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超声
  • 4篇超声刀
  • 2篇悬雍垂
  • 2篇悬雍垂腭咽
  • 2篇悬雍垂腭咽成...
  • 2篇悬雍垂腭咽成...
  • 2篇咽成形术
  • 2篇清扫术
  • 2篇腭咽
  • 2篇腭咽成形
  • 2篇腭咽成形术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淋巴结清扫
  • 2篇淋巴结清扫术
  • 2篇颈淋巴
  • 2篇颈淋巴结
  • 2篇颈淋巴结清扫
  • 2篇颈淋巴结清扫...
  • 2篇喉癌

机构

  • 7篇东南大学

作者

  • 7篇陶峰
  • 6篇黄志纯
  • 5篇冯旭
  • 4篇蔡文君
  • 4篇朱新
  • 1篇欧希龙
  • 1篇孙宝宾
  • 1篇傅宗云
  • 1篇罗一鸣

传媒

  • 2篇华东六省一市...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超声刀在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中的应用
黄志纯冯旭朱新陶峰蔡文君
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炎症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鼻腔滴入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炎症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A组)10只,实验组大鼠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再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变应性鼻炎组(B组)、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处理组(C组)、布地奈德治疗组(D组)3组。各组鼻腔给予卵清蛋白激发,每日1次,共7次。C组在激发之前鼻腔给予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处理,D组在激发之前鼻腔给予布地奈德处理,B组在激发之前鼻腔内以生理盐水代替药物处理。在末次激发之后,通过行为学观察、鼻黏膜病理切片、鼻腔灌洗液和血清中IL-4的含量等指标来评价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炎症的影响。结果:C组和D组行为学评分低于B组,A组无特殊反应;B组鼻黏膜呈典型变应性鼻炎病理改变,可见较多嗜酸粒细胞浸润,鼻腔灌洗液上清液和血清中IL-4的含量均高于A组(P<0.05);C组和D组动物的鼻黏膜病理性改变减轻,嗜酸粒细胞浸润减少,鼻腔灌洗液上清液和血清中IL-4的含量较B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鼻腔滴入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可有效缓解变应性鼻炎大鼠鼻腔局部症状,减轻鼻黏膜病理性改变,并减少大鼠IL-4的合成与分泌。
罗一鸣黄志纯孙宝宾陶峰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白细胞介素-4
MMP-14、ING4和HIF-1α在60例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金属基质蛋白酶14(metallomatrix protease-14,MMP-14)、生长抑制因子4(inhibitor of growth family 4,ING4)和缺氧诱导因子l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OSCC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14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60例口腔鳞癌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口腔鳞癌组织制备成石蜡切片,作为实验组;另取20例正常口腔黏膜(NOM)组织石蜡切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2组口腔黏膜组织中MMP-14、ING4和HIF-1α的阳性表达,并分析其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3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SPSS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CC患者组织中的ING4阳性表达率为41.7%(25/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0%(14/20)(P<0.05);MMP-14和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41/60)、71.7%(43/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4/20)、15.0%(3/20)(P<0.01)。3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OSCC的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显著有关(P<0.05)。在OSCC组织中,ING4与HIF-1α或MMP-14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9,-0.51,P<0.01),而HIF-1α和MMP-14的表达则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5,P<0.01)。结论:MMP-14、ING4和HIF-1α与口腔鳞癌的进展密切相关,ING4下调能促进MMP-14和HIF-1α上调,最终促进OSCC的形成、生长、侵袭和转移。3种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OSCC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傅宗云陶峰
关键词:生长抑制因子4缺氧诱导因子1Α口腔鳞癌
胃镜辅助黄斑马导丝引导下的复发性第三鳃裂瘘管切除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复发性第三鳃裂瘘管的临床特点及新的手术方法。方法报道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4例复发性第三鳃裂瘘管患者的临床特点,由于内瘘口小,颈外径路不易找到,通过手术中胃镜下从梨状窝内瘘口置人黄斑马导丝至颈部,在导丝引导下成功找到梨状窝内瘘口并加以封闭。因导丝前端柔软,不会因为导丝造成梨状窝黏膜的损伤和穿孔。结果4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咽瘘及喉返神经损伤,术后随访6—66个月未再复发。结论若鳃裂囊肿或瘘管术前泛影葡胺造影或吞服美蓝不能显示瘘管,说明瘘管很细,术中需在胃镜下置人导丝引导下手术,全麻胃镜辅助下寻找内瘘口并在内瘘口内插入黄斑马导丝引导手术切除第三鳃裂瘘管的诊治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冯旭黄志纯陶峰欧希龙
关键词:复发胃镜耳鼻喉外科手术
超声刀在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刀辅助行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可行性。方法:对23例OSAHS患者左侧用传统方法行H-UPPP,右侧用超声刀辅助行H-UPPP,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等几个方面做自身对照研究。结果:超声刀手术侧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侧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刀手术侧与传统手术侧原发性出血和继发性出血发生率、术后切口肿胀情况、切口边缘白膜脱落时间、术后切口生长情况及术后疼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超声刀辅助行H-UPPP治疗OSAHS是有效、可行、安全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冯旭黄志纯朱新陶峰蔡文君
关键词: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超声刀
FOCUS超声刀在喉癌及颈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
黄志纯冯旭朱新陶峰蔡文君
FOCUS超声刀在喉癌及颈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总结FOCUS超声刀在喉癌及颈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喉癌患者32例分为两组:治疗组14例,采用FOCUS超声刀辅助行喉癌手术;对照组18例,采用传统方法行喉癌手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能耐受全堵管时间。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为(63.57±35.65)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59.44±112.59)ml(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为(206.43±35.7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52.50±72.87)min(P<0.05)。治疗组术后伤口引流量稍微多于对照组[(71.82±75.05)ml vs. (37.61±29.37)ml](P>0.05)。治疗组手术切口长(10.50±4.27)cm,短于对照组的(15.83±8.18)cm(P<0.05)。两组行喉部分切除术者能耐受全堵管时间相仿[(12.55±1.81)d vs. (12.08±2.50)d](P>0.05)。结论与传统电刀辅助手术相比,应用FOCUS超声刀行喉癌及颈淋巴结清扫术切口小、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伤口反应轻。
冯旭黄志纯朱新陶峰蔡文君
关键词:FOCUS超声刀喉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