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鲁爱娟

鲁爱娟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烟台毓璜顶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力衰竭
  • 4篇衰竭
  • 3篇沙坦
  • 3篇氯沙坦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力衰竭患者
  • 2篇心室
  • 2篇心室重塑
  • 2篇依那普利
  • 2篇左心
  • 2篇左心室
  • 2篇左心室重塑
  • 2篇慢性
  • 2篇慢性心力衰竭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1篇代偿
  • 1篇代偿性
  • 1篇心肌梗塞

机构

  • 5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烟台市毓璜顶...

作者

  • 6篇鲁爱娟
  • 5篇张传焕
  • 3篇沈玉芳
  • 2篇孙晓健
  • 1篇孙晓建
  • 1篇刘少荣
  • 1篇沙红玉
  • 1篇郑金红
  • 1篇田苗

传媒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氯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影响
张传焕鲁爱娟孙晓健刘少荣沈玉芳
该课题对比研究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断剂氯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塑及功能的影响。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2周心功能、药物治疗和心脏事件及心胸比等情况。结果:氯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
关键词:
关键词:氯沙坦心力衰竭左心室
氯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影响被引量:5
2004年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依那普利与氯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心衰患者60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男35例,女25例,年龄21~78(60.39±13.52)岁.冠心病2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0例,扩张型心肌病18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各30例.氯沙坦组:25~50 mg,每日1次口服;用50 mg/d者26例,低血压状态者4例用25 mg/d.依那普利组:2.5~5 mg,每日1次口服;用5 mg/d者25例,低血压状态者5例用2.5mg/d,疗程12周.受试者仰卧或左侧卧位30度,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和心尖四腔心切面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质量指数按照Devereux等公式计算,正常参考值参照王静等测定的国人标准.整个疗程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12周各测定1次.并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2周心功能(NYHA分级)及心胸比值等变化.应用国际通用的SAS统计软件包在微机上进行统计分析.
张传焕沈玉芳鲁爱娟
关键词:左心室重塑氯沙坦慢性心力衰竭依那普利心衰
常用非处方药品应用原则
2006年
郑金红鲁爱娟沙红玉
关键词:非处方药目录药品应用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及临床预后结局。结果两组治疗前BNP、LVE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改善,但观察组BNP、LVEF治疗后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Killip分级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30 d病死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梗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
鲁爱娟张传焕田苗孙晓健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急性心肌梗死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安全性
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口服醛固酮受体阻断剂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螺内酯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加用螺内酯40mg1次/d口服,4周后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利用心率变异软件求得其时域、频域指标。结果:螺内酯组患者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频域指标中低频功率(LF)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螺内酯组高频功率(HF)显著大于对照组,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值(LF/H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存在影响,可保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受损的自主神经功能。
鲁爱娟孙晓建张传焕
关键词:心率心肌梗塞螺内酯
氯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比观察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时血流动力学、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变化及氯沙坦对其影响。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60例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 ,每组 3 0例 ,疗程 12周。测定治疗前、治疗 1、12周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治疗前、治疗 12周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变化。 3 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 :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 (P <0 0 1) ,氯沙坦组治疗后 1、12周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较治疗前升高 ,以 1周升高明显 (P <0 0 5 ) ,而 1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醛固酮水平治疗后 1、12周与治疗前比较则降低 ,有显著差异 (P <0 0 1)。依那普利组治疗 1周、12周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较治疗前降低 (P <0 0 1) ,而肾素活性水平则升高 ,以 1周升高明显 (P <0 0 5 ) ,而 1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氯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在治疗 12周后 ,多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 (P <0 0 5 )。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是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特征之一 ,氯沙坦治疗后可获?
张传焕沈玉芳鲁爱娟
关键词:氯沙坦依那普利慢性心力衰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