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宾
- 作品数:29 被引量:124H指数:6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项目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老年人冠心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其与硒的关系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老年人冠心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机体硒状态。方法 :测定 2 0例老年人冠心病及 2 4名健康对照者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 ,同时测定其血浆及红细胞硒含量、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明显下降 ,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明显升高 ;其血浆及红细胞硒含量均较低 ,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升高 ;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降低与血硒水平呈一定的平行关系。结论 :老年人冠心病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微量元素硒缺乏 ;低硒可能影响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 ;硒缺乏及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 马宾王世臣
- 关键词:红细胞硒老年人免疫功能冠心病
- 骨保护素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骨保护素(osteoprotegefin,OPG)是由成骨细胞分泌的一种无跨膜结构的可溶性糖蛋白,它不仅对骨代谢有重要意义,它还可以调节血管细胞的存活、骨化及血管壁炎症反应,因而与动脉硬化性疾病关系密切。
- 方晓玲马宾
- 关键词:骨保护素急性冠脉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
- 脑卒中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 2000年
- 目的 评价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62例采用药物治疗,配合早期康复;对照组40例呆用单纯药物治疗。所有病人在治疗前后均应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Barthel指数评测。结果 综合治疗组的病人患肢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由于早期康复的介入使病人的病程中的并发症降低、致残程度下降,病后恢复期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早期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是提高脑卒中病人功能恢复的有效途径。
- 梁冰马宾王敏
- 关键词:脑卒中
-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与药物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0年
- 20世纪70年代发现较长时间缺血造成心肌损伤后,恢复供血不但不能减轻损伤反而使之加重,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常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内溶栓治疗、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脉搭桥术及心脏移植术而备受重视。自从1986年Murry首次提出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概念以来,30年的试验研究证实IPC确实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IPC具有强大的心肌内源性保护作用.能有效地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但由于IPC的创伤性和多种潜在的危险因素而难以在临床推广使用。近年来,
- 刘文武马宾
- 关键词:心肌保护作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药物预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血管内溶栓治疗
- 缺血后处理对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在减轻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健康成年雄性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组(I/R)、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缺血后处理+5-羟葵酸组(I-postC+5-HD)。采用结扎左冠前降支30 min/复灌60 min的方法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并比较各组动物在缺血前、缺血30 min、复灌60 min时LVSP和LVEDP值、血浆CK活性和MDA含量,测定心肌缺血和梗死面积。结果在复灌60 min时,与I/R组相比,I-postC组LVSP明显升高(P<0.05);LVEDP明显降低(P<0.05);血浆CK活性明显降低(P<0.05);血浆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5)。比较I/R组和I-postC+5-HD组LVSP、LVEDP、血浆CK活性和MDA含量未见明显差异,梗死面积也未见差异。结论缺血后处理可通过开放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田涛马宾王明霞王洪巨冯慧勤蔡鑫刘进军方羚吴士礼
-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ATP敏感性钾通道
- BNP及NT-proBNP和心肌缺血缺氧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2
- 2014年
- 脑钠肽(BNP)或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已广泛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中。近来研究表明,BNP及NT-proBNP参与心肌缺血缺氧的早期病理过程,与常规心肌损伤标志物比较,有助于心肌缺血缺氧损伤的早期诊断,而且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BNP的合成与缺氧诱导因子(HIF)相关,人们试图通过HIF-1α类似物,诱导BNP合成以保护心肌。另外发现,排除心室室壁张力后,心肌缺氧缺血能直接诱导BNP合成,打破了传统的通过机械张力诱导或促进BNP合成的固有理论。
- 耿旭马宾
- 关键词:脑钠肽N端脑钠肽前体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sICAM-1的变化及与CVB感染的关系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检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及与柯萨奇B组病毒(Cox-sackievirus B,CVB)感染的关系,探讨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机制。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2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3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sICAM-1和CVB-IgM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扩张型心肌病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功能越差,血清sICAM-1水平越高;扩张型心肌病组CVB-IgM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组(χ2=11.56,P<0.01);患者CVB-IgM(+)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CVB-IgM(-)患者(P<0.01)。结论在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发展中免疫反应和柯萨奇病毒感染炎性反应之间可能存在交叉反应现象;sICAM-1可作为血清学指标,在临床上为判断扩张型心肌病炎症活动和心功能状况提供间接依据。
- 马宾刘进军吴士礼王洪巨包宗明蔡鑫
-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细胞间黏附分子-1柯萨奇B组病毒
- 药物后处理对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1年
- 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及早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是治疗的关键。但心肌在恢复血供后,可出现一系列再灌注损伤。因此,探讨如何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研究的热点。预处理虽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 田涛马宾
- 关键词:心肌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尼可地尔心钠素自由基清除剂
- 无症状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脑利钠肽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对无症状性心功能不全(asymptomatic heart failure,AHF)的诊断价值及血浆BNP与心功能不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40例观察对象分为3组,AHF组5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组50例,健康对照组40例。检测3组血浆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AHF组及对照组均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并分别于运动后立即抽取静脉血观察BNP变化情况。应用多变量相关分析法分析影响BNP水平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BNP诊断AHF的准确性。结果:CHF组BNP水平显著高于AHF组及对照组(P<0.01),AHF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后AHF组BNP增加(ΔBNP)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多变量相关分析提示,血浆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0.534,P<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关系(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运动前、后BNP及ΔBNP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3(P<0.05)、0.724(P<0.01)、0.831(P<0.01)。若取ΔBNP为58.90pg/ml,其诊断AHF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和75%。结论:血浆BNP水平是CHF敏感而特异的诊断指标,且与LVEF呈负相关,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能很好地反映心功能状态变化,并可判断CHF的严重程度。BNP结合运动试验能提高AHF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 张先林张恒蔡鑫包宗明王洪巨马宾宋伟王凤超
- 关键词:充血性利钠肽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肌钙蛋白I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I(cTnI)与近期发作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原因分析。方法ACS患者于发作12h内入院,1周内行冠脉造影者98例入选,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77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测量待测血清H-FABP、cTnI;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所规定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记分分段评价标准,对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分度、累及血管支数计算,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对冠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病变部位、范围进行定量评定;用卡方检验分析血H-FABP、cTnI与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相关性;采用二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清H-FABP、cTnI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H-FABP≥8.0mg/L组与H-FABP<8.0mg/L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累及支数及Gensini积分有明显差异(P<0.01);cTnI≥1.0mg/L组与cTnI<1.0mg/L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累及支数及Gensini积分有明显差异(P<0.01);血清H-FABP、cTnI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Y=15.664+2.833x1+1.034x2(Y为Gensini积分,x1血中H-FABP浓度,x2为cTnI浓度);标准回归系数r为0.518和0.253(P<0.01)。结论H-FABP、cTnI与近期发作ACS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H-FABP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程度更高。血清H-FABP、cTnI升高是冠状动脉病变急性加重的直接结果,临床可根据血清H-FABP升高推断冠脉病变的危险度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 陈东运高大胜王洪巨史晓俊马宾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心肌生化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