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因素与肺癌手术疗效关系探讨 2006年 朱子宜 陈永胜 宋伟 郭劝民 胡凌华 何晓燕关键词:病理学因素 肺癌 生存率 鳞癌 腺癌 肛泰栓(膏)配合吲哚美辛栓促进痔术后康复的观察 被引量:1 2011年 我们采用肛泰栓(膏)配合吲哚美辛栓用于促进痔术后康复,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贾振理 赵玉军 陈永胜 茅一民 林伟关键词:吲哚美辛栓 术后康复 肛泰栓 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联合微创手术治疗重症痔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探究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联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症痔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重症痔疮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7),对照组患者接受PPH治疗,观察组接受DGHAL联合PPH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治疗有效率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7 d视觉模拟评分(VAS)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4 d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Wexne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G-HAL联合PPH治疗重症痔疮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熊聪 叶能红 陈永胜 周彬 刘云鹏关键词:痔疮 痔动脉结扎术 超声多普勒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研究胆囊结石、息肉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4月浙江衢化医院诊疗的胆囊结石、息肉49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9例,对照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保胆取石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分析研究组随访2年内的复发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年的随访内,研究组19例失访,复发率3.0%。结论胆囊结石合并息肉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在取出结石、切除息肉的同时保留胆囊功能,创伤小、安全性高,且并发症相对于传统手术少,复发率低,是临床治疗胆囊结石、息肉的首选方式,疗效确切。 陈永胜 熊聪 陆惠波 段建文 周丹 刘云鹏关键词:胆囊结石病 息肉 腹腔镜检查 胆道镜 腹腔镜在腹部创伤诊治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2012年 以往,在救治腹部创伤及多发伤患者时,腹腔镜几乎被视为禁忌,但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腹腔镜检查和治疗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腹部创伤领域中.本院自2007年以来,采用腹腔镜技术,对腹部创伤以及合并多发伤患者进行早期诊治,减少了创伤,加快了患者的康复,并在不同程度上避免了不必要的开腹探查,或者对开腹探查起到指导作用. 陈永胜关键词:腹部创伤 早期诊治 开腹探查 腹腔镜技术 伤患者 微创外科 徒手PPH术治疗重度痔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徒手PPH术(徒手施行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Ⅲ、Ⅳ期痔及环行脱垂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4例重度痔患者随机分成甲组(徒手PPH术组)106例、乙组(痔单纯切除术组)98例。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 贾振理 杨先铭 胡祖良 王德华 陈永胜 茅一民 赵玉军 林伟关键词:重度痔 文献传递 电视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手汗症150例分析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用电视胸腔镜外科技术治疗手汗症的可行性。方法1998年以来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行部分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手汗症150例。其中男性86例,女性64例;平均年龄26.7岁。患者主要症状为手掌、足底与腋下多汗,严重时成滴珠状。结果术后双手立即干燥、红润。该组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偶见有躯干代偿性多汗,但症状多轻微。随访至今仅1例在1年后又出现手部多汗,但较术前明显减轻,其余各例疗效满意。结论VATS胸交感神经切除术能精确显露胸交感神经链,解剖定位准确,创伤小,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实而持久。 朱子宜 陈永胜 宋伟关键词:胸交感神经切除术 内镜外科手术 手汗症 益气通脉方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7 2020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凝结于下肢深静脉,导致血管阻塞、血液回流障碍。该病会导致患肢静脉曲张、溃疡坏死、血栓延伸至下腔静脉,栓子脱落形成肺栓塞,严重者危及生命,是仅次于脑血管和冠状动脉疾病的第3大血管性疾病[1]。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手术、创伤以及长期卧床的患者增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药物干预、外科手术和导管介入是常用治疗手段[2]。 周彬 陆惠波 侯凯哲 陈永胜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液回流障碍 血管阻塞 下腔静脉 介入术后 血管性疾病 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后以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吉西他滨联合实施预防性肝动脉灌注化疗的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后以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吉西他滨联合实施预防性肝动脉灌注化疗的整体干预效果,以期提升肝癌根治术的后续远期疗效.方法 将2011年2月-2013年11月浙江衢化医院确诊并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均首先接受肝癌根治暨肝(部分)切除手术.对照组术后单纯给予抗病毒或免疫强化治疗,不实施后续抗肿瘤治疗.研究组术后给予抗病毒或免疫强化治疗,在手术结束3周、7周后各实施1次预防性肝动脉灌注化疗,选用药物为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及吉西他滨.随访3年,统计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2组3年内的无肝内复发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综合生存率.结果 患者均完成了全程随访,并无失访病例出现.在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患者均顺利耐受肝动脉介入灌注化疗,无明显不良反应或药物毒性出现,更无中断化疗病例.研究组3年内的无肝内复发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综合生存率分别为83.33%、70.00%、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43.33%、63.33%(P〈0.05).结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在实施肝癌根治手术后应及时给予预防性肝动脉灌注化疗,可极大地提升患者的生存率,保障远期疗效. 陈永胜 熊聪 陆惠波 段建文 周丹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化疗 介入灌注 氟尿嘧啶 奥沙利铂 吉西他滨 一期缝合定期穿刺抽液在促进Miles手术时会阴部切口愈合作用的探讨 1996年以来,我院对低位直肠癌Miles术的病人,会阴部切口采用一期缝合,切口旁置一骶前引流管,拔管后定期予会阴部残腔的穿刺抽液,取得了满意效果,就其作用现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6年6月~2004年6月我院低... 贾振理 朱子宜 郭邓民 宋伟 赵玉军 陈永胜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