DNA定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HBV感染者,随着疾病的进展,HBVM在发生着变化,HBsAg、HBV-DNA含量降低并不意味着肝炎疾病得到控制;相反,疾病有可能朝着更加严重的方向肝硬化或肝癌发展,临床值得注意。
黄素钦林城吴秋芳
关键词:HBVMHBV-DNAHBSAG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