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广红
- 作品数:15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市安定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阿立哌唑口崩片治疗儿童期首发精神分裂症63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了解阿立哌唑口崩片(商品名:博思清)治疗儿童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3例儿童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阿立哌唑口崩片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同时进行体重记录、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血糖、血脂、催乳素)和心电图监测。结果:治疗6周末,63例患者中,临床治愈38例(60.3%),显著进步9例(14.3%),好转10例(15.9%),无效6例(9.5%);显效率为74.6%,有效率为90.5%;PANSS评分,在治疗2周末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各分值均呈持续性下降。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失眠,程度轻微,多可自行缓解。对血常规、血糖、血脂、肝功能、催乳素、心电图及体重无明显影响。结论:阿立哌唑口崩片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服用简便,依从性好,适用于儿童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 周天红孙凌雷彤李晓征张文斌随广红
- 关键词:阿立哌唑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
- 儿童孤独症与精神分裂症的鉴别诊断研究
- 2014年
- 在当前临床医学观察的过程中,儿童孤独症与精神分裂症诊断容易混淆,本文就儿童孤独症与精神分裂症的鉴别诊断进行阐述。
- 随广红
-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精神分裂症
- 加兰他敏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加兰他敏治疗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予加兰他敏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均用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治疗,疗程16周。治疗前和治疗第16周末进行认知功能、PANSS和TESS测定。结果(1)治疗前,除WCST的随机错误数外,患者组各项认知功能指标均显著差于正常对照(P〈0.01);(2)治疗后,患者组PANSS总分显著下降(P〈0.01);认知功能除WCST的随机错误数外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总体仍显著差于正常对照(P〈0.01)。加兰他敏组发生不良反应者占受试者的23%,多数为轻中度、一过性,停药后或对症处理后可很快缓解。结论加兰他敏安全有效,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显著疗效。
- 随广红左津淮甄龙赵子军王从辉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胆碱酯酶抑制剂加兰他敏
- 音乐治疗对儿童孤独症的疗效研究
- 目的: 探讨音乐治疗在儿童孤独症患者(Childhood Autism)中的临床效果,通过治疗前后ABC量表、CARS量表、炎症因子、CGI量表、ATEC量表的变化进行评估,为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方法:...
- 随广红
-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音乐治疗疗效评价
- 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喹硫平和氟哌啶醇对儿童抽动障碍的具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1例抽动障碍儿童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1例采用喹硫平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氟哌啶醇治疗。疗效评定参照耶鲁抽动症严重程度量表(YGTSS)与副反应量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定,治疗时间8周。结果:在治疗过程中两组的YGTSS总分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8周后研究组的降幅更为明显(P<0.01)。对比两组的有效率,研究组为90.32%,对照组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更少(P<0.05)。结论:喹硫平与氟哌啶醇在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时都能获得不错的效果。就疗效与安全性来说,喹硫平的效果更好。
- 随广红
- 关键词:儿童抽动障碍喹硫平氟哌啶醇
- 父母养育方式与精神分裂症患儿家庭动力学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精神分裂症患儿家庭动力学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分析2015年3月-2016年7月在天津市安定医院接受诊治的42例精神分裂症患儿(观察组)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在本医院正常体检精神体格检查结果均显示为正常的4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的基线资料、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SSFD)评分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评分,相关性分析观察组家庭动力学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结果两组患儿的性别及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家庭气氛及系统逻辑分值明显较对照组高,F4因子、M5因子分数明显较对照组高,而M1因子分数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1因子、M1因子与家庭氛围、个性化、疾病观念得分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F2因子、M2因子与家庭氛围、个性化、系统逻辑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F4因子与系统逻辑得分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M3因子与家庭氛围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儿家庭的父母养育方式不同于正常健康儿童,具有低情感温暖、理解及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或干涉等特点,可能与不良的家庭动力学特征相关。
- 随广红杨建立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养育方式家庭动力学
- 精神分裂症伴发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伴代谢综合征(M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点,为MS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68例做为研究对象,伴MS组64例,不伴MS组(非MS组)204例。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检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代谢指标,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中文版(MCCB)评估认知功能,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症状。应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MS组与非MS组比较,体质指数(BMI)、腰围、FPG、TG、HDL-C、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MS组相比,MS组在处理速度、工作记忆、注意或警觉、言语学习记忆、视觉学习记忆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推理及问题解决、社会认知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发M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较不伴MS精神分裂症患者更严重,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早期识别与干预MS尤为重要。
- 白凤凤杨建立李涛李晓征随广红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代谢综合征
- 医教结合的践行
- 随广红赵明珠孙凌
- 孤独症康复训练被引量:1
- 2015年
- 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包括典型孤独症、Asperger综合征、Retts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以及其他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孤独症治疗上无特效的治疗方式,药物为辅,主要以康复训练为主。此文从行为矫正治疗、心理干预和教育、结构化教学方法(TEACCH)、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融合教育、感觉统合训练等方面阐述了具体的训练方法,和目前的国内外前沿的训练理念,从而有利于孤独症康复训练的发展。
- 随广红
- 关键词:孤独症康复训练
-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及认知行为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情绪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对3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情绪进行评估,HAMD≥8分者入组,并进行危险因素调查;共入组116例,随机分成认知行为干预组78例和抗抑郁药治疗组38例,经4周干预后,根据HAMD评定其疗效。根据干预前后副反应量表评定其安全性。结果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为38.67%;危险因素为非医疗保险、家庭经济状况差、病程短、个性特征和发病诱因等;干预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HAMD减分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比对照组更安全。结论针对引起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可明显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
- 左津淮杨彩霞王从辉刘秀苹杜建艳陈征随广红张文斌勾蕾段丽娟
- 关键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抑郁情绪认知行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