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炜炜

作品数:2 被引量:34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应激
  • 2篇应激障碍
  • 2篇创伤
  • 2篇创伤后
  • 2篇创伤后应激
  • 2篇创伤后应激障...
  • 1篇代谢
  • 1篇电针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应激障碍患者
  • 1篇针灸
  • 1篇针灸治疗
  • 1篇正电子
  • 1篇正电子发射
  • 1篇正电子发射断...
  • 1篇正电子发射断...
  • 1篇糖代谢
  • 1篇葡萄糖代谢
  • 1篇脑葡萄糖代谢
  • 1篇灸治

机构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四川省中医药...

作者

  • 2篇张虹
  • 2篇冯跃
  • 2篇陈炜炜
  • 1篇尹重
  • 1篇朱蔓佳
  • 1篇魏文广
  • 1篇宋文忠

传媒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电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5
2010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对6例PTSD患者与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PET-CT扫描。同时进行PTSD临床监测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结果:治疗前PTSD治疗组较健康对照组在脑岛、丘脑、海马、前扣带回皮质(ACC)、前额叶内侧皮层(MPFC)等脑区有激活(P<0.05)。电针治疗6周后,PTSD治疗组较健康组在脑岛、丘脑、海马等脑区仍有激活,但激活区面积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同时前扣带回皮质(ACC)、前额叶内侧皮层(MPFC)脑区无激活点(P<0.05)。结论:PTSD患者的发病可能与脑岛、丘脑、海马、前扣带回皮质(ACC)、前额叶内侧皮层(MPFC)等脑区的代谢异常有关,而这些脑区可能就是电针治疗PTSD的靶点,针刺后引起上述脑区,尤其是ACC、MPFC脑区代谢减低的转变可能是电针治疗PTSD的机制之一。
张虹陈炜炜宋文忠朱蔓佳冯跃
关键词:电针创伤后应激障碍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针灸治疗初探被引量:14
2009年
目前临床用于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手段有限。针灸作为一种治疗神经精神类疾病确切有效的方法能否被用于该病的治疗,本文综述创伤后应激障碍近年来的研究现状,并从中西医角度探讨针灸治疗PTSD的可行性。
尹重张虹陈炜炜魏文广冯跃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针灸治疗可行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