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鲁 作品数:52 被引量:309 H指数:10 供职机构: 浙江省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 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 温州市科技局对外合作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0年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高危因素,且不同部位、不同数目的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的预后有不同的影响。术前常用CT和MRI来评估淋巴结有无肿大,但其敏感度较低,PET-CT应用显著性提高了盆腔转移淋巴结的识别率。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宫颈癌中的应用逐渐成熟,但其识别率仍达不到理想标准。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在盆腔淋巴结中检测阳性与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且影响患者的预后。 吕晓娟 陈鲁 张平关键词:宫颈肿瘤 淋巴结转移 PET-CT 前哨淋巴结 人乳头瘤病毒 参一胶囊联合顺铂对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参一胶囊(Rg3)对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的抑制作用。方法细胞分成6组:阴性对照组(A组):只加新鲜的全培养液;低浓度组(B组):含10μg.mL-1Rg3培养液;中浓度组(C组):含20μg·mL-1Rg3培养液;高浓度组(D组):含40μg·mL-1Rg3培养液;顺铂阳性对照组(E组):含10μg·mL-1顺铂的培养液;顺铂+Rg3联合用药组(F组):含10μg·mL-1顺铂+20μg·mL-1Rg3培养液。分别从台盼蓝活细胞计数法、细胞的增殖抑制(CCK-8法)进行观察。结果Rg3对人卵巢癌HO-8910PM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显示了较好的细胞毒活性作用(P<0.05)。Rg3与顺铂联合用药时,细胞毒作用与高浓度Rg3和顺铂组相似,但在微观结构上能造成更大的细胞形态结构损伤。结论Rg3对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Rg3与顺铂联合用药在细胞结构破坏上可能有相加或协同作用,这将为临床卵巢癌患者进行抗肿瘤治疗提供依据。 陈鲁 朱笕青 钱丽娟 顾琳慧 郑智国 马胜林 夏婷关键词:参一胶囊 卵巢癌 初治卵巢上皮性癌腹腔化疗的应用 2006年 全文就初治卵巢上皮性癌腹腔化疗如何合理选择化疗药物、调整剂量和疗程数,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进行了阐述,同时就腹腔化疗期间和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作一探讨。 陈鲁 朱笕青关键词:卵巢肿瘤 腹腔化疗 药物疗法 卵巢恶性肿瘤手术及化疗前后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的检测 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肿瘤手术及化疗前后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对208例卵巢恶性肿瘤手术前后、化疗前后和200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动态检测并比较活性。结果:肿瘤组手术前CD3、CD4、CD4/CD8和NK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和0.009。手术后较手术前IL-2和CD3升高,P值分剐为0.000和0.000。化疗后较化疗前CD3、CD4和CD4/CD8升高,P值均为0.000;NK下降,P=0.009。Ⅲ~Ⅳ期较Ⅰ~Ⅱ期CD3、CD4、CD4/CD8和NK下降,P值分别为0.003、0.000、0.000和0.000。不同细胞分化程度术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创伤可导致免疫力下降。疾病分期晚者免疫力差。手术、化疗后由于肿瘤负荷、抑制因子减少免疫力逐渐上升。 陈鲁 高永良 凌雨田关键词: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 流式细胞 手术加铂类为基础化疗治疗原发性腹膜癌临床分析 2005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术加铂类为基础化疗治疗原发性腹膜癌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对1999年1月~2003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11例原发性腹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施行肿瘤细胞减瘤术,术后予以铂类为基础化疗。11例中位生存期为30个月,二年生存率63.6%,三年生存率45.5%。残余瘤小于1cm的2年生存率为77.8%。血浆CA125均增高,经术后化疗,10例降到正常,肿瘤复发时均又升高。结论:对原发性腹膜癌行肿瘤细胞减瘤术加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可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 朱滔 陈鲁 羊正炎关键词:原发性腹膜癌 化疗 手术方法 铂类 早期子宫内膜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作用 被引量:13 2012年 关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范围和模式至今尚无统一的意见,尤其是对系统性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和清扫范围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早期低危子宫内膜癌可以通过前哨淋巴结检测进行局部淋巴结选择性切除,从而降低手术风险。但在中-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腹膜后淋巴结活检不能代替系统性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不会增加重大脏器损伤、二次手术及重度肠梗阻的风险。系统性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可以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预后。 赵灵琴 陈曦 陈鲁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早期浸润性子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行手术治疗且术中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114例ⅠB1~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早期浸润性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114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腹主动脉旁淋巴转移11例(9.65%),盆腔淋巴结转移55例(48.25%),其中髂总淋巴结转移21例(18.42%)。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间质、脉管瘤栓、盆腔淋巴结转移、髂总淋巴结转移、血清鳞状上皮癌抗原水平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有关(<0.05),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髂总淋巴结转移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髂总淋巴结转移是早期浸润性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独立高危因素。 吕晓娟 俞华 陈鲁关键词:宫颈肿瘤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人参皂苷Rg3联合顺铂对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系H0-8910PM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2008年 背景与目的:人参皂苷(Rg3)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顺铂为诱导肿瘤凋亡的化疗药物,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探讨Rg3联合顺铂对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系H0-8910PM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我院自建的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系H0-8910PM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分成6组:①空白对照组:只加新鲜的全培养液;②Rg3低浓度组:10μg/mlRg3培养液;③Rg3中浓度组:20μg/mlRg3培养液;④Rg3高浓度组:40μg/mlRg3培养液;⑤顺铂单药对照组:含10μg/ml顺铂的培养液;⑥顺铂+Rg3(中浓度)联合用药组:含10μg/ml顺铂+20μg/mlRg3培养液。分别观察各组对细胞核分裂指数、细胞集落形成率的影响。结果:随着Rg3浓度增高及Rg3和DDP的联合应用细胞核分裂指数下降,以联合用药组下降最明显(F=5.498,P=0.011)。空白对照组和Rg3高浓度组,顺铂单药组及顺铂+Rg3(中浓度)联合用药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1,0.007和0.001);Rg3低、中浓度组分别与顺铂+Rg3(中浓度)联合用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0和0.015)。细胞集落形成率随着Rg3浓度增高而下降(F=100.69,P=0.000),高浓度的Rg3、DDP和联合用药组三者结果相近(P=0.887)。Rg3高浓度组、顺铂单药组合顺铂+Rg3(中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Rg3低浓度组和Rg3中浓度组相比,及Rg3高浓度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Rg3对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能有效抑制细胞核分裂、细胞集落形成,但未发现Rg3和顺铂联合用药会相加或协同作用。 陈鲁 朱笕青 钱丽娟 顾琳慧 郑智国 马胜林 夏婷关键词:人参皂苷RG3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年轻化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探讨35岁及以下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及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共收集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科1990年1月至2007年7月底9 519例新发宫颈癌患者病例,分析1990年起每两年35岁及以下宫颈癌患者占宫颈癌总人数的构成比的变化趋势;利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定性检测了其中910例宫颈浸润癌患者官颈涂片中21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情况。SPSS 12.0软件,X^2检验统计分析35岁及以下宫颈浸润癌患者(年轻组)和35岁以上宫颈浸润癌患者(对照组)HPV感染率及其分布的差异。结果35岁及以下宫颈浸润癌新发病例每两年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910例宫颈浸润癌患者HPV总感染率为75.38%(686/910),年轻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2.05% (96/117)和74.40%(590/7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0例宫颈浸润癌患者中HPV高危型、中国人常见亚型和低危型感染率分别是73.96%、3.41%和1.65%。HPV感染常见亚型无论在宫颈浸润癌的年轻组还是对照组均为HPV16亚型,其感染率分别为58.97%(69/117)和46.03%(365/793),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其他各亚型的阳性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D5)。结论年轻宫颈癌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浸润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虽然年轻组宫颈癌患者的HPV总感染率并不高于对照组,但HPV 16亚型感染率在年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HPV 16亚型感染可能是宫颈浸润癌年轻化的主要原因。 刘兰芳 苏丹 陈鲁 陈雅卿 羊正炎 冯建国 邵峰 孙海燕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癌 年轻妇女 人附睾分泌蛋白4和CA125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恶性肿瘤与子宫良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1 2012年 背景与目的:目前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筛查及疾病监测仍缺少有效的肿瘤监测指标。本文旨在探讨肿瘤标志物CA125及人附睾分泌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单项或联合检测对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具有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和27例子宫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水平为(92.32±7.60)pmol/L,子宫良性肿瘤患者血清HE4水平为(58.88±3.01)pmoL/L;以上2组CAl25水平分别为(30.05±5.24)、(34.32±8.16)U/mL。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水平明显高于子宫良性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A12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4和CA125单项检测的ROC-AUC值分别为0.731和0.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ROC-AUC值为0.758,与单项指标检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特异度为95%的情况下,CA125单项检测的灵敏度为10%,HE4单项检测的灵敏度为32.5%,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33.8%。结论:HE4是检测子宫内膜癌肿瘤较理想的标志物,其血清水平对子宫体肿瘤的良恶性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联合CA125检测可以提高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 赵灵琴 陈曦 陈鲁 陈雅卿 张平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CA125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