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玲
- 作品数:6 被引量:50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护理体会
- 2010年
-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腹膜透析的一种方法。其利用人体腹膜这一天然半透膜作为透析膜,将适量透析液引入腹腔并停留一段时间,使腹膜毛细血管内血液和腹膜透析液之间进行水和溶质交换的过程。
- 陈雪玲王婉玉王美春
- 关键词: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糖尿病肾病护理
- PDCA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影响被引量:27
- 2016年
- 目的:对我院白血病行PICC置管的患者实施PDCA护理管理程序,观察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4例行PICC置管的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将其按住院顺序单双数,分为甲、乙两组各22例,对甲组患者实施临床常规护理,而对乙组患者进行PDCA护理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效果、并发症与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甲组患者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22.73%、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27.27%,患者满意度仅有81.82%,而乙组实施PDCA护理管理模式后,均有明显好转,感染性并发症与非感染性并发症均降低至4.55%、9.09%,患者满意度上升至95.45%,相比之下,乙组患者护理效果更佳(P<0.05)。结论将PDCA护理管理系统应用于行PICC置管的白血病患者,延长置管时间,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极大程度的降低并发症发生,让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后效果均得到提升,同时也将护理服务质量加以完善。
- 陈雪玲
- 关键词:白血病PICC置管
-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研究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不良反应,并探讨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09年7月—2013年7月共收治的86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给予伊马替尼药物治疗与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护理后,患者的4度以下非血液不良反应、3~4度中粒性细胞减少、3~4度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60%、12.79%、13.95%,护理前的分别为45.35%、37.21%与39.53%,护理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密切留意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与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陈雪玲
- 关键词: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伊马替尼护理
- 多发性骨髓瘤并发骨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被引量:3
- 2012年
-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骨质损害是MM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之一,约75%的MM患者在诊断时即有骨骼浸润[1],如骨痛、溶骨病变、弥漫性骨质疏松或病理性骨折,几乎所有的患者在临床病程中都会出现骨损害的表现,
- 陈雪玲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护理
- 浅谈2例鱼胆中毒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
- 2008年
- 总结了鱼胆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经验。护理措施包括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重视心理护理,积极处理消化道症状,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出院指导。
- 陈雪玲王婉玉吴一波
- 关键词:鱼胆中毒肾功能衰竭护理
- 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内科白血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探究在血液内科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后对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血液内科白血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比较组以及心理组。比较组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方案,心理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遵医行为进行比较。结果心理组合理饮食患者91.30%,控制饮水量89.13%,按规律检查95.65%;比较足的合理饮食患者60.86%,控制饮水量58.70%,按规律检查73.91%。心理组患者的各项遵医行为均优于比较组,P<0.05。结论在血液内科患者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其应激行为,同时还能将其遵医行为提高。
- 陈雪玲
- 关键词:依从行为白血病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