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韦之见

作品数:25 被引量:179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胃癌
  • 8篇肿瘤
  • 7篇癌患者
  • 6篇预后
  • 6篇胃癌患者
  • 5篇胃肿瘤
  • 4篇直肠
  • 4篇直肠癌
  • 4篇手术
  • 4篇淋巴
  • 4篇肠癌
  • 3篇营养
  • 3篇营养风险
  • 3篇营养风险筛查
  • 3篇早期胃癌
  • 3篇早期胃癌患者
  • 3篇食管
  • 3篇食管胃
  • 3篇食管胃结合部
  • 3篇食管胃结合部...

机构

  • 2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韦之见
  • 19篇徐阿曼
  • 19篇韩文秀
  • 7篇胡孔旺
  • 7篇孟翔凌
  • 7篇陈章明
  • 4篇陈博
  • 4篇熊茂明
  • 4篇李霆
  • 4篇张理想
  • 3篇张嘉炜
  • 3篇刘虎
  • 2篇陆明
  • 2篇王宜文
  • 1篇叶早群
  • 1篇杨文奇
  • 1篇陈博
  • 1篇李团结
  • 1篇郭爱军
  • 1篇黄雷

传媒

  • 6篇安徽医药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河北医学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患者体质指数对术后结局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对胃癌患者术后短期结局及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6月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胃癌根治术并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5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MI(kg/m。)将患者分为低体质量组(BMI〈18.5,23例)、正常体质量组(18.5≤BMI〈25.0,95例)和超重肥胖组(BMI≥25.0,35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临床结局。结果低体质量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为(106.1±13.8)∥L,明显低于正常体质量组[(113.5±5.2)∥L]和超重肥胖组[(123.5±8.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65,P=0.041);白蛋白水平[(38.7±2.5)g/L]也明显低于正常体质量组和超重肥胖组[(41.3±0.8)g/L和(43.5±1.4)g/L],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8.516,P=0.000)。低体质量组患者肿瘤位于胃底贲门部的比例也相对较低[34.8%(8/23)比68.4%(65/95)和62.9%(22/35),x。=8.913,P=0.012]。3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检出数、淋巴结转移率、肿瘤分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和超重肥胖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3.5%、50.5%和6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9)。进一步按肿瘤部位和BMI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低体质量胃底贲门癌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超重肥胖胃体胃窦癌患者(25.0%比84.6%,P=0.004)。结论BMI总体上并不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短期结局和长期生存,但加强营养、维持正常体质量对于低体质量、尤其是胃窦癌患者的长期生存或可有一定意义。
张力徐阿曼韩文秀韦之见熊茂明杨文奇胡孔旺
关键词:胃肿瘤体质指数预后
三层次培训在规培生腔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在普外科规范化培训中利用三层次技能培训法训练规培生腔镜技能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普外科规培的32名男生及32名有腔镜手术基础的主治医生作对照,实验组进行外科基本操作训练及腔镜基本理论授课、腔镜模拟器训练及手术录像教学、腔镜手术扶镜及一助操作等三层次培训方法,对照组仅进行腔镜手术扶镜及一助操作培训,比较培训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培训后其腔镜技能较培训前有显著提高(P<0.05),实验组在培训后其腔镜技能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三层次培训可使规培生掌握腔镜基本技术,提高了教学质量。
胡孔旺陆明陆明王宜文陈博韦之见
D-二聚体对胃癌患者的转移诊断价值及评估预后的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前D-二聚体对诊断胃癌转移和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2例胃癌患者完整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以D-二聚体等于1.465 mg/L为分界值,将患者分为低D二聚体组和高D-二聚体组,通过χ2检验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用Kaplan-Meier法和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共132例胃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卡方检验结果提示D-二聚体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均〉0.05),而与年龄(χ^2=4.311,P〈0.05)、侵犯深度(χ^2=4.996,P〈0.05)和胃癌是否远处脏器转移(χ^2=8.300,P〈0.05)相关;胃癌远处脏器转移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为(1.39±0.73) mg/L,胃癌非远处脏器转移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为(0.97±0.83)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手术后5年内死亡的胃癌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为(1.22±0.92)mg/L,在手术后5年存活的胃癌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为(0.78±0.58)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高D-二聚体组的胃癌患者总生存率远低于低D-二聚体组(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D-二聚体、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与胃癌患者总生存率有关(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D-二聚体为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 D-二聚体可能对判断胃癌患者是否转移提供一定的诊断价值,同时D-二聚体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张理想韩文秀韦之见徐阿曼
关键词:胃肿瘤D-二聚体预后
营养支持干预对有营养风险胃肠恶性肿瘤病人临床结局和成本-效果比的影响被引量:32
2016年
目的:了解营养支持对有营养风险胃肠恶性肿瘤病人有无改善临床结局和成本-效果比的影响。方法: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以连续抽样方式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营养风险发生率、临床结局和医疗费用进行资料收集。结果:共纳入244例病人,在有营养风险者中,营养支持组总并发症率(31.94%vs 57.89%,P=0.04)以及非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25.00%vs 52.63%,P=0.02)显著低于无营养支持组。另外,肠内营养组在非感染性并发症风险的减少方面有绝对优势(16.67%vs 52.63%,P=0.03)。多因素分析确认营养支持改善病人总并发症发生率的结论稳定(OR=0.62,95%CI=0.37~0.81,P〈0.01)。存在营养风险且接受营养支持病人的总费用比未接受营养支持者高,两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8 175.9和7 184.9,增量成本-效果比为3 819.2。结论:对胃肠恶性肿瘤有营养风险的病人给予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其成本-效果比水平高。
陈博徐阿曼胡孔旺韩文秀张嘉炜李霆韦之见熊茂明孟翔凌
关键词:营养风险筛查消化道肿瘤营养不足
胃癌病人术前血清前白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前血清前白蛋白(PA)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通过χ~2检验比较低PA组与正常组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胃癌病人5年生存率,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水平PA病人5年生存率的差异,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因素。结果 PA与胃癌病人的性别、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病人的年龄、癌灶的直径及TNM分期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低PA组的胃癌病人5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PA、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与胃癌病人总生存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低PA、分化程度及肿瘤TNM分期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PA是胃癌病人预后独立影响因素,低水平PA的胃癌病人的生存期较正常病人显著缩短。
彭文轩徐阿曼陈章明韩文秀韦之见
关键词:胃癌前白蛋白生存预后
结直肠癌肝脏转移外科治疗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结直肠癌肝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原因,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仅10%~25%的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适合手术。由于手术适应证、手术切缘等观点的改变,新技术如新辅助化疗、门静脉栓塞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术等的应用,使原本不能手术的患者可以接受手术治疗,提高手术切除率。
韦之见孟翔凌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脏转移外科
围手术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风险与营养支持情况分析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调查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状况,评估营养支持的使用合理性。方法自2014年10月—2015年9月,以某三甲医院普外科和胸外科为对象,以NRS 2002为工具,采用连续抽样方式对围手术期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发生率进行调查,并收集临床资料。结果有效调查人数为1 162例,营养不足者146例,占12.6%,营养风险总发生率为35.7%。各病种人群中存在营养风险者比例如下:结肠癌44.0%、胃癌40.0%、直肠癌33.3%、食道癌和肝癌分别为36.0%和33.0%。共453例(38.9%)接受营养支持,存在营养风险者中实施营养支持297例(71.6%),无营养风险者中实施营养支持156例(20.9%)。结论住院患者存在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比例较高,并且临床应用营养支持尚有不合理之处。
陈博徐阿曼胡孔旺韩文秀张嘉炜李霆韦之见熊茂明孟翔凌
关键词:营养风险筛查消化道肿瘤营养不足营养支持
Siewert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全胃与近端胃切除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SiewertⅡ、HI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全胃与近端胃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3例SiewertⅡ、llI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患者采用全胃切除术(全胃切除术组),30例患者采用近端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根治效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与胃食管反流情况及肿瘤复发情况、生命质量等指标。计数资料采用矿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全胃切除术组患者R。切除32例、R,切除1例,近端胃切除术组患者R。切除22例、R,切除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69,P〈0.05)。全胃切除术组患者A级根治28例、B级根治3例、c级根治2例,近端胃切除术组患者A级根治15例、B级根治5例、c级根治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77,P〈0.05)。全胃切除术组和近端胃切除术组近端切缘长度分别为(4.1±1.4)em和(3.9±1.6)e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6,P〉0.05);而远端切缘长度分别为(8.1±2.6)cm和(4.2±2.6)em;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5±4)枚和(21±4)枚;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目分别为(11±3)枚和(8±4)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43,4.300,3.274,P〈0.05)。全胃切除术组和近端胃切除术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1.3±0.5)d和(1.6±0.5)d;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3.1±0.7)d和(3.5±0.7)d;进食时间分别为(4.7±1.0)d和(5.3±1.2)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0±2.0)d和(12.0±2.0)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43,-2.059,-2.078,-4.037,P〈0.05)。全胃切除术组和近端胃切除术组术后第6天胃液TBil分别为(13±10)txmol/L和(414-18)Ixmol/L;IBi
黄雷徐阿曼韩文秀李团结韦之见吴珊珊王洋溢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胃切除术安全性疗效
单中心胃癌围手术期死亡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回顾诊断为胃癌并行手术治疗后于住院期间或手术后<30 d死亡患者36例,同时随机调取胃癌手术后恢复良好并顺利出院且术后生存时间≥30 d的患者共230例,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围手术期死亡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胃癌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50%(36/7 1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ASA评分、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及肿瘤分期是导致胃癌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高龄晚期胃癌伴有合并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应完善术前准备,进行术前干预,降低胃癌围手术期死亡率。
董兵斌徐阿曼韩文秀韦之见刘虎
关键词:胃癌死亡率
双类荷包加浆肌层间断缝合(徐氏三针法)包埋十二指肠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双类荷包加浆肌层间断缝合(徐氏三针法)包埋十二指肠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08例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按照其十二指肠包埋方式,将接受浆肌层间断缝合者纳入对照组(n=50),将接受双类荷包加浆肌层间断缝合者纳入观察组(n=58)。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两种十二指肠包埋方法对手术进程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十二指肠残端处理时间、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外科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非外科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浆肌层间断缝合包埋十二指肠相比,双类荷包缝合能够在不影响手术进程的前提下降低术后外科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显著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吴伙韩文秀韦之见郭爱军徐阿曼
关键词:十二指肠胃癌根治术并发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