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马昕昕

马昕昕

作品数:15 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土壤
  • 8篇有机碳
  • 8篇黄土丘陵
  • 7篇丘陵区
  • 7篇黄土丘陵区
  • 6篇放牧
  • 5篇结皮
  • 4篇深层土壤
  • 4篇退耕
  • 4篇退耕草地
  • 4篇草地
  • 4篇层土
  • 3篇土壤结皮
  • 3篇土壤有机
  • 3篇放牧强度
  • 2篇有机碳储量
  • 2篇有机碳矿化
  • 2篇生物结皮
  • 2篇生物土壤结皮
  • 2篇碳储量

机构

  • 1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0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黄土高原土壤...
  • 1篇山西省生态环...

作者

  • 15篇马昕昕
  • 7篇许明祥
  • 6篇赵允格
  • 2篇脱登峰
  • 2篇杨凯
  • 2篇张金
  • 2篇邱宇洁
  • 1篇郑世清
  • 1篇王恒威
  • 1篇王爱国
  • 1篇王征

传媒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草地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与可持续...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退耕草地土壤有机碳固存对放牧干扰的响应及机制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深刻影响了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碳循环过程,在我国“双碳”战略背景下,准确评估区域退耕还林(草)工程固碳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生物结皮是该区退耕地表面比例最大的生物覆盖因子,显著影响区域土壤碳循环过...
马昕昕
关键词:退耕草地土壤结皮有机碳放牧干扰碳循环
黄土丘陵区生物土壤结皮层水稳性被引量:21
2012年
采用改进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数量测定方法,研究了黄土丘陵区不同组成和生物量的生物结皮层水稳定性.结果表明:生物结皮层的水稳定性与其生物组成有关,苔藓结皮的水稳定性显著高于藻结皮,震荡390次后,苔藓结皮的厚度和质量损失率仅分别是藻结皮损失率的47.3%和40.1%;生物结皮层水稳定性与生物结皮的生物组成有关,60%以上苔藓覆盖度的生物结皮的稳定性最高,质量和厚度损失率分别是藻结皮(无苔藓覆盖)损失率的28.6%和22.7%;生物结皮层水平方向结构水稳定性显著大于垂直方向,震荡390次后,苔藓结皮的面积损失率仅为厚度损失率的6.4%.试验分析证实,生物结皮层是一种水平方向稳定性极强的层状结构体,这一结构特性增强了其抗风蚀和水蚀的能力.
杨凯赵允格马昕昕
关键词:生物土壤结皮土壤结构水稳定性
放牧强度对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土壤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研究以位于黄土丘陵区的固原、定边、神木、安塞为研究区域,以各区20年以上封禁草地(G0)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以羊粪球密度计:G1,0~10个·m^(-2);G2,10~20个·m^(-2);G3,>20个·m^(-2))下生物结皮层及0~2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表明:放牧仅降低安塞藓结皮盖度,对各地区的藻结皮盖度和生物量均无影响;从各区域来看,除神木生物结皮层和0~2 cm土层SOC、TN、N∶P、C∶P在G3下降低以外,其余地区各放牧强度下SOC、TN、TP含量及C∶N、N∶P、C∶P无降低现象;总体来看,各强度放牧对生物结皮层SOC、TN、TP含量及C∶N、N∶P、C∶P无影响,对0~2 cm土层SOC、TN、TP含量及C∶N无影响,而N∶P、C∶P在G3降低。综上,放牧强度小于G3时,黄土丘陵区退耕草地生物结皮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无降低现象。
李雯马昕昕马宁赵允格乔羽王鹏孙会
关键词:生物结皮放牧强度化学计量
温度对太谷县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土壤是个巨大的有机碳库,研究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因素以揭示其稳定性,可为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估算提供依据。通过室内培养、碱液吸收法研究了温度变化对太谷县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在同一温度下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在同一土层中随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当温度由10℃升高至30℃时,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矿化量的增幅分别为130.7%,164.6%,136.7%,98.1%,86.7%;各土层平均温度系数(Q_(10))变化在1.428~1.604,并无明显差异;各土层的矿化率随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同温度下,各土层间的矿化率均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反映了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均参与了土壤碳循环,且当外界温度变化时,各土层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均会受到影响,因此,估算该区域农田碳库时应充分考虑各土层土壤有机碳的变化。
马昕昕
关键词:农田温度
黄土丘陵区退耕草地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对放牧的响应被引量:4
2022年
为研究放牧强度对黄土丘陵区退耕草地土壤有机碳库质量的影响,本试验以神木、定边、安塞和固原典型退耕草地为研究对象,同区20年以上封禁草地和坡耕地为对照,研究轻、中、重度(记为G1,G2和G3)放牧强度下0~20 cm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活性有机碳(Labile organic carbon,LOC)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Carbon pool management index,CPMI)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除固原外,其余三个地区不同放牧强度下SOC含量较各区封禁地和坡耕地未显著降低,G1和G2强度下LOC含量较各区封禁地和坡耕地未显著降低。定边和安塞CPMI在G1和G2放牧强度下与各区封禁地和坡耕地无显著差异;神木CPMI在G1放牧强度下与该区封禁地和坡耕地无显著差异,G2和G3强度显著低于封禁地;固原不同放牧强度下CPMI显著低于该区封禁地(P<0.05),但高于坡耕地。表明轻度放牧不会引起黄土丘陵区土壤有机碳库质量降低,重度放牧显著降低碳库质量。
马宁赵允格马昕昕李雯乔羽孙会许明祥
关键词:放牧强度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封禁
放牧强度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生物土壤结皮分布格局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明确放牧强度对生物土壤结皮(生物结皮)分布格局的影响。【方法】以黄土丘陵沟壑区4个典型的退耕还林(草)县(市)的退耕草地为对象,以单位面积羊粪球数(羊粪球密度)表征放牧强度,将放牧强度划分为轻度(羊粪球数0~10个/m^(2))、中度(羊粪球数>10~20个/m^(2))、重度(羊粪球数>20个/m^(2))3个强度,分别记作G1、G2、G3,以退耕封禁草地为对照(G0),基于景观生态学方法,通过拍照和GIS图像处理,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了生物结皮分布格局的变化。【结果】放牧影响退耕草地生物结皮的盖度及组成,其中G2和G3处理藓结皮盖度显著低于G0和G1处理;藻结皮盖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地衣结皮盖度无显著变化。放牧降低了生物结皮厚度,其中G3处理生物结皮厚度显著低于G0和G1处理。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藻生物量呈增大趋势,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藓生物量呈降低趋势。与G0处理相比,放牧显著降低了生物结皮斑块的连结度,而增加了分离度,其中G3处理斑块连结度显著降低,而分离度显著增加。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生物结皮斑块密度变化不显著,斑块盖度、斑块连结度降低,而景观形状指数、分离度增加。放牧强度与生物结皮斑块盖度、斑块连结度、斑块分离度之间显著相关,拟合结果显示均呈二次函数关系。【结论】中度和重度放牧强度(羊粪球数>10个/m^(2))导致生物结皮斑块破碎化及退化。
乔羽赵允格马昕昕马宁李雯孙会王鹏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生物土壤结皮放牧强度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深层土壤轻组有机碳剖面分布特征被引量:19
2013年
以黄土丘陵区林地(刺槐和柠条)、撂荒地及坡耕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以浅层土壤(0—100 cm)为对照,采用有机碳密度分组法对不同利用类型深层土壤(100—400 cm)轻组有机碳含量及其分配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及其分配比例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其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9 1.76 g/kg,分配比例变化范围为4.19%32.24%;各利用类型下亚深层(100—200 cm)、深层(200—400 cm)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为浅层的12.4%39.8%,分配比例为浅层的28.7%66.2%;随土层深度增加,轻组有机碳含量及其分配比例的降幅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表现为刺槐林地>撂荒地>柠条林地>坡耕地;2)各土地利用类型下同一土层轻组有机碳含量及其分配比例不同,浅层、亚深层和深层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及其分配比例表现为林地>撂荒地>坡耕地。3)退耕还林还草增加了浅层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及其分配比例,却降低了亚深层、深层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及其分配比例,即与浅层土壤相比,植被恢复相对增加了深层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
马昕昕许明祥张金邱宇洁脱登峰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深层土壤轻组有机碳
风水交错侵蚀条件下侵蚀泥沙颗粒变化特征被引量:11
2014年
风蚀和水蚀是黄土高原风蚀水蚀交错区土壤侵蚀的主要方式,研究风水交错侵蚀对土壤颗粒的影响对于准确评价该区土壤质量及环境影响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风洞与模拟降雨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风水交错侵蚀条件下侵蚀泥沙颗粒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在11、14 m·s-1风速的风蚀下,坡面表层(0~1 cm)土壤颗粒粗化.其中,细颗粒(〈0.01 mm)减小9.8%~10.8%,粗颗粒(〉0.05 mm)增加16.8%~20.8%.风蚀改变了坡面物理性状,进而影响了降雨侵蚀泥沙颗粒变化.相对于未风蚀,风蚀处理的侵蚀泥沙细颗粒增加2.7%~189%,粗颗粒降低3.7%~9.3%.风蚀处理后,在不同雨强、不同降雨历时下,侵蚀泥沙颗粒变化趋势不同.雨强60、80、100 mm·h-1时,侵蚀泥沙颗粒变化较大,而雨强150 mm·h-1、产流〉15 min时,变化趋势减缓.
脱登峰许明祥马昕昕郑世清
关键词:风蚀水蚀土壤颗粒
高校校园噪声现状研究——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例,本文对高校校园环境噪声进行实地监测,以分析高校校园环境噪声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整体来看,校园外部噪声比校园内大,其中校内的噪声高峰在21:00~22:30,Leq均值为61.3d B;而校外噪声高峰在12:00~13:30,Leq均值为84.6d B。学校教学环境(教学区与水上书吧区)噪声超标情况不严重,基本能满足正常的教学要求;但校门口、食堂区与夜间操场区噪声超标情况较为严重,其噪声时间分布特征与学生的生活作息及学生社团活动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马昕昕杨凯
关键词:校园噪声监测噪声评价
黄土丘陵区深层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研究
明确深层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对土壤固碳效益评估和定量认证有重要意义。针对深层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这一科学问题,本文以黄土丘陵区深层土壤(10000cm)为研究对象,以浅层土壤(000cm)为对照,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分析测定,结合...
马昕昕
关键词:深层土壤有机碳矿化轻组有机碳黄土丘陵区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