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允敏
- 作品数:34 被引量:15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医院协会医院管理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CCL20单克隆抗体对小鼠噁唑酮结肠炎的治疗作用被引量:4
- 2009年
- 背景:趋化因子是一类具有趋化作用的小分子细胞因子,与免疫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免疫反应异常为其特征性表现之一。目的:研究趋化因子CCL20及其受体CCR6在小鼠实验性结肠炎中的表达以及抗CCL20治疗对实验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结肠炎模型组和CCL20单抗组,后两组以噁唑酮溶液灌肠诱导结肠炎模型。造模后每天予单抗组小鼠CCL20单抗1 mg/kg腹腔注射一次,连续4 d。第5 d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估后处死小鼠,行结肠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损伤评分,测定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结肠组织CCL20mRNA和蛋白表达;分离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流式细胞仪分析CCR6阳性CD4^+T细胞比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肠炎模型组的DAI、结肠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损伤评分、MPO活性以及结肠组织CCL20 mRNA和蛋白表达、LPMC中CCR6阳性CD4^+T细胞比例均显著增高(P<0.05);而CCL20单抗组上述指标均较结肠炎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CCL20/CCR6在噁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中表达增高,以CCL20单抗阻断CCL20/CCR6可有效缓解结肠炎症。
- 冯小芳殷瓅陆允敏陈维雄
- 关键词:结肠炎
- 血浆H_2S对肝硬化患者门脉侧枝循环血流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硫化氢(H2S)对门脉侧枝循环血流的影响。方法60例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B、C级各20例)、20例正常人采用多谱勒超声测定门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流参数;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H2S的浓度。结果正常人组血浆H2S(52.82±15.43)μmol/L,高于肝硬化组(37.08±10.3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 A组与Child-Pugh 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门静脉血流量(494±286)ml/min,低于正常人组(811±186)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 A与Child-Pugh 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之和(1257±326)ml/min,高于正常人组(801±197)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 C与Child-Pugh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血浆H2S与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之和呈负相关(γ=-0.339,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H2S降低与肝功能有关,并可能是引起门脉侧枝血流量改变因素之一。
- 陈尼维孙群沈伟琳张强陆允敏
- 关键词:血浆硫化氢多谱勒超声
- 川芎嗪对小鼠实验性结肠炎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 2006年
-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运用新的检测技术和药物干预对深入研究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检测小鼠实验性结肠炎中P-选择素的变化,探索川芎嗪用于治疗UC的可能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低浓度、中浓度、高浓度川芎嗪培养给药组(分别予川芎嗪0.5mg/ml、1mg/ml和2mg/ml)。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小鼠均以恶唑酮灌肠造模。恶唑酮灌肠后第3天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处死小鼠,提取脾脏单个核细胞(SMC)和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进行培养给药,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PCR)检测P-选择素表达量。结果:P-选择素在SMC、LPMC和PBMC中的表达量均表现为模型组、低浓度和高浓度川芎嗪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在SMC和LPMC中,中浓度和高浓度川芎嗪组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P-选择素在恶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中表达增强,川芎嗪具有抑制P-选择素表达的作用。
- 陆允敏陈维雄陈金联朱金水陈尼维
- 关键词:P选择素川芎嗪结肠炎聚合酶联反应
- 小鼠实验性肠炎中信号通路的研究
- 目的研究恶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中 NF-kB、AP-1和 NF-AT 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以探索信号通路在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健康昆明小鼠7~8周龄,体重25~30g,共24只随机平均分为2 组(每组12只):正常组...
- 陆允敏陈维雄陈金联朱金水陈尼维
- 文献传递
- 基于PSO的LSTM神经网络门诊量预测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研究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构建方法及其在医院门诊管理中的应用,选取三甲医院中医慢病相关科室门诊量历史记录数据,构建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门诊量预测模型,借助粒子群优化算法对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参数优化,并使用优化后的模型对门诊量进行预测。月度门诊量预测结果表明,经过粒子群优化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在测试集上的预测误差RMSE,相比未优化的模型减小了48.5%。粒子群优化算法能高效地优化预测模型,可使模型较好地预测出门诊量变化趋势,从而为医务人员门诊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 覃智威宓轶群陆允敏刘钊朱平
- 关键词:门诊量预测粒子群优化
- 基于广义卷积神经网络的阿尔茨海默病多模态磁共振图像分类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不可逆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基于磁共振成像(MRI)的神经影像学检查是进行AD筛查与诊断最直观、可靠的方法之一。临床上头颅MRI检测会产生多模态影像数据,为解决多模态MRI处理与信息融合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广义卷积神经网络(gCNN)的结构MRI和功能MRI特征提取与融合方法。该方法针对结构MRI提出基于混合注意力机制的三维残差U型网络(3D HA-ResUNet)进行特征表示与分类;针对功能MRI提出U型图卷积神经网络(U-GCN)进行脑功能网络的节点特征表示与分类。在两类影像特征融合的基础上,基于离散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筛选最优特征子集,并使用机器学习分类器输出预测结果。来自AD神经影像学计划(ADNI)开源数据库的多模态数据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在各自数据域内都有优秀的表现,而gCNN框架结合了两类模型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使用单一模态MRI的方法性能,将分类准确率和敏感性分别提升了5.56%和11.11%。综上,本文所提出的基于gCNN的多模态MRI分类方法可以为AD的辅助诊断提供技术基础。
- 覃智威刘钊陆允敏朱平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 川芎嗪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TNF-α、IL-4和IFN-γ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肝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川芎嗪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模型对照组(M组)、川芎嗪治疗组(T组)和空白对照组(R组),采用四氯化碳造模。8周后,T组予以川芎嗪腹腔注射(一日1次80mg/kg),R组予以相同容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共8周。实验结束后所有大鼠处死,分别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采用半定量计分系统(SSS)评估肝纤维化程度,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TNF-α、IL-4和IFN-γ在肝内的表达。结果T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低于R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TNF-α、IL-4的表达明显高于N组,IFN-γ的表达明显低于N组;T组TNF-α、IL-4的表达明显低于M组,IFN-γ的表达则明显高于M组;R组TNF-α、IL-4及IFN-γ的表达介于M组和T组之间。结论川芎嗪用于大鼠肝纤维化有显著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影响TNF-α、IL-4及IFN-γ等细胞因子在肝组织的表达有关。
- 陈玮陈维雄金涌陆允敏
- 关键词:川芎嗪肝纤维化Α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4
- P选择素L-EGF单抗对SCID小鼠胃癌转移抑制作用
- 2005年
- 目的:研究黏附分子P选择素L-EGF单抗在SCID小鼠胃癌转移中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SGC-7901人胃癌组织原位移植SCID小鼠建立转移模型.术后第3天开始,动物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n=11)或P选择素L-EGF单克隆抗体(L-EGF单抗组,n =9),6 wk末取部分胃癌组织、肿大淋巴结和可疑转移脏器作病理检查;同时取部分胃癌组织作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生理盐水组肿瘤转移率为81.8%(9/11),L-EGF单抗组转移率为11.1%(1/9),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荧光定量PCR测定显示,SCID小鼠伴有癌转移者其胃癌中P选择素mRNA表达较不伴癌转移者明显增强;L-EGF单抗组P选择素mRNA表达较生理盐水组低(Ct值:20.54±2.20 vs 17.09± 1.40,P<0.05).结论:P选择素与癌转移密切相关,其L-EGF单抗具有抗转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断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的黏附以及抑制 P选择素基因表达有关.
- 陈金联陈明祥陆金来陈维雄朱金水陈尼维陆允敏周同吴云林陈国强
- 关键词:SCID小鼠胃癌
- 川芎嗪对小鼠实验性结肠炎AP-1基因表达的影响
-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运用新的检测技术和药物干预对深入研究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恶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中 AP-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并以川芎嗪进行药物干预。方法健康昆明小...
- 陆允敏陈维雄陈金联朱金水陈尼维
- 文献传递
- AP-1在小鼠实验性肠炎中的表达
-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在我国尤其是近十年来发病率逐年攀升,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和运用新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对深入研究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恶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中 AP-...
- 陈维雄陆允敏陈金联朱金水陈尼维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