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
- 作品数:23 被引量:196H指数:7
- 供职机构:十堰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十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血氧灌注指数监测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观察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脉搏血氧灌注指数(PI)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77例足月窒息新生儿分为休克组和非休克组,均采用脉搏血氧灌注仪连续检测其出生时、治疗24h和72h后的PI值,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围生期窒息新生儿出生时PI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休克组出生时及治疗24h后PI值均低于非休克组(P<0.01);休克组患儿治疗72h后PI值较出生时明显升高(P<0.01)。结论:PI值对判断窒息新生儿病情程度、观察干预治疗效果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 黄梅韦丹
- 关键词: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血窒息新生儿
-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在儿科技能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1
- 2020年
- 目的探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多种教学法在儿科技能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2016级儿科专业30人为实验组,采取多种教学法(PBL、CBL、模拟教学、虚拟仿真教学、TBL);2015级儿科专业31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进行儿科技能学授课。比较两组学生在校期间和临床实习阶段的儿科技能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采用SPSS 20.0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结果实验组学生儿科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学生的教学效果满意度、技能操作掌握度、提高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儿科临床实习出科技能考核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教师对实验组学生临床思维、医患沟通、团队合作、职业素养、工作适应能力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多种教学运用于儿科技能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有助于儿科技能操作的掌握和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可在儿科技能教学中推广应用。
- 向可可刘翠冯海艳黄梅向可琦
-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模拟教学
- 心率血压乘积对休克新生儿病情程度的预测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心率血压乘积(rate-pressure product,RPP)对休克新生儿病情程度(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预测价值。方法110例休克新生儿据胎龄分为足月组(n=58)和早产组(n=52),收集2组休克新生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胎龄、出生日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出生5 min阿普加(Apgar)评分、休克类型及28 d转归(生存或死亡)等],抽取2组休克新生儿入组1 h内动脉血,采用电化学法检测血乳酸水平;采用心电监护仪测量2组休克新生儿入组时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并计算RP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RPP对休克新生儿病情程度的预测效能。结果足月组与早产组休克新生儿的性别、日龄、体质量、Apgar评分及28 d转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组休克新生儿失代偿期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RPP均明显低于代偿期,乳酸明显高于代偿期(P<0.01);早产组休克新生儿失代偿期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RPP均明显低于代偿期(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足月组和早产组休克新生儿RPP分别为6268.5 mmHg·次/分和4351.0 mmHg·次/分时,约登指数达最大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98.9%和91.1%。结论休克新生儿RPP水平随病情程度加重而降低,且对失代偿期的预测能力较高。
- 黄梅刘翠刘艳丽
- 关键词:休克乳酸新生儿
- 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监测意义及脑功能评估分析
- 2022年
-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对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监测意义及脑功能评估分析。 方法 本研究选取自2021年01月至2022年01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30例存在脑损伤的新生儿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时期于我院接生的30例无脑损伤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采用振幅整合脑电脑进行脑功能的监测,比较两组aEEG异常情况,并对两组的睡眠觉醒周期及惊厥电活动所展示的脑功能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的aEEG监测异常率达100.00%,而对照组无一例异常(P<0.05);对照组的成熟SWC占比100.00%,无一例不成熟SWC及惊厥电活动发生概率为10.00%;研究组的成熟SWC为36.67%,不成熟SWC为63.33%,惊厥电活动发生概率为100.00%,两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EG用于早期监测新生儿脑损伤情况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可及时发现新生儿的脑损伤情况,早期评价其脑功能状况,可有效帮助临床早期制定治疗方案,从而改善脑损伤新生儿的预后情况。
- 梅娥海本刚黄梅张辉柯文玲
- 关键词:振幅整合脑电图新生儿脑损伤
- 早产小于胎龄儿早期肾功能动态变化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早产小于胎龄儿生后1周内肾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17例早产小于胎龄儿、24例早产适于胎龄儿生后24、72h和7d的血清胱抑素C(Cys-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水平,观察各时间段检测指标变化,将21例健康足月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1)早产小于胎龄儿组生后24h、72h和7d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早产适于胎龄儿组(P<0.01);早产适于胎龄儿组Cys-C水平72h时高于对照组(P<0.05),BUN、Cr各组在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早产小于胎龄儿组生后72h血Cys-C水平上升明显,之后逐渐下降,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适于胎龄儿组生后7d内Cys-C水平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小于胎龄儿生后1周内肾脏功能低下,血CysC水平呈现先升后降,但总体水平仍高于正常,提示早产小于胎龄儿肾功能恢复需要更长时间,临床应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尽早干预,改善预后。
- 黄梅韦丹
- 关键词:早产儿小于胎龄儿胱抑素C肾功能
- 小于胎龄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分析小于胎龄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118例小于胎龄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宫内窘迫等13项因素与喂养耐受情况作回归分析,找出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结果小于胎龄儿喂养不耐受发病率为29.7%。多因素分析发现胎龄≤32周、胎盘毛糙或粘连、宫内窘迫和/或窒息、开奶时间延迟为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其中胎龄是发生喂养不耐受的保护因素。结论小于胎龄儿喂养不耐受与多因素相关,宜采取措施尽量提高婴儿出生胎龄及体重,减少窒息发生,防治宫内感染,生后尽早开奶,早期微量喂养,谨慎禁食。
- 黄梅韦丹
- 关键词:小于胎龄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
- 小于胎龄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分析
- 目的 探讨小于胎龄儿喂养不耐受(FI)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18例小于胎龄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宫内窘迫等13项因素与喂养耐受情况作回归分析,找出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
- 黄梅韦丹
- 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在NICU医院感染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监测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NICU医院感染监测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3例存在医院感染临床表现的新生儿分为感染组22例与高危组31例,选取同期住院无感染征象、未使用抗生素治疗的51例新生儿患儿作为对照组。监测各组PCT、HsCRP水平,治疗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感染组与高危组血清PCT分别为(30.65±7.27)μg/L、(21.53±6.46)μg/L,HsCRP分别为(17.52±6.43)mg/L、(12.96±4.45)mg/L,高于对照组的(0.31±0.28)μg/L、(1.87±0.41)mg/L,治疗后两组PCT、HsCRP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HsCRP联合检测的阳性率(92.93%)高于PCT(85.21%)和HsCRP(67.42%)单独检测的阳性率(P<0.05)。结论:将PCT、HsCRP纳入NICU医院感染监测,可以提高医院感染的早期诊断率,并有助于监测医院感染患儿的病情发展及预后。
- 黄梅韦丹
- 关键词: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医院感染
- 不同剂量肝素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比较大剂量与常规剂量肝素钠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将所有病例分为大剂量肝素治疗组、常规量肝素治疗组、不用肝素对照组。雾化治疗结束后,评价各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同时比较各组咳嗽消失时间、罗音消失时间和总疗程的差异。结果:大剂量肝素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量肝素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肝素治疗组咳嗽消失时间、罗音消失时间及总疗程均短于常规量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未见临床出血现象。结论:大剂量肝素钠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措施。
- 黄梅陈秀兰
- 关键词:肝素钠雾化婴幼儿肺炎
- 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29例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黄梅
- 关键词:小脑共济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