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文娟

作品数:29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5篇脑梗
  • 15篇脑梗死
  • 15篇梗死
  • 9篇急性
  • 9篇急性脑梗死
  • 6篇脑梗死患者
  • 5篇炎症
  • 4篇蛋白
  • 4篇血性
  • 4篇缺血
  • 4篇缺血性脑卒中
  • 4篇卒中
  • 3篇丁苯
  • 3篇丁苯酞
  • 3篇动脉
  • 3篇多巴
  • 3篇血管
  • 3篇血清
  • 3篇炎症反
  • 3篇炎症反应

机构

  • 28篇徐州市中心医...
  • 5篇徐州医科大学
  • 4篇蚌埠医学院
  • 2篇溧阳市人民医...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作者

  • 28篇黄文娟
  • 18篇张侠
  • 10篇陈巍巍
  • 6篇蔚志刚
  • 6篇秦晓凌
  • 5篇杨承志
  • 5篇谢志远
  • 3篇孙慧勤
  • 3篇张青山
  • 3篇黄颖
  • 3篇陈国芳
  • 2篇吴丽娟
  • 2篇庄丽丽
  • 2篇曹培卫
  • 2篇宋璞
  • 1篇程星
  • 1篇赵辉
  • 1篇孙丽
  • 1篇孙嫄
  • 1篇郭靖

传媒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神经病学与神...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胆红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性别及入院时血清胆红素水平的不同分为高胆红素组与低胆红素组,在病程第14天复测血清胆红素,并在入院时及病程第14天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与60例健康者(正常组)比较。结果脑梗死高胆红素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快于低胆红素组,治疗后第14天后高胆红素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低胆红素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变化。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血清胆红素升高是人体的一种保护反应,发病时胆红素较高者预后较好。
杨承志孟新颜黄文娟
关键词:胆红素脑梗死预后
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变化
2022年
探讨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变化。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51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53例非进展型脑梗死组患者,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后第7天的血清DAO、D-LAC、LPS、CRP水平差异;按照发病第7天的NIHSS评分,分为轻、中、重三组,比较三组间DAO、D-LAC、LPS、CRP水平的差异。结果 进展型脑梗死较非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浆DAO、D-LAC、LP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轻、中、重三组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着病情加重,DAO、D-LAC、LPS、CRP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 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发病后,伴随肠粘膜损伤,菌群代谢异常,以及炎症反应的上调;随着神经系统缺损症状加重,肠粘膜损伤程度相应加重。因此肠道菌群的调控可能成为进展型脑梗死的治疗新靶点。
陈巍巍黄文娟张侠谢志远
关键词:进展型脑梗死肠粘膜屏障炎症反应
全脑CT灌注成像指导下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脑梗死患者成功一例
患者女,82岁,因'突发右侧肢体瘫痪伴不能言语2小时'入院.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41/71mmHg(1岫Hg=0.133 kPa),混合性失语,体格检查不能配合,双眼左侧凝视,双侧瞳孔等大,光反射好,双侧额纹对称,右侧鼻...
张青山黄颖孙慧勤赵辉庄丽丽黄文娟宋璞
脑梗死患者脉搏波速度与载脂蛋白、胆红素、尿酸的相关性
2010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脉搏波速度与血脂、尿酸及胆红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各30例,进行脉搏波速度、血脂、胆红素、尿酸的测定。结果脑梗死组脉搏波速度、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的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推断脑梗死患者脉搏波速度与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ApoB/ApoA)及尿酸呈正相关,与间接胆红素呈负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脉搏波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且与载脂蛋白、胆红素及尿酸均有相关性,脉搏波速度可作为脑梗死危险度的预测因子。
杨承志孟新颜黄文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脉搏波速度载脂蛋白胆红素尿酸
血栓心脉宁片对脑梗死患者脉搏波速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评价血栓心脉宁片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初分别测患者的脉搏波速度及脂蛋白(a)和凝血功能等,急性期予抗血小板及活血化瘀、康复针灸等治疗,急性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栓心脉宁组,对照组予肠溶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心脉宁片,服用半年后复测患者脉搏波速度及脂蛋白(a)等,比较其差异。结果血栓心脉宁组脉搏波速度及脂蛋白(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心脉宁能够影响脑梗死患者的脂代谢,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弹性,减少脑梗死复发。
孟新颜黄文娟杨承志
关键词:血栓心脉宁片急性脑梗死脉搏波速度脂蛋白
免疫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炎症反应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缺血性脑卒中(IS)由特定区域的脑动脉闭塞所致,是一种严重且危及生命的疾病。炎症反应贯穿于IS的全程,固有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参与其中,促进IS后缺血脑组织的损伤和修复,并诱导全身免疫炎症反应。本文通过探究不同免疫细胞在IS后炎性反应中发挥的作用,总结归纳了一些免疫调节疗法,以期为IS的临床治疗寻找到新的方向。
程萍杨梅芳张侠黄文娟陈巍巍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炎症反应免疫细胞免疫应答
急性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应激状态下肠黏膜屏障功能变化
2016年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肠道屏障功能随病程进展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并确诊为急性脑梗死、脑出血的患者67例,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取静脉血(12 h内、24 h、72 h、1周、3个月)。同时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浆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水平。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均出现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变,且脑梗死、脑出血组患者在发病24h后较发病初期(12 h内)D-LAC、DAO水平逐渐升高,72 h达到高峰,随后1周血清D-LAC及DAO持续高水平(P〈0.05);(2)在发病12 h内、24 h、72 h、1周、3个月5个时间段内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两组间的D-LAC、DAO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应激状态下均会出现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变,且两者在相同发病时间段内无显著差异。
陈巍巍刘芷含张侠黄文娟谢志远孙慧勤
关键词:脑梗死脑出血肠黏膜屏障DAO
成人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一例报告
2010年
患者,男,43岁,职员。因双下肢不自主颤抖3年余于2007年9月10日入院。患者于加岁始出现双下肢不自主颤抖,尤以夜间明显。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因为影响到工作和日常生活而入院就诊。查体:智能测定(MMSE评分)正常,面部表情丰富,言语清晰,眼球运动充分,K—F环(-),鼻纹对称,伸舌居中,颈软,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
秦晓凌陈国芳蔚志刚曹培卫张侠杨承志孟新颜黄文娟
关键词:病例报告
单侧内侧前脑束注射6-羟基多巴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6-羟基多巴(6-OHDA)两点单侧注射内侧前脑束建立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寻求简单高效的模型制备方法。方法 10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生理盐水对照组(n=20)和模型组(n=75)。模型组SD大鼠以立体定向两点单侧注射6-OHDA至内侧前脑束。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行为学改变,术后1周开始,每周1次腹腔注射阿朴吗啡(Apo)诱发大鼠旋转行为,连续4周,分别计数完全成功大鼠模型只数。此后2周1次Apo诱发大鼠旋转行为,记录转数。结果模型组大鼠最早于术后1周内可出现异常行为姿势。第1、2、3、4周成功模型只数分别为7、23、17、2只。第10周成功模型大鼠的旋转次数与4周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单侧内侧前脑束注射6-OHDA诱发大鼠的行为学改变与PD患者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PD大鼠模型诱发旋转次数较为稳定,随损毁时间延长有增加趋势。
秦晓凌黄文娟陈国芳张侠
关键词:6-羟基多巴帕金森病动物模型
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50例CI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试验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每次0.2 g,每天3次,口服。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评分、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复发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视空间功能评分分别为(4.52±0.39),(3.33±0.52)分,定向力评分分别为(5.31±0.55),(3.72±0.51)分,命名评分分别为(2.14±0.26),(1.47±0.33)分,选项评分分别为(3.97±0.21),(3.12±0.28)分,注意力评分分别为(4.58±0.31),(4.02±0.39)分,抽象能力评分分别为(1.35±0.19),(0.92±0.22)分,语言评分分别为(2.19±0.36),(1.26±0.42)分,血清HGF水平分别为(1356.25±141.21),(987.65±101.11)p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3%,14.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0.67%,3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对CIS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CIS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血清HGF水平,起到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复发率低。
吴丽娟黄文娟
关键词:丁苯酞缺血性脑卒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复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