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锐

作品数:49 被引量:166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老年
  • 9篇心力衰竭
  • 9篇衰竭
  • 8篇动脉
  • 8篇血管
  • 7篇综合征
  • 6篇慢性
  • 5篇心病
  • 5篇他汀
  • 5篇冠心病
  • 5篇伐他汀
  • 4篇心肌
  • 4篇血压
  • 4篇细胞
  • 4篇慢性心力衰竭
  • 4篇高血压
  • 4篇充血性
  • 3篇缺血
  • 3篇利钠
  • 3篇利钠肽

机构

  • 48篇上海市第八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华山医院
  • 1篇上海市徐汇区...

作者

  • 48篇陈锐
  • 21篇阮长武
  • 10篇王占成
  • 6篇蒋云
  • 6篇沈艳
  • 5篇袁柳
  • 5篇李谨
  • 4篇张羽萍
  • 4篇李志平
  • 4篇王娓娓
  • 4篇万静
  • 3篇宋静
  • 3篇刘勇
  • 3篇郭蔚
  • 2篇龚成云
  • 2篇钱俨
  • 2篇岳凡
  • 2篇胡燕萍
  • 2篇朱必顺
  • 2篇李瑾

传媒

  • 6篇中国民康医学
  • 6篇医药论坛杂志
  • 3篇山东医药
  • 3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贵州医药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3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氯吡格雷应用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前后CRP水平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探讨氯吡格雷除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之外的抗炎症作用。方法分别测定两组(氯吡格雷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前CRP水平及治疗两周后CRP水平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CRP水平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CRP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吡格雷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仅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而且具有抗炎症作用,这两种作用均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获益。
陈锐阮长武余小韵袁培屹金庆锋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氯吡格雷C反应蛋白
阿司匹林用于冠脉痉挛患者的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存在冠脉痉挛的冠心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对52例冠心病存在冠脉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治疗组和抵克力得治疗组.观察比较2组临床心绞痛发作的情况,经6个月的随访.判断阿司匹林在存在血管痉挛的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结果:经6个月的随访观察,以上2组患者其心绞痛发作的转归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作为一价廉效优的抗血小板药物.不但能应用于劳累型心绞痛的患者,也能安全地应用于存在冠脉血管痉挛的患者。
刘辉鲍正宇陈锐毛家亮
关键词:阿司匹林抵克力得血管痉挛
不同夜间隐匿性高血压亚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不同夜间隐匿性高血压亚型对老年人靶器官损害的差异。方法选取396例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根据患者夜间血压分为Ⅰ亚型组(夜间正常血压136例),Ⅱ亚型组(夜间舒张期隐匿性高血压130例),Ⅲ亚型组(夜间收缩期隐匿性高血压130例)。根据3组心脏、颈动脉超声、头颅MRI或头颅CT、肾功能等检查,对3组靶器官损害进行分析。结果Ⅲ亚型组的左室重量指数、室间隔厚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高于Ⅰ亚型组和Ⅱ亚型组(P<0.05),Ⅲ亚型组脑卒中、肾功能的发生率高于I亚型组和Ⅱ亚型组,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夜间收缩期高血压对心血管靶器官的的损害高于舒张期高血压(P<0.05,OR>1)。结论夜间收缩期隐匿性高血压对心血管靶器官损害高于夜间舒张期隐匿性高血压,夜间收缩期血压升高是发生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临床中降低夜间收缩压可能是潜在治疗靶点。
詹莹莹陈锐柳融皎刘琳妍
关键词:隐匿性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靶器官损害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心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8年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在心肾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心肾综合征患者中随机选取5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治疗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29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和羟苯磺酸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和血清B型脑钠肽(BNP),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肾动脉及分支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波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Scr、BUN和BNP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同时Ccr则有明显提高,差异对比显示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SV、LVEF和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提升,同时PI和RI出现显著下降,差异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Scr、BUN、BNP、Ccr、PSV、LVEF、PI和RI与对照组相比,其改善效果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对比P<0.05。结论在心肾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中,对患者实施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有助于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肾功能,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毛一歆王娓娓柳融皎陈锐
关键词: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心肾综合征
缺血性脑血管病给予脑苷肌肽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21年
缺血性脑血管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是因为患者脑部血液供给存在严重异常导致的脑缺血或者坏死现象,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随着临床对脑血管病症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主要包括内科治疗、药物治疗、神经介入治疗等[2]。药物治疗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一直以来都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董智强陈锐曹立梅胡燕萍洪媛毛一歆周霞
关键词:脑苷肌肽神经介入治疗发病风险缺血性脑血管病内科治疗脑缺血
慢性心衰患者外周血管功能改变及厄贝沙坦干预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旨在探讨血管病变检测系统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管结构和功能评价中的价值,并了解厄贝沙坦干预的效果。方法:运用血管病变检测系统对35例正常人和47例CHF患者外周血管功能进行测定,并将47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厄贝沙坦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外周血管功能指标[四肢血压SBP、DBP、PP、MAP、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踝臂指数(ABI)]和心脏射血分数(EF)改变的情况。结果:常规治疗组和厄贝沙坦组四肢血压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显著下降,厄贝沙坦组下降更为突出。两组BaPWV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731.63±263.20)cm/s比(1426.35±312.47)cm/s,P〈0.05;(1716.50±320.40)cm/s比(1426.35±312.47)cm/s,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分别为(1610.42±278.26)cm/s,(1482.70±306.21)cm/s,P均〈0.05]。两组ABI和EF均较正常对照组下降,治疗后均明显升高,厄贝沙坦升高更显著。结论:血管病变检测系统对于CHF患者外周血管结构和功能评价很有价值。CHF患者外周血管功能早期明显异常,常规抗心衰治疗和厄贝沙坦治疗均能明显改善CHF患者外周血管功能,厄贝沙坦治疗效果更优。
阮长武陈锐李志平沈艳李谨蒋云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厄贝沙坦
老年内科住院患者2型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初步探讨老年内科住院患者2型糖尿病(T2DM)和慢性肾脏病(CKD)的相关性。方法对2013年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的152例70岁以上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肾功能等指标。采用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结果 1老年患者中CKD患病率高(35.53%),T2DM中更高(42.53%)。2DM组高血压患病率、甘油三酯(TG)、血尿素、肌酐、尿酸均高于非DM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MDRD公式计算的GFR低于非DM组(P<0.01)。3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年龄和Hb A1c为e GFR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住院患者中T2DM的CKD患病率更高(42.53%vs 35.53%),T2DM中存在的代谢紊乱可能是CKD的加重因素,GFR下降的危险因素除老龄化和血糖控制不佳外,高尿酸血症也是重要危险因素。
宋静陈锐胡燕萍刘勇卢叶
关键词:2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肾小球滤过率
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踝血管指数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功能及血压的影响。方法 75例不伴高脂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常规降压治疗)和治疗组(n=39,常规降压治疗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及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末时,他汀治疗组的DBP下降不明显(P>0.05),SBP、PP及CAVI均有明显降低,与基线值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功能和血压控制。
龚成云阮长武胡洋扬王占成陈锐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高血压心-踝血管指数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治进展被引量:5
2009年
阮长武陈锐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非ST段抬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非Q波型心肌梗死诊治临床综合征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否减少造影剂对肾功能的影响和减少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病率。方法选取行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术患者80名,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1))和常规治疗组即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d^(-1)),观察2组患者(PCI)术前术后肾功能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80例患者发生CIN 15例,其中治疗组5例(12.5%),对照组10例(25%)。治疗组术后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有着心血管保护作用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对于拟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合并肾功能异常时,术前1周给予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术后给予充分的水化治疗,可减少CIN的发病率及减少造影剂对肾功能的损害。
陈锐阮长武王占成李志善沈艳袁柳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冠心病介入治疗肾功能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