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建初

作品数:10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清远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3篇肿瘤
  • 3篇MRI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小肠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心病
  • 1篇胸膜
  • 1篇血性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分析
  • 1篇早期直肠癌
  • 1篇造影
  • 1篇征像
  • 1篇征像分析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肉瘤

机构

  • 9篇清远市人民医...
  • 2篇中山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暨南大学第五...

作者

  • 10篇陈建初
  • 5篇刘红艳
  • 4篇黄海连
  • 4篇卢俊英
  • 3篇赖碧玉
  • 2篇李子平
  • 2篇雷苑麟
  • 2篇王承光
  • 1篇冉慕光
  • 1篇张婉仪
  • 1篇蔡凯
  • 1篇邓树芳
  • 1篇阮君
  • 1篇曲春瑜
  • 1篇李健洪
  • 1篇李炳权
  • 1篇罗丽花

传媒

  • 3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当代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辽宁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道克罗恩病CT及MRI表现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究CT及MRI在肠道克罗恩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0例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分别行CT和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小肠克罗恩病。分析CT和MRI表现特点,并进行总结。结果 30例患者CT检查共显示83节段肠壁炎性不均匀增厚,肠壁厚度6~15 mm,肠腔狭窄、肠壁强化25例,包括分层状强化6例,均匀强化19例;肠壁溃疡8例;肠系膜密度增高5例;肠系膜血管增多1例,扩张4例,扭曲5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1例;网膜内脂肪密度增高7例;肠间距扩大2例;"木梳征"6例。MRI检查结果显示30例患者共发现肠管病变119段,表现为信号升高或不均匀,形态固定,肠壁增厚,肠管狭窄或扩张,肠系膜血管毛刷征,系膜信号增高等。结论 CT和MRI检查可以很好地显示肠道克罗恩病的肠壁增厚分层、肠腔狭窄、肠系膜受累以及肠外并发症等,可较好的诊断及判断病情。
陈建初陈圣欢赖碧玉
关键词:克罗恩病小肠磁共振成像
子宫癌肉瘤3.0T磁共振表现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子宫癌肉瘤也称做子宫同源性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发病率低、预后差,本研究旨在探讨子宫癌肉瘤的3.0T核磁共振成像表现。方法收集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5例有完整临床资料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癌肉瘤患者的MRI图像。结果 5例子宫癌肉瘤患者中核磁共振成像有两种表现:2例表现为宫腔内非均质肿块,另外3例表现类似于子宫内膜癌(内膜增厚,宫腔增宽)。结论 3.0T磁共振能清楚显示宫腔内肿块以及内膜增厚,但把内膜癌型癌肉瘤从子宫内膜癌区分出来是比较困难。
陈建初黄海连黄奕妆刘红艳卢俊英
关键词:子宫肿瘤癌肉瘤MRI
3.0T MRI在早期直肠癌诊断及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究3.0T MRI在早期直肠癌诊断及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经肠镜活检为直肠癌、且术前行全腹部MRI平扫+增强检查的病人120例,检查后一周内行外科手术及病理学检查,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分析3.0 T MRI在早期直肠癌诊断及术前T分期中的价值。结果120例直肠癌患者中,MRI T分期显示:T1期8例,T2期37例,T3期54例,T4期21例,病理T分期显示:T1期8例,T2期35例,T3期56例,T4期21例,经Kappa检验分析显示,两者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0.710,P=0.000),总的诊断正确率为86.67%(104/120);直肠癌术前MRI T分期诊断正确率T3期为92.45%、最高,T1期最低、为75%,诊断特异性为T3期最高(98.35%),诊断T4期的敏感性、阴性预测率为100%;3.0T MRI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肿瘤下缘与肛缘的距离分别为(4.20±0.51)cm、(4.21±0.45)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0T MRI可准确诊断早期直肠癌及T分期,对术前评估及指导手术有重要意义。
陈建初李子平刘红艳黄奕妆陈圣欢黄海连卢俊英
关键词:直肠癌T分期MRI
CT灌注成像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2015年
目的研究CT灌注成像应用在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资料选取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34例肺癌患者为研究的对象,对所选患进行放化疗前后的CT扫面,之后对治疗有效及治疗无效的患者进行相关的灌注参数分析。结果治疗后,有效组灌注值、强化幅度及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低于治疗前(P<0.05);但无效组治疗各项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有效组BV、BF、PS低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MTT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肺肿瘤CT灌注能够有效反应患者血流供应、肿瘤周边的高灌注区和肿瘤的生物行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雷苑麟刘红艳陈建初曾庆千赖碧玉
关键词:CT灌注成像肺癌诊断
10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学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并随访,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0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学特点分析及随访,并进行Vimentin、CD34、Bcl-2、CD99、SMA、β-catenin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发病年龄31~78岁,平均53.2岁;4例发生在脏层胸膜,2例发生在壁层胸膜,1例发生在胸壁皮下,1例发生在颈部,1例发生在纵隔,1例发生在背部皮下。镜检肿瘤组织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可见程度不同的细胞丰富区及细胞稀疏区,瘤细胞呈短梭形或卵圆形,核分裂像因病变程度而异。其间可见丰富的胶原纤维,可伴玻璃样变性或黏液样变。免疫组化显示Vimentin、CD34、Bcl-2、CD99和β-catenin阳性,SMA灶性或弱阳性。结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其生物学行为与组织学形态、生长方式有关,大部分为良性,一般手术完整切除预后良好;少数有低度恶性、恶性可能,表现为局部复发或转移,术后患者需长期随访。
罗丽花张婉仪阮君陈建初李炳权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CD34BCL-2
MSCT诊断成人肠套叠32例的临床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治疗证实的成年人肠套叠患者CT检查资料。结果小肠套叠8例,回盲部套叠10例,结肠套叠14例。31例为顺行性肠套叠,1例为复杂性小肠逆套叠。32例手术发现原发病灶,良性病变15例(46.9%),恶性病变17例(53.1%),原发病术前CT检出率为37.5%(12/32)。结论多层螺旋CT能明确诊断成人肠套叠,对成人肠套叠病因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
王承光冉慕光陈建初邓树芳
关键词:成人肠套叠多层螺旋CT
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与诊断中MRI的价值探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MRI在良恶性卵巢肿瘤临床鉴别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诊的38例卵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MRI检查,并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MRI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结果,MRI检查显示24例患者为单侧病灶,14例患者为双侧病灶。卵巢病灶共有52个。MRI检查良性肿瘤37个,恶性肿瘤15个。病理诊断良性肿瘤35个,恶性肿瘤17个。结论在卵巢肿瘤的临床诊断过程中,MRI诊断检查图像特征明显,能够为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较好的理论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雷苑麟黄海连陈建初卢俊英
关键词:良恶性卵巢肿瘤MRI
320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评估冠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通过对比320排螺旋CT冠脉成像(冠脉CTA)与冠脉造影(CAG)的结果,探讨其评估冠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9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先行冠脉CTA筛查,经其诊断为重度狭窄或闭塞的31例患者在1个月内行CAG检查,分析比较冠脉CTA对冠脉不同狭窄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评估其精确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获得良好的三维重建。冠脉CTA对于评估正常或重度狭窄的冠脉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冠脉CTA对冠脉不同狭窄程度判断的精确率达73.4%。结论 320排螺旋CT冠脉成像是一种比较可靠、简便而且安全的冠脉病变无创检查手段,对冠脉病变的评估较准确,可以作为可疑冠心病患者的一种筛查与诊断手段。
李健洪陈建初陈清群蔡凯
关键词:320排螺旋CT冠心病冠脉造影
小肠缺血性坏死的CT及MR征像分析
2016年
目的:通过分CT及MR影像特点分析其在治疗小肠缺血性坏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小肠缺血性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CT组40例,采用CT三期扫描;MR组40例采用MR造影检查,对照观察不同方法下患者同期临床症状,统计学处理诊断结果。结果:CT组检查证实小肠缺血性坏死31例,MR组检查证实小肠缺血性坏死37例(13例为早期病变),MR组检出率为92.5%显著高于CT组检出率。CT三期扫面结果显示,在同一期相中小肠肠壁各段CT值无显著差异(P>0.05),而动脉期、静脉器及延迟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结果表明MR较好,CT检查对小肠缺血性坏死早期病变不敏感。结论:CT检查难以显示小肠缺血性坏死早期表现,MR不仅可以能够发现早期病变,且能反应病变的范围及程度,对早期治疗和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陈建初曲春瑜陈圣欢刘红艳卢俊英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多部位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SFT)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SFT的CT/MR及手术病理资料。其中8例患者均行螺旋CT平扫并增强、多平面重建(MPR)、冠状、矢状重建,2例CT平扫及MRI平扫并增强。分析获取图像,探讨SFT的CT/MR表现。结果 8例位于胸膜腔内,1例骑跨胸腹部后纵隔,1例位于上颈部及颅内,形成勾通性肿块。胸膜来源的SFT常以宽基底附于胸膜,肿瘤与正常胸膜间夹角常为钝角,肿块较小(小于10 cm)推压肺组织,与肺组织尚可分界;肿块较大(大于或等于10 cm)时,与肺组织分界较模糊,提示有侵犯可能;胸膜来源的SFT的CT平扫表现为均匀或略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病灶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呈地图样强化,病灶较大时可见不规则坏死区。胸膜外(纵隔、头颈部)SFT表现为巨大软组织肿块,生长较缓慢,常生长于相对薄弱间隙内,推压或侵犯邻近器官。MRI平扫T1WI为等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FS-T2WI呈不均匀混杂高信号,D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周缘强化略明显。结论 SFT好发于胸膜腔内,表现为孤立的软组织肿块,宽基底、界线较清楚、邻近肺组织受推压、血供丰富,无肺门、纵隔、腋窝淋巴结肿大;纵隔及头颈部可为胸膜外SFT的发病部位,肿块生长于肌间隙或薄弱间隙,血供丰富,明显强化。病灶大于10 cm、强化不均匀(伴坏死)、侵犯周围组织提示恶性可能。
陈建初李子平刘红艳黄奕妆王承光黄海连赖碧玉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胸膜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