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芹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妊娠
  • 3篇妊娠期
  • 2篇胎盘
  • 2篇糖尿病
  • 2篇分娩
  • 1篇地平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多胎
  • 1篇多胎妊娠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血压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样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 1篇阴道
  • 1篇阴道分娩

机构

  • 9篇滕州市中心人...

作者

  • 9篇陈芹
  • 2篇金丽
  • 2篇鲁晨
  • 2篇刘柏
  • 1篇李楠
  • 1篇王昌华
  • 1篇班开斌
  • 1篇张文敏
  • 1篇魏艳秋
  • 1篇李方英
  • 1篇崔秀娟

传媒

  • 3篇临床合理用药
  • 2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0
  • 3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妊高征孕妇胎盘组织中IGF-1、HIF-1α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妊高征孕妇胎盘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及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妊高征患者(观察组)及7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胎盘组织中的IGF-1及HIF-1α。结果胎盘组织中IGF-1阳性率观察组为48.6%(34/70),对照组为82.8%(58/70),两组比较P<0.01;HIF-1α阳性率观察组为77.1%(54/70),对照组为38.5%(27/70),两组比较,P<0.01;观察组患者胎盘组织中IGF-1与HIF-1α的表达呈负相关(r=-0.265,P<0.01)。结论妊高征孕妇胎盘组织中IGF-1表达降低,HIF-1α表达上升。二者与妊高征发病及病情发展有关。
金丽陈芹李方英鲁晨张文敏班开斌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缺氧诱导因子-1Α
重度子宫胎盘卒中保留子宫术1例
2009年
金丽陈芹
关键词:子宫
螺旋CT对胃癌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5
2010年
刘柏陈芹
关键词:螺旋CT胃癌
FABP4和Pref-1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皮下脂肪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4 (FABP4)和前脂肪细胞因子1 (Pref-1)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及皮下脂肪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为阐明GDM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产科行择期剖宫产术的42例GDM孕产妇为研究对象(GDM组),同期选取36例行剖宫产术的正常孕产妇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孕产妇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FABP4、Pref-1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皮下脂肪组织中FABP4、Pref-1mRNA表达水平;分析血清及皮下脂肪中FABP4、Pref-1表达与GDM患者血糖、血脂、胰岛素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孕产妇年龄、孕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GDM组孕产妇产前体质量指数(BMI)、FPG、2hPG、FINS、TG、HOMA-β、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产妇血清中FABP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ref-1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产妇皮下脂肪组织中FABP4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ref-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患者血清及皮下脂肪组织中FABP4水平与FBG、FINS、TG、HOMA-β、HOMA-IR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HOMA-β、HOMA-IR是血清及皮下脂肪组织中FABP4的独立影响因素; GDM患者皮下脂肪组织中Pref-1水平与TG、HOMA-IR均呈明显负相关(P<0.05),HOMA-IR是血清及皮下脂肪组织中Pref-1的独立影响因素; GDM患者皮下脂肪组织中FABP4与Pref-1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472,P<0.05)。结论 FABP4、Pref-1参与GDM发生及发展,二者与GDM患者发生胰�
陈芹李楠陈贵英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5胞胎经阴道分娩1例
2009年
陈芹鲁晨
关键词:阴道分娩多胎妊娠并发症
翻转课堂在妇产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翻转课堂在妇产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提供帮助。方法本次纳入2020年3月—2021年5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100名妇产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对照组行教师讲授联合教师评价教学,观察组行翻转课堂联合学生互评教学。比较两组综合能力、教学成果以及学生学习总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基础知识、临床思维、自主决策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理论知识、实践考核和综合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学习总满意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5)。结论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该方式主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妇产科实践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能够明显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岗位胜任力和实践水平,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魏艳秋陈芹崔秀娟
关键词:妇产科实践教学
常见消化道肿瘤CT动脉造影83例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经CT动脉造影对诊断消化系统疾病的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43-股动脉插管,对83例消化道肿瘤患者行经CT动脉造影。结果:经CT动脉造影可发现超声、CT等其他法不能发现的卫星小灶或肝内其他小癌灶,对诊断早期肝癌特殊敏感,对显示肝内早期转移灶和定性诊断优于其他影像技术。结论:CT动脉造影对常见消化道肿瘤能显示病灶血运情况、病变范围及与邻近脏器关系。
刘柏陈芹王昌华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发生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2024年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发生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163例GDM产妇的临床资料。产妇随访2个月,其中发生产后下肢DVT 78例(DVT组),未发生产后下肢DVT 85例(非DVT组)。记录产妇的基本资料、围生期指标,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D-二聚体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GDM产妇发生产后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3.6.3软件及"rms"包构建预测GDM产妇发生产后下肢DVT的列线图模型;利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结果DVT组孕前体质量指数≥25 kg/m2、高血压史、剖宫产、产后卧床时间≥2 d、产后血糖控制不良、下肢静脉曲张史比例及D-二聚体明显高于非DVT组[44.87%(35/78)比27.06%(23/85)、39.74%(31/78)比18.82%(16/85)、43.59%(34/78)比25.88%(22/85)、34.62%(27/78)比14.12%(12/85)、44.87%(35/78)比20.00%(17/85)、35.90%(28/78)比16.47%(14/85)和(582.74±72.42)μg/L比(462.39±57.6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生育史、下肢患侧、下肢疼痛、下肢肿胀和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体质量指数≥25 kg/m2、高血压史、剖宫产、产后卧床时间≥2 d、产后血糖控制不良、下肢静脉曲张史和D-二聚体高水平是影响GDM产妇发生产后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67、3.464、5.078、3.346、3.174、6.111和1.027,95%CI 1.171~9.273、1.183~10.146、1.737~14.843、1.064~10.523、1.737~14.843、1.727~21.629和1.017~1.036,P<0.05或<0.01)。以孕前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史、剖宫产、产后卧床时间、产后血糖控制、下肢静脉曲张史和D-二聚体构建了列线图模型。ROC曲�
陈芹神雪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列线图
硝苯地平联合烯丙雌醇治疗先兆早产的效果
2025年
目的 分析硝苯地平联合烯丙雌醇治疗先兆早产的效果,为先兆早产临床的治疗积累可借鉴经验。方法 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先兆早产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等量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参照组行单一硝苯地平治疗,研究组行硝苯地平联合烯丙雌醇治疗。比较两组应用效果:包括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足月产率、早产率、流产率及分娩时孕龄时间。结果 研究组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颅内出血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4.00%,低于参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0,P>0.05)。研究组足月产率高于参照组,早产率、流产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产孕龄、流产孕龄、足月产孕龄时间均长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烯丙雌醇治疗先兆早产的效果更好,可起到一定延长孕龄的作用,提高保胎成功率,以达到足月分娩的目的,改善母婴结局,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有效率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雷聪陈芹
关键词:硝苯地平烯丙雌醇先兆早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