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洁
- 作品数:37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小细胞肺癌埃克替尼治疗期间并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服用埃克替尼期间并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总结2022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肺腺癌患者术后服用埃克替尼期间发生MDS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82岁女性。于2021年1月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辅助开胸右肺中叶切除术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右肺中叶腺癌,术后未行放化疗;2021年11月肿瘤基因检测示EGFRP p.L858R、TP53变异,予盐酸埃克替尼单药治疗。2022年3月诊断为MDS,接受3个周期阿扎胞苷治疗并继续口服埃克替尼,复查骨髓象达完全缓解,肺癌未进展,随访中。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埃克替尼期间发生MDS是否与治疗相关还不明确,但及早干预治疗可控制病情发展。
- 冷婉铜安晋婷孙倩倩蔡子伟陶洁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埃克替尼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
- 2011年
-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特点是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减少及脂肪细胞增多,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目前,大多数学者致力于阐明造血细胞减少的免疫介导机制[1-3],
- 杨涛张伟华张秀莲范星火陶洁陈玮侯素敏魏芳
-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基质细胞全血细胞减少细胞增多介导机制
- 伊布替尼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常见的成年人白血病。我国CLL发病率虽低,但是呈逐年上升趋势。CLL传统治疗以免疫化疗为主。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单药应用可显著提高CLL患者的总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PFS)及总体生存(OS)期,但是部分患者存在耐药、复发及难治等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CLL患者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并克服耐药,采用伊布替尼联合其他药物治疗CLL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并取得初步成效。笔者拟就伊布替尼单药或者联合用药治疗初治或者复发/难治性CLL患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总结2种治疗方案对CLL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王茜陶洁
- 关键词:蛋白酪氨酸激酶类复发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控制营养状态评分对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控制营养状态(CONUT)评分对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82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48例,女性为34例,中位年龄为66.5岁(58.0,73.0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化疗前血清白蛋白(ALB)值、总胆固醇(TC)水平、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计算CONUT评分,并绘制CONUT评分预测MM患者生存结局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UC)和约登指数最大原则,确定CONUT评分最佳临界值,并根据该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低CONUT评分组。组间定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定量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MM患者的总体生存(OS)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临床特征MM患者的OS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患者OS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通过ROC曲线确定CONUT评分预测MM患者生存结局的最佳临界值为3.5分,ROC-AUC为0.668(95%CI:0.546~0.791),此时预测敏感度为86.4%,特异度为50.0%。②根据最佳临界值,将82例患者分为高CONUT评分(n=57,CONUT评分≥3.5分)和低CONUT评分组(n=23,CONUT评分<3.5分)。高CONUT评分组患者的年龄、β2-微球蛋白(MG)、球蛋白值较低CONUT评分组患者升高(Z=-2.68、P=0.007,Z=-2.13、P=0.019,Z=-3.51、P<0.001),血红蛋白(Hb)值、ALC、ALB值、TC水平较低CONUT评分组患者降低(Z=-3.15、P=0.002,Z=-2.61、P=0.008,Z=-5.64、P<0.001,Z=-5.18、P<0.001),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CONUT评分≥3.5分患者3年OS率为10.5%,较CONUT评分<3.5分者的32.0%降低,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6,P<0.001)。④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ONUT评分≥3.5分是影�
- 孙倩倩陶洁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营养不良预后
-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白细胞介素-17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骨病患者骨髓中自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骨髓单个核细胞核因子.(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的关系,探讨IL-17在MM骨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3例MM骨病患者及20例对照者骨髓上清中IL-17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上述两组骨髓单个核细胞RANKLmRNA的表达。结果MM骨病组及对照组的骨髓上清均表达IL-17,骨髓单个核细胞均表达RANKLmRNA。MM骨病组骨髓上清中IL-17的含量[(52.69±4.55)pg/ml]高于对照组[(14.35±1.25)Pg/m1],MM骨病组骨髓单个核细胞RANKLmRNA的表达[(0.96±0.12)Pg/ml]高于对照组[(0.42±0.03)Pg/m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MM骨病患者骨髓IL-17[(76.71±7.06)pg/m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MM骨病患者[(40.67±3.8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MM骨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RANKL mRNA的表达水平(1.22±0.27)显著高于稳定期MM骨病患者(0,83±O.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骨病组骨髓IL-17与RANKL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90,P〈0.05)。结论MM骨病患者骨髓IL-17的表达显著增高,骨髓IL-17水平与MM活动期和(或)稳定期相关,骨髓IL-17与RANKI.的表达呈正相关,I-17可能在MM骨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 张苗张秀莲张伟华范星火葛晓静魏芳陶洁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白细胞介素-17
- 单个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其受体CCR2在多发性骨髓瘤基质细胞与瘤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单个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其受体CCR2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瘤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经国内统-标准确诊为MM的患者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53.7岁。按照Durie—Salmon分期系统分期,I期2例、Ⅱ期5例、Ⅲ期8例。其他血液病患者10例为对照组。取样本进行骨髓瘤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在含13%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每2d更换1次培养液,实验用细胞均处于对数生长期。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骨髓基质细胞中MCP-1、CCR2水平。结果14例MM患者骨髓均表达MCP-1、CCR2,而对照组8例骨髓中趋化因子MCP-1、CCR2基本无表达。对照组和MM患者基质细胞上MCP-1、CCR2均阳性的表达率分别为4.27%和68.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细胞上MCP-1、CCR2均阳性的表达率分别为3.25%和32.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于疾病活动期的基质细胞和瘤细胞上MCP-1、CCR2均阳性的表达率分别为68.71%和32.76%,而处于疾病非活动期的的基质细胞和瘤细胞上MCP-1、CCR2均阳性的表达率分别为70.12%和53.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MM患者骨髓均表达MCP-1、CCR2。MCP-1及CCR2是MM细胞表面表达的主要趋化因子,对MM的疾病进展起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
- 郭越洁张伟华张秀莲范星火陶洁魏芳侯素敏陈玮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MCP-1CCR2
- 伴复杂染色体异常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19年
- 目的探讨复杂染色体异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报道1例具有复杂染色体异常的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经诱导治疗后,达细胞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结论伴复杂染色体异常的APL少见,复杂染色体异常对APL预后的影响尚不确定,需进一步观察。
- 高哲陶洁张秀莲张伟华谷云风徐海玲郑佳佳冯鹏飞
- 关键词:染色体
- E65.利妥昔单抗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
- 张艳芝陶洁张秀莲张伟华
- 文献传递
- 维布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系统评价维布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The Cochrane Library、Wed of Science、PubMed、EMBase等各大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和筛选,对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分析,进一步提取相关研究数据。应用Stata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系统评价,观察指标包括总反应率(ORR)、完全缓解率(CR)、2年总生存期(OS)、2年无进展生存期(PFS)、≥3级不良事件(AE)发生率以及停药率。结果纳入14个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共54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维布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R/R HL具有显著疗效,ORR为82%[95%CI(76%,88%)],CR为62%[95%CI(52%,73%)];2年PFS率为72%[95%CI(61%,84%)],2年OS率为92%[95%CI(87%,96%)]。将文献进行分组分析结果示: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的ORR分别为81%[95%CI(72%,89%)]、84%[95%CI(75%,93%)],CR率均为62%[95%CI(52%,73%)],两者结果显示疗效并无明显差异。安全性结果分析,≥3级的血液学AE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为22%、贫血10%;≥3级的非血液学AE最多见的是感染13%、周围感觉神经病变12%;因AE所致停药率17%。亚组分析不良事件结果显示: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3级的血液学AE最常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分别为26%和17%、贫血分别为16%和4%;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3级的非血液学AE最多见的为感染分别为21%和5%、周围感觉神经病变分别为20%和6%;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中因AE出现的停药率分别为21%和9%。结论维布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R/R HL有着较好的疗效,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整体耐受性尚可;相比于维布妥昔单抗单药治疗R/R HL患者疗效更显著。对于治疗R/R HL患者的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的疗效评估结果显示并无明显差异,但真实世界研究治疗R/R HL患者严重不良反�
- 刘珍珍陶洁
- 关键词:霍奇金病霍奇金淋巴瘤复发
- 奥妥珠单抗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2年
- 滤泡性淋巴瘤(FL)是常见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亚型之一。随着对FL靶向治疗研究的深入,Ⅰ型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作为FL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使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升,但是仍有部分患者由于耐药或者治疗相关不良发应,出现复发或者疾病进展。奥妥珠单抗是首个人源化Ⅱ型糖基化工程CD20单克隆抗体,可单独或者联合其他药物应用于初治或者复发/难治性FL患者。与利妥昔单抗相比,奥妥珠单抗的抗FL活性良好,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且患者耐受性良好。采取奥妥珠单抗治疗FL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输注相关反应(IRR)、血细胞减少等。笔者拟就奥妥珠单抗治疗FL的作用机制、用药方案、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奥妥珠单抗临床治疗FL患者提供参考。
- 冷婉铜陶洁
- 关键词: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