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例胎膜早破孕妇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及免疫因子变化状况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胎膜早破是一种常见但发生机制十分复杂的妊娠并发症。在所有的早产儿中,孕妇胎膜早破的比例高达33%。本研究针对胎膜早破产妇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及免疫因子的变化情况,分析阴道内菌群失调或局部免疫反应与胎膜早破的关系,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7月-2013年3月收治的34例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妇女及产前检查的健康孕妇各34例作为对照。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阴道分泌物,对比分析各组样本中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及免疫因子的浓度。结果:胎膜早破组乳酸杆菌的检出率要明显低于健康妇女组与健康孕妇组(79.4%vs 70.6%vs34.1,X2=8.438,P<0.05),三组研究对象其他菌属分布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组阴道分泌物IL-6浓度与TNF-α浓度要显著高于健康妇女组与健康孕妇组(P<0.05)。结论:胎膜早破产妇阴道内的菌群分布与健康女性及孕妇有所不同,阴道内菌群失调及局部的免疫反应可能会导致胎膜早破的发生。
- 顾金云徐艺杨红刘淑娟蔡国青
- 关键词:胎膜早破阴道微生态免疫因子
- HBs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孕妇血清HBV DNA载量水平与新生儿HBV感染及细胞因子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孕妇血清HBV DNA载量水平与新生儿HBV感染和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连云港市东方医院收治的HBs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孕妇120例,比较不同血清HBV DNA载量水平孕妇的新生儿HBV感染率,检测孕妇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对新生儿HBV感染的评估价值。结果HBV DNA高载量组孕妇新生儿HBV感染率高于低载量组和中载量组(P<0.05);新生儿感染HBV孕妇白细胞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新生儿HBV未感染孕妇(P<0.05),IL-4、IL-6、IL-10水平高于新生儿HBV未感染孕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评估新生儿HBV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较大。结论HBs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孕妇HBV DNA载量水平越高,新生儿HBV感染风险越高,Th1/Th2平衡向Th2优势应答趋势发展。
- 赵芸顾金云陈霞徐艺冯鑫
- 关键词:携带者孕妇新生儿辅助性T细胞
- 地塞米松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2015年7月连云港市东方医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月经周期第5天起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1片/次,1次/d,连续服用21 d为1个周期,停药后待患者出现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进行下个周期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在患者月经周期第1天起口服醋酸地塞米松片,1片/次,1次/d,直到患者排卵后停止服用。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周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胰岛素抵抗、空腹胰岛素水平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H、T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FIN)、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IN、HOMA-IR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排卵率分别为37.5%、65.0%,妊娠率分别为25.0%、5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和性激素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徐艺顾金云王玉平潘霞
- 关键词:醋酸地塞米松片屈螺酮炔雌醇片多囊卵巢综合征促黄体生成素排卵率
-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宫颈细胞学检测结果及其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高危亚型分析
- 2013年
- 目的分析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亚型的分布特点,探讨HPV分型检测在宫颈高度病变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对137例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并对HPV基因高危亚型进行分析,分析HPV亚型的检出情况,并比较HPV分型与病理结果。结果 31~40岁组和41~50岁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2.2%和89.6%,均高于≤30岁组(73.3%)和≥51岁组(82.6%,P<0.05);单型感染者62例,多重感染者5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各类型中,以16及58型感染为多,其次是52、33和18型。单型感染和多重感染均主要以16、58和52型感染为主。高危型阳性的检出率为3.3%(4/120),高于高危型阴性中宫颈癌的检出率(0,P<0.05);高危型阳性炎症、疣症及疣、CINⅠ、CINⅡ和CINⅢ的检出率分别为25.0%(30/120)、28.3%(34/120)、25.0%(30/120)和18.3%(22/120),均高于高危型阴性的检出率(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以16和58型感染为多,在宫颈病变进行高危型HPV检测对宫颈病变诊治和癌变预防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 顾金云徐艺
- 氨茶碱、地塞米松治疗胎儿窘迫80例分析
- 1998年
- 氨茶碱、地塞米松治疗胎儿窘迫80例分析黄梅顾金云(连云港市红十字医院)胎儿窘迫是宫内缺氧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的一种现象,是导致剖宫产率增加,新生儿Apgar评分低,甚至新生儿死亡的直接原因。本文采用氨茶碱、地塞米松静脉缓注治疗第一产程胎儿窘迫,并与传统...
- 黄梅顾金云
- 关键词:胎儿窘迫症药物疗法氨茶碱地塞米松
- 尿NGAL在诊断妊娠肾损伤疾病中价值
- 2016年
- 目的:探究尿NGAL在诊断妊娠高血压疾病肾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9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体检的9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24 h及产妇分娩后72 h进行尿NGAL检查,并对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尿NGAL水平记录,最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受检者在入院后24 h所测得的尿NGAL水平,研究组尿NGAL水平(53.28±7.64)μg/L,与对照组(34.56±3.28)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72 h,两组患者的尿NGAL值均有明显下降,研究组尿NGAL水平(12.65±3.64)μg/L,与对照组(9.68±4.35)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进行尿NGAL检查,可作为肾损害的程度的一个标志,为以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利依据,使得孕产妇和婴儿的安全性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借鉴。
- 徐艺王玉平顾金云
-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疾病肾损伤
- 甲氨蝶呤在未破裂型异位妊娠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对比研究甲氨蝶呤在未破裂型异位妊娠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以20 mg甲氨蝶呤+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隔日静滴,并结合四氢叶酸解毒,B组采用50 mg甲氨蝶呤单次肌注治疗,C组在B组的基础上联合50 mg米非司酮,1次/d,持续7 d进行治疗。结果治愈率A、B、C三组分别为67.5%、90.0%和92.5%,B、C组不同治疗时期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优于A组(P<0.05);B组和C组异位妊娠包块缩小超过50%者显著高于A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22.5%和45.0%,C组高于A、B两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单次肌内注射治疗方案较多次静脉滴注的治疗效果更好,虽有一定不良反应,但在停药后均能很快恢复正常,而加用米非司酮的方案未增加疗效,反而带来了更高的不良反应风险。
- 顾金云徐雯林羿
- 关键词:异位妊娠保守疗法甲氨蝶呤米非司酮
-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连云港市东方医院妇产科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8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术后应用醋酸甲地孕酮片,观察组术后放置曼月乐,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水平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曼月乐应用于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术后患者中可有效预防复发,调节血红蛋白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值得推广应用。
- 徐艺李宁顾金云丁雪松
- 关键词: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复发子宫内膜厚度
- 胎膜早破120例临床分析
- 2007年
- 胎膜早破是产科临床常见的并发症,我院经1100例分娩统计,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0.9%,引起胎膜早破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其病因是多因素的,但胎膜早破的发生与胎儿发育、胎位异常、产道和宫内病理性异常及感染有关。临床上胎膜早破与难产和感染互为因果。胎膜早破是产科的棘手问题之一,是围产期常见并发症,可引起早产、脐带脱垂及母儿感染,且常预示难产发生,其发病率近年有增加倾向,国内报道≥37周为10%,<37周为2.0%~3.5%,早产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较高,如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婴安全。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对分娩方式及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关系,为临床围产期保健和并发症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胎膜早破病例,与随机抽取同期无胎膜早破100例对照,年龄、孕周差异均无显著性。结果:胎膜早破可使手术产率(42.5%)、产褥病率(20%)、早产率(19.17%)、新生儿窒息率(11.67%)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对胎膜早破的孕妇应根据孕周以及综合检查结果及时终止妊娠,以改善新生儿预后,减少母婴并发症。
- 顾金云
- 关键词:胎膜早破分娩方式新生儿
- 妊娠早期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与自发性早产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母体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水平与自发性早产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妊娠11~14周孕妇血清PAPP-A水平,并跟踪至妊娠终止,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早期血清PAPP-A水平低的孕妇发生自发性早产的风险及可能性增加,两者呈正相关(r=0.964,P<0.05)。结论妊娠早期血清PAPP-A水平平过低,可能存在胎盘滋养层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自发性早产,妊娠早期测定血清PAPP-A水可能对预防自发性早产有所帮助。
- 陈霞周萍傅艳玲顾金云秦继宝
- 关键词:妊娠相关蛋白A妊娠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