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梅 作品数:12 被引量:35 H指数:4 供职机构: 定西市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1961─2014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乙类传染病疫情调查 2015年 目的分析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61─2014年定西市安定区传染病疫情资料。结果 1961─2014年定西市安定区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18 281例,年平均发病率615.59/10万,死亡846例,死亡率4.40/10万,总病死率0.72%;发病前五位的病种分别为痢疾、麻疹、乙型肝炎、百日咳和肺结核病;疾病构成中肠道传染病占首位,共报告61 937例、占52.36%;免疫规划前乙类传染病发病率高于实施免疫规划后(χ2=98 471.04,P<0.01);1995年将肺结核病纳入乙类传染病,2000─2009年与1990─1999年发病率相比有上升趋势(χ2=440.04,P<0.01),但2010─2014年与2000─2009年相比发病率下降(χ2=882.62,P<0.01)。结论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结核病发病稳居高位,应加强健康教育干预控制发病率,以降低传染病总发病率,实施免疫规划是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的主要措施。 李宏 陆小梅关键词:乙类传染病 疫情 发病率 2005—2014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2005—2014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发病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定西市安定区的乙类传染病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0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0 160例、平均发病率226.99/10万,死亡12例、平均死亡率0.27/10万,发病前五位的病种为乙型肝炎、肺结核病、痢疾、丙型肝炎和梅毒,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居传染病首位、发病率125.67/10万;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2.25,P<0.01),且有明显的季节性(χ2=86.14,P<0.01),男女性别比1.46∶1、男性高于女性(χ2=290.59,P<0.01);以中老年发病较高,不同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9.46,P<0.01);职业构成以农民为主、占病例总数的62.73%。结论定西市安定区乙类传染病发病呈下降趋势,肺结核病发病率居前位,丙型肝炎和梅毒发病率近年亦有升高趋势,预示今后在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的同时,应重点做好血源及性传播、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陆小梅 曹志敏关键词:乙类传染病 发病率 定西市安定区一起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 2009年 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K引起的凝血障碍性疾病,多见于新生儿期及婴儿期,临床上将前者称新生儿出血症。后者称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原因与摄入不足、吸收障碍、利用障碍、合成减少及抗凝药物的应用有关。 陆小梅关键词:免疫接种 乙肝疫苗 维生素K缺乏 偶合症 甘肃省定西市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治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定西市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治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9—10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1000名流动人口,采用课题组设计的《公众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测试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定西市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为50.6%,其中女性(58.4%)高于男性(43.5%),宾馆酒店的人群(59.0%)高于建筑工地(42.1%),25~34岁的最高(59.4%),文化程度中大专及以上的最高(81.7%),自评身体状况为好的最高(55.9%),离婚/丧偶/其他的最低(3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839,95%CI:1.392~2.545),宾馆酒店工作人员(OR=1.754,95%CI:1.204~2.332),已婚(OR=1.712,95%CI:1.090~4.676),较高文化程度(初中OR=1.965,95%CI:1.248~2.728;高中/职高/中专OR=2.849,95%CI:1.673~3.966;大专及以上OR=11.349,95%CI:5.433~19.068),自评身体状况为好(OR=1.520,95%CI:1.028~1.980)的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较高。结论定西市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治素养总体不高,应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力度,针对不同人群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手段。 陆一鸣 鲁培俊 钱国宏 康国荣 张永斌 陆小梅 焦鑫关键词:流动人口 传染病 2005—2014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2015年 目的分析2005—2014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报告的5 497例丙类传染病病例,掌握丙类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丙类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4年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丙类传染病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累计报告5 497例丙类传染病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22.81/10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630.56,P<0.01);死亡1例,平均死亡率0.02/10万;发病前五位的病种为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发病数排在首位的是呼吸道疾病、占64.49%,其次为肠道传染病、占34.82%;第二季度报告病例数最多、占45.46%;各乡(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965.23,P<0.01),有8个乡(镇)发病率高于安定区平均发病率,占安定区乡(镇)总数的38.10%;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54,P<0.01);丙类传染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在15岁以下年龄组,共发病4 975例、占90.50%;职业构成以学生、散居儿童、幼托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0.47%。结论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是当地丙类传染病病例中的主要构成疾病,今后应重点加强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工作。 曹志敏 陆小梅关键词:丙类传染病 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率 一起接种麻疹疫苗引起群发性癔症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 2009年 群发性癔症是指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条件下.在一个群聚的人群中发生的具有暗示性疾患躯体症状.属精神或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在临床上只有精神或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而没有任何可以检出的器质性变化。免疫接种引起的群发性癔症则常发生在一些特殊地区和特殊群体中。我区西巩镇2005年5月发生了一起小学生接种麻疹疫苗引起群发性癔症事件,现报告如下。 陆小梅关键词:麻疹疫苗 接种 群发性癔症 2005—2016年定西市安定区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趋势的EAPC方法分析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2005—2016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连续1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动态趋势,为制定各类法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安定区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stimating average percent change,EAPC)评价发病率时间变化趋势。结果安定区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EAPC=-14.49%(95%CI:-22.23%~5.99%,t=-3.256,P=0.009);法定传染病报告居前五位的主要病种是乙型肝炎、肺结核病、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和痢疾;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以和血源性及性传播疾病呈下降趋势,肠道传染病EAPC=-35.14%(95%CI:-42.06%^-27.39%,t=-7.454,P=0.000),血源性及性传播疾病EAPC=-26.38%(95%CI:-34.23%^-17.59%,t=-5.267,P=0.000),呼吸道传染病EAPC=-11.08%(95%CI:-318.75%^-2.68%,t=-2.604,P=0.026);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发病率EAPC=171.02%(95%CI:-46.62%~1 275.94%,t=1.201,P=0.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定区法定传染病发病整体虽然呈现下降趋势,但仍需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和防控力度,积极应对新发传染病。 陆小梅 罗娟 曹志敏 何淑萍 冯彩珍关键词:法定传染病 定西市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甘肃省定西市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为进一步提高预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8─2015年定西市传染病预警系统生成的预警信号、病种、响应时间和核实方式。结果8年间预警系统共发出预警信号4 532条,平均响应时间0.53 h,响应率100.00%,预警阳性率2.05%;核实以监测数据分析为主占72.22%,其次为电话核实占9.60%;不同地区(χ2=103.352)、不同年份(χ2=97.875)和不同病种(χ2=91.760)预警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警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趋势χ2=50.462,P〈0.05);预警信号月分布呈现夏季和冬季双峰型,与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存在正相关(r=0.936,P〈0.05);预警系统灵敏度为77.14%,不同病种间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8,P〉0.05)。结论定西市传染病预警信息响应及时,预警系统灵敏度较高,可初步实现传染病暴发早期的自动预警,但预警阳性率较低,不同病种间假阳性预警信号差别较大,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来晓强 殷小娟 张彦青 苏晓燕 陆小梅关键词:预警信号 运行效果 2005—2016年定西市安定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收集资料,通过发病率线形回归模型,估计流行性腮腺炎的年度变化百分比(EAPC),以评估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的变化速度。结果 2005—2016年定西市安定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 027例,无死亡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37.98/10万,发病趋势以33.78%的速度下降,病例主要集中在春末夏初和冬季,呈3—7月和10—12月的双峰特点;男女性别比为1.32∶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7~14岁组学龄儿童为主,平均发病率181.32/10万;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19起,均发生在学校。结论 2005—2016年定西市安定区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及暴发疫情呈下降趋势,与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的接种率大幅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和托幼机构的努力密不可分;近年来亚临床感染病例增多,各级医疗机构应提高实验室监测能力。 罗娟 陆小梅 苟发香 张海娣 高伟东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率 定西市安定区2010—2019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了解定西市安定区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发病概况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安定区制定乙肝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乙肝病例资料,对2010—2019年安定区乙肝的流行情况和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9年安定区共报告乙肝病例166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8.33/10万;年均发病率前5位的乡镇为白碌乡、鲁家沟镇、团结镇、香泉镇、宁远镇;报告病例中,男955例、女706例,年均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χ^(2)=23.40,P=0.001),男女发病比例为1.35∶1;报告病例人群主要集中在20~55岁年龄段(29.35/10万),发病率最高的是30~50岁组(18.07/10万),0~10岁组以下儿童发病最低(0.27/10万);报告病例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75.86%。结论乙肝占据病毒性肝炎的绝大部分,其中青壮年和农民是乙肝防治的重点人群,且在不同季节、不同职业的人群中均可发病。为有效落实乙肝的防控措施,应加强对农村及青壮年人群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在知情、自愿的原则下接种乙肝疫苗。 冯彩珍 陆小梅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乙型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