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锐
- 作品数:10 被引量:115H指数:7
- 供职机构: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参麦注射液治疗乌头碱中毒的救治体会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乌头碱中毒治疗的效果。方法:13例乌头碱中毒患者在催化、洗胃、导泻,常规大量补液,纠正心律失常等治疗基础上,均用参麦注射液40~60mL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有血压下降、休克者先用参麦注射液40-60mL加入50%葡萄糖50mL静脉注射后改静脉滴注。结果:全部患者2~4d痊愈出院,平均住院3d。结论:早期应用参麦注射液救治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 陈锐
- 关键词:中草药急救
- 早期乳酸清除率和降钙素原在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 分析早期乳酸清除率和降钙素原在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60例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依据6h乳酸清除率在10%以下为阈值分为高清除率组以及低清除率组,按照血清降钙素原活性划分为高降钙素原组以及低降钙素原组,并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高降钙素原组患者和低降钙素原组患者相比较而言,前者死亡率和MODS发生率均高于后者,高清除率组患者和低清除率组患者相比较而言,前者死亡率和MODS发生率均低于后者,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后均呈现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和降钙素原在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应用价值.
- 李政宁陈锐黄英华
- 关键词:早期乳酸清除率降钙素原预后评估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5
- 2010年
- 目的 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系统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中的应用,采用MEWS系统设计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对院前急救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和预后的影响,探讨该系统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方面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院前急救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为 2005-01 ~2006-12(4026例)院前急救患者,试验组为2007-01 ~2008-12(5203例)院前急救患者;对照组按照院前急救常规监护方案实施管理,试验组采用MEWS系统设计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及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管理方法,比较两组院前急救患者24 h留观意外事件发生率,收住院患者30 d病死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留观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P<0.05);30 d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0,P<0.01).试验组病情评估及综合管理更完整、更科学、更实用及急救处理更准确.结论 本研究为医院急诊学科建立一个规范且共享性强的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设计一个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实施方案;为更好开展现场急救,高效转送,缩短接收医院进入状态的时间提供了最新的科学资料和依据.
- 陈锐黄英华杨进林正奎冯品业
- 关键词:院前与院内急救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创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系统在创伤院前急救综合管理中的应用,探讨该方案在创伤院前急救、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为2009年1~12月(825例)创伤院前急救患者,按照创伤院前急救常规方案实施管理;实验组为2010年1~12月(1201例)创伤院前急救患者,采用MEWS评分系统设计创伤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及综合管理方案。对比两组创伤院前急救患者30 d病死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对照组825例,创伤院前急救患者30 d病死数39例,病死率4.72%(39/825)。实验组1 201例,创伤院前急救患者30 d病死数24例,病死率1.99%(24/120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创伤院前急救患者30 d病死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χ2=11.20,P<0.05)。结论建立在MEWS评分系统上的创伤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方案,能够降低院前急救患者的病死率。
- 陈锐黄英华杨进林正奎冯品业
- 关键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创伤院前急救
- 血浆BNP水平与院前急救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 波时限及Tp-Te间期的关系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与心电图QRS波时限及Tp-Te间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院前急救心力衰竭患者150例,设为心力衰竭组,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7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BNP、心电图QRS波时限、Tp-Te间期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分析血浆BNP与心电图QRS波时限及Tp-Te间期的相关性。结果心力衰竭组LVEF低于对照组,血浆BNP、心电图QRS波时限及Tp-Te间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组不同NYHA分级间LVEF、血浆BNP、心电图QRS波时限及Tp-Te间期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异常组血浆BNP、心电图QRS波时限及Tp-Te间期高于正常组(P<0.05);血浆BNP与心电图QRS波时限及Tp-Te间期均呈正相关(r=0.653,0.647,P<0.05);心电图QRS波时限与Tp-Te间期呈正相关(r=0.621,P<0.05)。结论院前急救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与心电图QRS波时限及Tp-Te间期呈正相关。
- 陈锐李政宁黄英华甘起云孙静
- 关键词:院前急救TP-TE间期
- 摇头丸(MDMA)的危害及其对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9年
- 陈锐黄英华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3
- 2008年
- 陈锐
- 关键词:急救危重病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急救综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4
- 2010年
- 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系统在院前急救综合管理中的应用,探讨该方案在院前急救、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为2005年1月—2006年12月(4026例)院前急救患者,按照院前急救常规监护方案实施管理;实验组为2007年1月—2008年12月(5203例)院前急救患者,采用MEWS评分系统设计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及综合管理方案。对比两组院前急救患者24h留观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收住院患者30d病死率。结果对照组4026例,24h留观患者742例,意外事件发生率7.82%(58/742);收住院患者30d病死350例,病死率8.69%(350/4026)。实验组5023例,24h留观患者947例,意外事件发生率4.86%(46/947);收住院患者30d病死267例(267/5023),病死率5.32%。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留观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P<0.05),收住院患者30d病死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0,P<0.05)。结论建立在MEWS评分系统上的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及综合管理方案,能够降低院前急救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
- 陈锐黄英华杨进林正奎冯品业
- 关键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急救医疗服务
- 血清N端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急诊PCI院内发生心力衰竭的关系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观察血清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院内发生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收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4例,发生心力衰竭的作为研究组,未发生心力衰竭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统计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NYHA)分级心衰患者的NT-proBNP、LVEF水平。结果:研究组LVEF低于对照组,NT-proBNP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NYHA分级NT-proBNP、LVE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端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是反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急诊PCI院内发生心力衰竭的重要指标。
- 陈锐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力衰竭
- 院前急救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与心电图QRS波时限及Tp-Te间期的相关性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与心电图磁QRS波时限及T波峰-末(Tp-Te)间期的相关性。方法120例院前心力衰竭急救患者按心功能分级分为观察A组(n=40)、观察B组(n=3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心力衰竭处理措施,观察组进行心电图QRS波时限、Tp-Te间期和血浆脑钠肽(BNP)检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治疗抢救措施,对比血浆BNP、心电图QRS波时限及Tp-Te间期指标及3组院前生存率、住院生存率和出院后6个月复住率。结果观察A组的血浆BNP水平、心电图QRS波时限和Tp-Te间期均显著低于观察B组(P<0.05);观察A组的院前生存率和住院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6个月复住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观察B组的院前生存率和住院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个月复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作为心力衰竭的分层和预后的重要指标,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显著上升,心电图QRS波时限及Tp-Te间期随着血浆BNP的增加逐渐延长,血浆BNP、心电图QRS波时限及Tp-Te间期的变化能够为恶性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 陈锐李政宁黄英华孙静甘起云
- 关键词:院前急救心电图QRS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