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海涛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沙地
  • 3篇科尔沁沙地
  • 2篇气温
  • 2篇气温变化
  • 2篇NDVI
  • 2篇MANN-K...
  • 1篇植被
  • 1篇植被盖度
  • 1篇植物
  • 1篇指数对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物量模型
  • 1篇通径
  • 1篇通径分析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温变化趋势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因子
  • 1篇物量

机构

  • 5篇鲁东大学

作者

  • 5篇岳喜元
  • 5篇黄海涛
  • 4篇常学礼
  • 3篇刘良旭
  • 1篇宋彦华

传媒

  • 3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海洋科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科尔沁沙地植被NDVI对太阳辐射照度变化的响应机制被引量:4
2015年
在科尔沁沙地利用ASD光谱仪实测了7个不同植被盖度样方的反射光谱日变化,结合植被盖度与逐时太阳辐射照度数据,采用回归方法构建了不同植被盖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太阳辐射照度关系模型。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不同植被盖度NDVI对太阳辐射照度日变化具有相同的响应模式。NDVI在太阳辐射照度最小时段(6、16-18时)和平均时段(7-9、15时)易被高估0.03-0.14与0.02-0.08;其中盖度较低区域在太阳辐射照度最小时段(6、16-18时)NDVI被高估的幅度为0.13大于植被盖度较高的区域(0.03)。
岳喜元常学礼刘良旭黄海涛高羽翼
关键词:NDVI植被盖度科尔沁沙地
40年来山东半岛滨海与内陆地区气温变化比较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以1959~2012年的年平均气温为数据源,用 Mann-Kendall(M-K)秩次相关法对山东半岛滨海(以威海、成山头和海阳气象站平均值为代表)和内陆(以济南、沂源和兖州气象站平均值为代表)区的气温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73~2012年以来滨海和内陆区的年平均气温变化总体呈增加的趋势,但低于同期全球增温幅度。从2个区域的比较来看,滨海区增温变化高于内陆区0.17℃。但是, M-K趋势检验表明,滨海区年平均气温波动幅度小于内陆区。不同分析时间序列长短对结果的影响极大,随分析时间序列(尺度)增加,变化趋势(β)无规律,但正态分布统计量(Zc)随分析时间序列增加而增加。本文对相同气候类型下滨海和内陆气温变化的差异性进行探讨,这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估在全球升温背景下,滨海和内陆区域的气候变化特点和其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宋彦华岳喜元刘良旭黄海涛
关键词:气候变化MANN-KENDALL检验
科尔沁沙地几种固沙植物光谱-生物量模型构建与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在控制背景反射噪音、植被盖度和水分含量的条件下,利用ASD光谱仪对科尔沁沙地4种主要固沙植物杨树(Populus spp.)、黄柳(Salix gordejevii)、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光谱反射特征和地面光谱生物量模型构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4种主要固沙植物光谱反射曲线的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在620~670nm与841~876nm波长范围内存在差别,其中在波长620~670nm最易识别的植物为小叶锦鸡儿,其次是黄柳、杨树,在波长841~876nm范围最易识别的植物为樟子松、杨树。不同植物的NDVI与盖度和生物量的关系密切,模型拟合精度较高。相对而言,NDVI-盖度模型优于NDVI-生物量模型。不同植物种构建的NDVI盖度模型计算结果相差较小,而NDVI生物量模型的计算结果相差较大。在区域植被生产力遥感监测中,植被样方选择要考虑优势植物种影响,数据采样要涵盖研究区主要植物种。
岳喜元常学礼刘良旭黄海涛
关键词:固沙植物科尔沁沙地
中国东北主要生态系统气温变化趋势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全球变暖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对同一区域不同生态系统气温变化差异的认知,是服务于当地生态环境评价和经济建设规划的基础。以1961—2012年的气温数据为基础,用Mann-Kendall(M-K)秩次相关法对中国东北地区纬度相差极小的农业(海伦站)、森林(博克图站)、草甸草原(海拉尔站)、干草原(满洲里站)4类生态系统的气温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1961—2012年东北地区主要生态系统年最高气温变化趋势最显著,其次是年平均气温,年最低气温变化趋势不显著。(2)不同生态系统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同一生态系统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气温和年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3)从年平均气温来看,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变化趋势最显著,气温变化率最大(0.44℃/10a),发生气温突变的时间最早;从年最高气温来看,农业生态系统一直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上升趋势显著,气温突变点出现的时间最早。
吕德燕常学礼岳喜元黄海涛
关键词:气温变化趋势MANN-KENDALL检验生态系统
科尔沁沙地不同沙地景观区植被指数对水热因素响应被引量:3
2016年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尺度下植物对环境条件的响应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为了更好理解不同沙地景观区域植被指数(NDVI)对气象水热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以2000—2013年7—9月MODI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3S空间分析技术和通径分析方法,对科尔沁沙地围封保护区、人工造林固沙区和流动沙丘区等3种景观类型区NDVI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其变化的同期气象水热因子年降水、关键期降水、关键期最大一次性降水、重要期降水、年均温、关键期均温、关键期最高气温、关键期最低气温等8个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景观类型区NDVI整体上呈现增长的态势。降水的影响明显高于气温,且降水主要起正相关作用,气温主要起负相关作用。促进沙地围封保护景观区NDVI增长的气象因子是关键期降水,决策系数最大且为正(0.445);人工造林固沙景观区受到人工造林更新和农业开垦的影响,削弱了水热条件对NDVI的影响,相比较而言,重要期降水影响较大;流动沙丘景观类型区主要受到关键期气温极值的影响,其他因子影响不显著。
黄海涛常学礼岳喜元吕德燕
关键词:NDVI气象因子通径分析科尔沁沙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