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红
- 作品数:71 被引量:31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美国对印尼的民间外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2019年
- 为改善美国形象,维护美国在印尼的政治、安全、经济利益,美国积极开展对印尼民间外交,推动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美国对印尼民间外交涉及政治、教育、文化、科技、宗教和社会发展等诸多领域。美国对印尼民间外交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政府主导,各类民间团体积极参与和实施;二是坚持本土化导向和双向交流;三是受众广泛,精英与草根同时覆盖。美国对印尼民间外交在改善国家形象方面受制于美国具体的对外政策。不过,它对于输出美国的思想文化和价值理念、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好感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促进与印尼的"民心相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韦红卫季
- 关键词:民间外交人文交流
- 美国因素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影响被引量:24
- 2006年
-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考察了美国因素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影响。本文认为,中国一东盟关系的演变与美国东亚政策的调整、中美关系的好坏有着密切联系。美国因素在中国- 东盟关系中既可能起积极作用,也可能起消极作用。在现阶段,美国因素对中国-东盟关系的负面影响程度将取决于这样几个方面:中美关系如何发展、东盟及东亚一体化进展如何、中国与东盟互信程度。
- 韦红
- 试论“印太时代”及中国的战略应对被引量:1
- 2015年
- 近年来,"印太"概念成为亚太政治经济领域的热门词汇,多国官员也频繁提及"印太"战略构想,催生了学术界对"印太时代"概念的热议。人类社会历经了"印—西太平洋时代"与"地中海时代"并存时期后,又经历过大西洋时代进入太平洋时代(亚太时代)。时代变迁和文明迁移的根本动力在于政治经济实力和国际政治地位的变化。按照这一规律,"印太时代"实现的一种途径是印度洋地区在政治、经济和地区影响力方面超越大东亚地区,成为未来国际社会互动的中心区域;另一途径则是大东亚地区与印度洋地区实现高度融合,传统的亚太地区延伸至印度洋区域,并实现整体崛起。鉴于印度洋地区经济的相对滞后和地区影响力的相对弱小,在较长时间内印度洋地区很难超越大东亚地区,所以实现"印太时代"必须依赖印度洋地区与大东亚地区的高度融合。为此,中国应加强与"印太"地区次区域国家的友好合作,推进"一带一路"、"亚洲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战略的实施,促进"印太"地区的融合,推动"印太时代"的到来。
- 陈邦瑜韦红
- 中国-东盟合作与南海地区和谐海洋秩序的构建被引量:6
- 2017年
- 近年来南海地区海洋问题日益严峻,极大地影响着地区和谐。中国和东盟作为南海地区两个举足轻重的行为体,应成为构建南海地区和谐海洋秩序的主导力量。中国和东盟经贸相融,观念相似,提供公共产品意愿强烈,并建有多层次安全对话机制,共建南海地区和谐海洋秩序具备现实可行性。中国和东盟需在海上务实合作中增强相互理解与认知,夯实构建南海地区和谐海洋秩序的基础;完善海上合作机制和架构,扩大双方对海洋安全和海洋秩序的共同认知;统筹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海上合作关系,推进双边与多边海上务实合作;加快"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提供具有约束力和法律效力的规范和准则。
- 韦红颜欣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中国—东盟共建地区和谐海洋秩序
- 2016年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蕴含着和谐海洋秩序观,实践和谐海洋秩序观对于中国和东盟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和东盟海洋秩序观相同、发展战略契合、合作机制众多以及为地区提供公共产品的意愿和能力较强,这为双方共建地区和谐海洋秩序提供了可能。中国和东盟可以通过海上发展战略的对接,实现该地区的合作共赢,建立基于合作而非武力之上的和平秩序;利用现有的多边和双边机制,加强沟通、消除误解,扩大共同认知,真正将一种合作观念及行为规范植入本地区;搭建高级别、综合性的海洋安全和管理合作机制,探讨和推进和谐海洋秩序的建设;努力平衡包容性与排他性制度安排、海上自由与海上安全、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人类正义与国家正义四对关系,追求海洋利用的公平公正秩序。
- 韦红
-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社会资本评估及相关思考被引量:5
- 2009年
- 社会资本是一种存在于社会关系网络之中,以信任、规范为特征的社会资源,它能够被拥有者利用以实现自身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不断扩大,但仍有不足。为进一步扩大国际社会资本,中国应争取拥有更多的国际组织成员身份,加强与国际民间组织和大国的关系,争取创设国际机制的权力,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以此增加国际社会的期望和信任。
- 韦红
- 关键词:社会资本社会关系网络国际社会
- 中国崛起与东盟对外战略调整被引量:9
- 2004年
- 东盟国家认为中国的崛起既是一种机遇 ,也是一种压力和挑战 ,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一种威胁。为此 ,东盟对传统的大国平衡战略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一方面提升中国在其中的地位 ,借重中国的力量重建地区内的战略平衡 ,另一方面注重通过区域合作而不单纯依靠大国来平衡中国日益增大的影响。
- 韦红
- 关键词:经济合作
- 菲律宾城市化进程中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应对措施评析被引量:3
- 2012年
- 随着菲律宾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其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由于城市化造成耕地流失、农业劳动力不足、社会贫富分化等问题,粮食安全日益受到严重威胁。本文通过分析菲律宾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粮食安全问题的原因、评估政府应对措施效果,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
- 韦红窦永生
- 关键词:城市化粮食安全
- 中立抑或选边?印度尼西亚外交行为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被引量:1
- 2022年
- 冷战初期,印度尼西亚出于与大国交往的历史记忆及促进国内政治团结的需要,提出“独立、积极”的外交思想,在冷战两大阵营间开展中立外交。印度尼西亚的中立外交并非等距离大国平衡外交,而是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偏向性。1947—1952年表现为亲西方中立;1953—1962年表现为亲东方中立;1963—1965年则逐渐从亲东方中立走向选边站。印度尼西亚外交取向的演变取决于不同时期执政精英对其外交目标、角色的定位及相互竞争的大国对其目标和角色定位的回应。印度尼西亚力求在独立自主和实用主义间保持平衡,大国对其实施拉拢政策为其在中立主义框架下左右摇摆提供了空间。当大国政策不断挤压其摇摆空间,印度尼西亚则将实用主义置于首位,为实现其预定目标走向选边站。
- 韦红
- 新加坡集选区制度初探被引量:4
- 2012年
- 集选区制度是新加坡国会大选的独创。1988年新加坡国会大选实行集选区制度与单选区制度并行,这对新加坡整个政治生态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内新加坡研究涉及集选区制度的著述甚少,基本未对集选区制度予以系统阐述与分析。本文比较全面地介绍新加坡集选区制度的产生与实践的过程,并围绕新加坡集选区制度的核心争议,即代表性问题和程序公正性问题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反对党虽有突破,但选举程序设计对反对党仍然是极大的障碍,由于目前反对党积极性迅速提高,使人民行动党面临极大挑战,因此自主革新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 韦红谢伟民
- 关键词:人民行动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