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济飞
- 作品数:5 被引量:5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胜利油田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 超稠油中极性四组分的乳化降粘性能被引量:2
- 2006年
- 用极性四组分分离方法将胜利油田罗家超稠油分离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四组分在原油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0.17%,39.28%,20.67%,19.88%,并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和元素分析考察了极性四组分。将各组分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的甲苯模拟油,考察了模拟油在碱水、地层水体系中的乳化性能及界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芳香分和胶质是罗家稠油区超稠油的主要界面活性组分;筛选的降粘剂使极性四组分模型油的透光率和界面张力大大地降低,适于本稠油的乳化降粘。
- 李美蓉马济飞向浩
- 关键词:超稠油活性组分碱水红外光谱
- 回注采出水深度除油复合配方的优选被引量:4
- 2006年
- 胜利油田郝一站采出水在回注时油及悬浮物含量均不达标,采用正交实验对比了三种絮凝剂聚合铝、MAX-2、HLW003L的作用效果,确定最佳絮凝剂为MAX-2,50℃、pH7.0时将其与反相除油剂FX复合后使用,可使处理后水中含油<10mg/L,悬浮物<5mg/L,能满足中低渗透油藏的注水水质指标。
- 李美蓉田黎明马济飞娄来勇
- 关键词:采出水絮凝剂油含量悬浮物
- 超稠油中酸性组分的分离及其界面活性研究被引量:11
- 2006年
-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界面张力和乳化能力测定考察了超稠油中酸性组分的结构及其在碱水中对乳化的贡献;同时建立了一种有效的溶剂萃取、浓缩超稠油中酸性组分的分离方法,并探讨了适宜的萃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是NaOH质量分数为1.5%,醇碱体积比3∶1,剂油体积比35%,脱酸率为94%;分离所得的酸性组分中氧的质量分数高达14.61%,具有典型的羧基结构,酸性组分分子是以二聚体或多聚体的形式存在,此外,酸性组分中还含有带有苯环结构的芳环羧酸或酚类物质;抽余油失去了原油所具有的与碱水间良好乳化性质和低界面张力性质,说明超稠油中少量的酸性组分是其碱水乳化的主要活性组分。
- 李美蓉马济飞孙向东
- 关键词:超稠油乳化性能
- 稠油的活性组分分离及乳化性特性剖析
- 我国稠油资源丰富,开发稠油对我国石油能源战略有重大意义,目前主要用化学驱油和蒸汽驱油相结合的方法来开采稠油。研究稠油活性组分结构性质和乳化特性对稠油的开采及其后续油田污水的处理有重要价值。
本课题从稠油组分与粘...
- 马济飞
- 关键词:稠油活性组分乳化特性
- 文献传递
- 特稠油乳化降黏机理研究被引量:35
- 2006年
- 研究了胜利油田罗家高硫特稠油的黏度及其极性四组分、有机杂原子、金属元素的关联。结果表明,该稠油的高黏度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1)含有高分子量的胶质和沥青质组分;(2)硫的质量分数很高;(3)金属元素V、Fe、N i形成配位络合物增加了沥青质的内聚力。同时考察了所筛选的降黏剂的效果,降黏剂明显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使得稠油的黏度降低。比较了添加降黏剂前后沥青质的电子探针照片的变化,推测降黏剂分子借助强的形成氢键的能力和渗透、分散作用进入沥青质片状分子之间,破坏了沥青质分子平面重叠的聚集体,使聚集结构变得疏松,表明聚集有序性降低是稠油降黏的主要机理。
- 李美蓉向浩马济飞
- 关键词:特稠油沥青质降黏剂电子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