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志伟

作品数:18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柳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瘤
  • 6篇手术
  • 4篇动脉
  • 4篇颅内
  • 4篇出血
  • 3篇手术治疗
  • 3篇栓塞
  • 3篇颅内动脉
  • 3篇颅内动脉瘤
  • 3篇脑室
  • 2篇动脉假性动脉...
  • 2篇血肿
  • 2篇双侧颈
  • 2篇破裂大出血
  • 2篇抢救
  • 2篇抢救体会
  • 2篇小血肿
  • 2篇脑出血
  • 2篇脑内
  • 2篇脑内小血肿

机构

  • 18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黄志伟
  • 12篇陈家康
  • 10篇陆建吾
  • 10篇李学东
  • 9篇郑捷敏
  • 9篇黄河清
  • 8篇文超勇
  • 6篇刘桂彪
  • 5篇刘全
  • 4篇覃军
  • 3篇黄琦丹
  • 3篇薛建荣
  • 2篇兰学军
  • 2篇刘欢
  • 2篇李玲波
  • 2篇李毅毅
  • 2篇梁云
  • 2篇侯培勇
  • 2篇陆健吾
  • 1篇陈宏谋

传媒

  • 2篇立体定向和功...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柳州医学
  • 1篇微创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早期立体定向治疗内囊区小血肿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内囊区小血肿超早期立体定向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肌力在2级以下的76例内囊区小血肿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两组,每组各38例,分别行超早期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和保守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立体定向组Ⅰ级15例,Ⅱ级16例,Ⅲ级5例,死亡2例(5.3%),保守治疗组Ⅰ级3例,Ⅱ级16例,Ⅲ级13例,Ⅳ级3例,死亡3例(7.9%),立体定向组恢复良好率81.6%,致残率13.2%。保守治疗组恢复良好率50%,致残率42.1%。两组ADL能力、致残率方面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1。结论内囊区小血肿的立体定向治疗,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可以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陆建吾黄河清陈家康文超勇李学东郑捷敏薛建荣刘桂彪黄志伟
关键词:内囊脑内小血肿
侧脑室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2006年
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患者的显微手术入路选择及术中、术后相关问题的处理,以期提高侧脑室肿瘤的手术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及手术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侧脑室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中全切除9例(75.00%),1例次全切除(8.33%),大部分切除2例(16.67%),术后死亡1例(8.33%)。结论应用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肿瘤,选择合适的入路,可以提高手术全切率,获取较好的手术效果。
郑捷敏陈家康文超勇陆建吾兰学军刘桂彪李毅毅黄志伟
关键词:侧脑室肿瘤显微外科手术
鼻咽癌放疗后双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1例抢救体会
2014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7岁,因鼻咽癌放疗术后2年,口鼻腔出血3d于2011年3月8日5时入住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入院时病情危重。患者2年前体检发现鼻咽癌,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放射治疗2次(放疗剂量不详),治疗结束后出院,出院后一般情况尚可,有轻度张口受限。
刘全黄河清陆建吾李学东陈家康黄志伟李玲波侯培勇刘欢梁云
关键词: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鼻咽癌放疗后破裂大出血抢救
支架辅助栓塞与手术夹闭治疗急性期破裂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及预后研究
黄志伟黄河清
鼻咽癌放疗后双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一例抢救体会被引量:3
2012年
临床资料 患者男,47岁,因鼻咽癌放疗术后2年,口鼻腔出血3d于2011年3月8日5时入住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入院时病情危重。患者2年前体检发现鼻咽癌,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放射治疗2次(放疗剂量不详),治疗结束后出院,出院后一般情况尚可,有轻度张口受限。半年前出现右侧耳部疼痛,鼻腔时有少量出血,口腔出现溃疡,在广西医科大学病理科行鼻咽部及口腔溃疡活组织检查,
刘全黄河清陆建吾李学东陈家康黄志伟李玲波侯培勇刘欢梁云
关键词: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鼻咽癌放疗后破裂大出血抢救
脑室-腹腔分流管腹腔端外露1例报告
2010年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2岁,因“脑室-腹腔分流术后3年,发现腹部异物半天”步行入院,CT提示:脑室系统扩张,见分流管脑室端位于右侧脑室内。腹部X线:可见分流管位于腹部。查体:精神亢奋,对答错误,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差,腹平软,无肌紧张,无压痛以及反跳痛,分流管路径体表皮肤无红肿、破溃,右下腹可见一约6cm陈旧性手术疤痕,脐下正中约3cm处可见一皮肤潮红窦道,长约3cm,分流管从窦道穿出,压迫分流泵,分流管腹腔端可见清亮脑脊液流出(见附图)。
黄琦丹黄志伟陆健吾文超勇郑捷敏李学东陈家康
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管腹腔
9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诊治体会
2012年
脑室系统脑膜瘤起源于脉络膜或脉络丛的蛛网膜细胞,约占颅内脑膜瘤的2.5%~6.3%,其中大部分位于侧脑室,而侧脑室脑膜瘤又大部分位于三角区及其附近。2006年9月至2010年10月我们共收治了11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其中9例肿瘤主体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均采用显微镜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刘桂彪黄河清陈家康文超勇郑捷敏黄志伟刘全
关键词: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显微手术
儿童脑出血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由于儿童特有生理特点,其脑出血的发病率远比成年人发病率低,其病因、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与成年人也有很大的不同。为此,我们对本院2000年至2008年收治的20例儿童期自发性脑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6例;年龄11个月至16岁,平均12.9岁;均为急性疾病,病程10 h-38 d,平均17.5d。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刘全陈家康闫宪磊黄志伟
关键词:脑出血儿童病因
支架辅助栓塞急性期颅内宽颈破裂动脉瘤的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探讨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急性期颅内宽颈破裂动脉瘤的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4年4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56例急性期宽颈破裂动脉瘤患者,共58个动脉瘤。针对年龄、性别、动脉瘤特征、Hunt.Hess分级、支架类型、支架置入方式、是否行侧脑室外引流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jstic回归分析,找寻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共9例(16%),其中血栓形成6例(11%),出血3例(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Hunt—Hess分级(P=0.001)、动脉瘤部位(P=0.001)、支架类型(P=0.012)、支架技术(P=0.009)可能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大脑中动脉动脉瘤(OR值:20.103,95%CI:3.182—54.365,P:0.012)、术前Hunt—Hess分级Ⅳ一V级(OR值:7.230,95%CI:1.953~22.152,P=0.022)与支架补救途径技术(OR值:1.819,95%C1:1.164—2.065,P=0.048)为支架辅助栓塞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内动脉瘤发生于大脑中动脉、术前Hunt—Hess分级Ⅳ一V级以及采用支架补救途径技术的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更易出现并发症。
黄志伟李学东覃军陆建吾黄河清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脉瘤并发症
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排空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探寻影响接受立体定向排空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因素。方法 将于2021年11月-2023年11月入院接受立体定向排空术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结合其术后出血状况划分为两组,若患者术后产生再出血现象,即为观察组,计30例;若患者术后未产生出血现象,即为对照组,计70例。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因素。结果 两组在血肿量、术后SAS评分、术后平均收缩压、术后平均动脉压与SBP-180负荷方面具有差异,P<0.05。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排空术,影响其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较多。若患者术后24h收缩压水平较高,会提升再出血风险。若患者术后SAS评分较高,也可能导致再出血;若患者血肿量较高,术后平均动脉压较高,易引发再出血。结论 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排空术,为提升患者术后再出血预防水平,应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如患者术后不良情绪与平均动脉压等,完善患者护理干预措施,维护患者生命安全。
黄琦丹薛秋静张玉霞罗旭英黄志伟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排空术术后再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