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低剂量
  • 2篇多环芳烃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苯暴露
  • 1篇蛋白
  • 1篇低甲基化
  • 1篇毒性
  • 1篇毒性作用
  • 1篇毒作用
  • 1篇血常规
  • 1篇血常规指标
  • 1篇血淋巴细胞
  • 1篇血象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毒性
  • 1篇亚组
  • 1篇亚组分
  • 1篇亚组分析
  • 1篇遗传毒性

机构

  • 6篇中山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高晨
  • 5篇陈雯
  • 3篇章征保
  • 3篇肖勇梅
  • 3篇陈丽萍
  • 3篇李婕
  • 2篇王庆
  • 2篇柏青
  • 2篇李霄
  • 1篇张波
  • 1篇曾晓雯
  • 1篇朱小年
  • 1篇李道传
  • 1篇邢秀梅
  • 1篇高峰
  • 1篇张海燕
  • 1篇吴凡

传媒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环境低剂量镉暴露与阿根廷女性外周血细胞基因组低甲基化相关
2013年
镉在以往的体外毒理学研究被证实能够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造成细胞毒性,但低剂量镉暴露造成人群表观遗传学效应的环境卫生流行病学研究仍然较缺乏。最近瑞典Lund大学职业与环境医学系的Hossain等对生活在阿根廷Andean platau地区的202名女性进行了研究,
高晨
关键词:镉暴露低剂量低甲基化女性卫生流行病学
HOTAIR与MALAT1在焦炉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超过200bp碱基且具有复杂二级结构的非编码RNA。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lncRNA以干扰基因表达,影响蛋白修饰,调节蛋白活性等方式参...
高晨柏青李霄李婕王庆陈雯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多环芳烃
文献传递
不同苯暴露水平工人血常规指标的meta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苯暴露对工人血常规指标的影响,并以3.25 mg/m^3(1 ppm)、0.325 mg/m^3(0.1 ppm)为界值探讨不同范围的苯暴露对各血常规指标的影响。方法在PubMed、Scopus、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2016年5月1日之前发表的关于苯作业人群苯暴露及其血常规指标计数情况的文献,采用随机和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标准均数差(SMD)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同时根据苯暴露浓度对数据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3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meta分析结果表明,苯暴露工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等血常规指标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进一步的亚组分析发现,当苯暴露浓度高于3.25 mg/m^3时,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等6项血常规指标计数明显下降;当苯暴露浓度在0.325~3.25 mg/m^3时,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3项血常规指标计数明显下降;当苯暴露浓度低于0.325 mg/m^3时,仅红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苯暴露与工人多个血常规指标的异常有关,即使在低于3.25 mg/m^3的暴露浓度下,苯暴露也具有血液毒性;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指标对低浓度苯暴露的毒性效应更敏感。
曾汕高晨张波李婕肖勇梅陈雯
关键词:血常规亚组分析低剂量META分析
多环芳烃与苯对焦炉作业工人周围血血象和淋巴细胞DNA损伤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焦炉作业工人混合接触多环芳烃(PAHs)与苯对其周围血血象和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毒效应及特征。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以150名焦炉作业工人为接触组,按工作区域分为炉底、炉侧和炉顶亚组;以60名非焦炉作业工人为对照组。采集2组人群周围血样和尿样,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检测法和HPLC-质谱法检测尿1-羟基芘(1-OHP)和尿苯巯基尿酸(SPMA)水平,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指标,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检测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采用协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调整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和烧烤食物摄入等混杂因素后,分析PAHs与苯混合接触对尿中代谢产物、血常规指标和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结果研究对象尿1-OHP水平存在从低到高依次为对照组<接触组炉底亚组<接触组炉侧亚组<接触组炉顶亚组的趋势(P<0.05),接触组炉底、炉侧、炉顶3个亚组人群尿1-OHP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9、9.2和29.1倍;接触组炉顶亚组人群尿SPMA分别高于其余3组(P<0.05),接触组炉顶亚组人群尿SPMA为对照组的3.2倍。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3个亚组人群血红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红细胞比容(HCT)水平均下降(P<0.05);接触组的炉顶亚组人群红细胞(RBC)计数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炉底、炉侧、炉顶3个亚组人群淋巴细胞Olive尾距(OTM)和尾部DNA百分率(Tail DNA%)均升高(P<0.05);3个亚组人群的OTM分别为对照组的11.1、12.0和13.1倍,Tail DNA%分别为对照组的15.5、17.2和17.5倍。研究对象的RBC计数和HCT水平均与尿1-OHP水平呈负相关(P<0.01),中性粒细胞计数与尿SPMA水平呈正相关(P<0.01),淋巴细胞OTM和Tail DNA%水平均与尿1-OHP水平呈正相关(P<0.01)。接触组人群的PAHs和苯混合接触对其血液毒性或淋巴细胞DNA损伤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结论 PAHs和苯混合接触可导致焦炉作业�
李霄郑丹雪高晨李婕吴凡章征保柏青高峰张海燕肖勇梅陈雯陈丽萍
关键词:多环芳烃遗传毒性1-羟基芘
慢性低剂量苯暴露血液毒性毒作用模式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苯是Ⅰ类致癌物。研究表明在慢性低剂量暴露下苯仍然具有血液毒性,识别苯血液毒性毒作用模式中关键事件有助于推动苯职业暴露限值的调整,因此,本文就苯环境暴露、代谢过程、靶器官、表观遗传、毒性效应及中毒结局6个方面对慢性低剂量暴露条件下与苯中毒过程相关的关键事件进行综述。
高晨章征保陈丽萍陈雯
关键词:毒性作用血液毒性
组蛋白密码——应答环境暴露的基因转录调控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组蛋白修饰在化学物诱导DNA损伤修复以及细胞恶性转化中的调控机制以及与环境或职业因素暴露相关的特异性改变及其生物学意义,寻找早期应答环境暴露的效应生物标志物。【方法】利用化学致癌物苯并(a)芘(Ba...
陈丽萍章征保朱小年高晨李道传邢秀梅曾晓雯王庆肖勇梅陈雯
关键词:组蛋白修饰DNA损伤修复生物标志物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