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宗友
- 作品数:66 被引量:701H指数:1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制衡、追随与冷战后国际政治被引量:10
- 2003年
- 在无政府状态下 ,一国在面临威胁或它国权力的急剧增长时 ,是倾向于制衡 ,还是倾向于追随 ?对此现实主义学派内部发生激烈的争论 ,并引起了广泛的学术关注。本文试结合冷战后国际政治新特点对这场争论予以理论审视和分析。
- 韦宗友
- 关键词:冷战以后国际政治
- 论日内瓦会议后美国与柬埔寨关系的演变(1954-1960)被引量:3
- 2006年
- 本文详细考察了1954-1960年间美国与东南亚小国柬埔寨之间的关系演变历程。独立后的柬埔寨,一度对美国怀有好感,希望通过获得美国的经济、军事援助来发展本国经济、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独立。美国虽愿意对柬埔寨进行援助,但是其根本目的却是要将柬埔寨融入到美国在东南亚编织的反共体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在美援根本目标上的分歧与矛盾逐渐显露并激化。美国无法容忍柬埔寨独立、自主的中立路线,试图通过削减美援、甚至策划政变的方式改变柬埔寨的外交政策。然而,美国并未达到目标,相反使一度对美国怀有好感的柬埔寨走向自己的对立面。美柬关系的演变对研究这一时期美国与其他新兴独立的中小国家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启发意义。
- 韦宗友
- 关键词:美国外交中立政策
- 北约印太转向:战略逻辑演进、新动向与前景
- 2024年
- 近年来,在中美战略竞争深化和俄乌冲突两大战略背景下,在美国压力下,北约积极推动印太转向。北约不仅视中国为“系统性挑战”,强调“印太地区对北约重要”和欧亚安全不可分割,还高度“关切”印太海洋安全,加强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印太四国”机制化联系,推进防务及新兴科技领域务实合作。这一基于“一体化威慑”战略逻辑的北约印太转向,与20世纪90年代及“9·11”事件后基于“合作安全”的战略逻辑大异其趣,表现出新形势下北约印太转向的新动向与新特点。展望未来,受制于北约核心战略利益、军事能力、北约内部分歧及美国国内政治变化等诸多因素限制,北约印太转向始终存在“天花板”,也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 韦宗友汤杰
- 关键词:北约
- 拜登政府对华科技竞争战略评析被引量:2
- 2023年
- 拜登政府将对华科技竞争视为对华战略竞争的重中之重,强调提升美国科技竞争力、维护美国科技与军事优势以及迟滞中国科技发展与进步。为实现这些科技竞争战略目标,拜登政府一方面加大对本国科技产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采取措施限制中国高科技产业特别是高端芯片产业的发展以阻滞中国科技进步,组建高端芯片排华供应链联盟及出口管制联盟。拜登政府将科技问题“安全化”、相互依赖“武器化”的做法是赤裸裸的科技霸凌主义,不仅严重干扰全球科技产业的市场化分工,阻碍全球科技进步,而且进一步加剧中美关系紧张。
- 韦宗友
- 关键词:芯片
- 解读奥巴马政府的南海政策被引量:13
- 2016年
- 自2010年以来,奥巴马政府的南海政策日益朝着"积极干涉"和"选边站"的立场转移,给中美关系及南海问题的解决增添了新变数。奥巴马政府不仅对中国的"断续线"主张提出质疑,还指责中国阻碍南海航行自由,要求中国停止在南海填海造地,鼓动菲律宾将南海争端提交国际仲裁,推动南海问题的国际化与多边化,积极向越南、菲律宾等国提供外交帮助和军事支持,甚至直接派遣飞机和舰船进入南海争议地区。奥巴马政府在南海问题上日益积极的干涉立场与举措,不仅折射出美国对中国战略意图和海洋抱负与日俱增的忧虑,也反映出美国维护亚太领导权、安抚亚太盟友及维护其海洋霸权的战略决心与考量。在美国国内对华强硬的声音抬头、中美在亚太地区竞争加剧及美国政治正进入大选周期的背景下,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积极干涉"和"选边站"的态势只会加强而不会弱化,并可能采取一些新的措施。中国需要综合平衡各种利害关系,积极稳妥应对南海困局。
- 韦宗友
- 关键词:奥巴马政府南海政策海洋争端
- 美国单边主义不利于全球抗疫合作
- 2020年
-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在全球大规模扩散,酿成全球公共卫生悲剧。应对这种人类认识还很不充分的新型病毒,需要全球携手共进,通力合作,共同抗疫。然而,特朗普政府非但没有承担起全球抗疫的领导作用,反而采取以邻为壑的单边主义做法,甚至带头质疑、断供和退出世界卫生组织,严重影响了全球抗疫合作。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做法,不仅给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多边合作造成极大困扰,也严重干扰了中美两国在抗疫上的合作。
- 韦宗友
- 特朗普时期的大国关系:美俄、美印与中美被引量:3
- 2018年
- 特朗普从"美国优先"的外交理念出发,试图通过较大幅度改变中美、中俄乃至中印关系,撬动既有地缘政治格局,以乱触变,更好地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然而,美国国内政治内斗、国际政治及大国关系的既有逻辑,令特朗普撬动大国关系棋盘的企图基本落空。美俄关系非但未能重启与缓和,反而陷入新一轮对立;中美关系则经受住特朗普冲击波的考验,特别是中国政府沉着应对、积极引导,使得中美关系逐步朝着健康稳定方向发展。美印关系受到较少冲击,且由于印度在特朗普新阿富汗及南亚政策中的重要性,两国关系在"各取所需"的算盘下,继续向前发展。展望未来,美俄关系的"冷淡"状态不会根本改变,中美关系基本上能够确保健康稳定向前发展,美印两国则会进一步加强彼此间的政治、经济与安全关系。
- 韦宗友
- 关键词:特朗普美俄关系美印关系
- 多元文化主义的挑战与美国的应对——兼论美国的文化政策被引量:6
- 2015年
-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境内民族、语言、宗教和文化千姿百态,七彩纷呈。然而,自立国以来,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一直占据支配地位,渗透到美国政治、经济、宗教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美国这一多民族国家提供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过,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民权运动的兴起,多元文化主义逐渐在美国勃兴起来。多元文化主义反对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在美国各个领域的支配地位,要求重新审视其他种族的语言、文化和宗教与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之间的关系,认为美国是个多种族、多文化并存的多元社会,并在教育、就业等一系列方面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多元文化主义实践。面对多元文化主义的挑战,美国文化保守派与之展开了激烈的"文化战争",同时在保守派的支持下,美国政府从80年代末特别是冷战结束后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矫正多元文化主义对主流文化的冲击,捍卫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的主流地位,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 韦宗友
- 关键词:多元文化主义美国文化
- 美国印太战略演变趋势及影响评估被引量:3
- 2021年
- 特朗普政府在2019年正式颁布了《印太战略报告》,全面阐释了美国政府在印太地区的战略目标、主要威胁及实现目标的手段。不仅如此,特朗普政府还从舆论、经济和安全三大维度,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具体落实印太战略的实施.这些政策举措,对我国周边环境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但也要认识到,其政策实施也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应未雨绸缪,制定积极、稳妥的应对措施。
- 韦宗友
- 关键词:美国政府
- 二战后东亚秩序:历史演进与转型瓶颈被引量:2
- 2015年
- 二战后东亚秩序的独特之处在于,东亚大陆地区和东亚沿海地区在政治、经济和安全上彼此割裂、尖锐对立,是一种典型的"陆海分离型"秩序架构。在政治上,中国主导的东亚大陆地区与美国卵翼下的东亚沿海地区在意识形态上相互对立,外交上互不承认;经济上,美国对新中国实施经济禁运和贸易封锁,中国与东亚沿海国家的传统经济联系也几乎割裂;安全上,美国在东亚沿海地区建立起双边军事同盟体系,对新中国进行军事包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局势的变化,特别是经过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战略和解、90年代冷战结束以及21世纪以来的东亚权力转移,这一"陆海分离型"秩序逐渐发生变化,出现了政治和解、经济融合的积极势头。不过,在安全领域依然存在瓶颈,无论是在中美之间,还是在中国与部分沿海国家之间,都存在相当程度的安全困境。东亚秩序能否突破安全瓶颈,最终实现陆海秩序的融合,将不仅取决于中美两国的战略互信建设,也取决于东亚国家内部能否克服安全上的互信赤字。
- 韦宗友
- 关键词:东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