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急性
  • 2篇血流
  • 2篇血性
  • 2篇认知功能障碍
  • 2篇溶酶
  • 2篇溶酶原激活剂
  • 2篇缺血
  • 2篇组织型
  • 2篇组织型纤溶酶...
  • 2篇组织型纤溶酶...
  • 2篇纤溶
  • 2篇纤溶酶
  • 2篇纤溶酶原
  • 2篇纤溶酶原激活
  • 2篇纤溶酶原激活...
  • 2篇激活剂
  • 2篇急性缺血

机构

  • 8篇复旦大学

作者

  • 8篇陆丽霞
  • 7篇吴卫文
  • 6篇杨钱红
  • 5篇陈林
  • 4篇赵君
  • 3篇顾青
  • 2篇王亮
  • 2篇黄屏娟
  • 2篇姜玉龙
  • 1篇武刚
  • 1篇施凤菁
  • 1篇张建华
  • 1篇林秉淞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NSP)的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发病72 h之内的119例AIS住院患者(AIS组)作为研究对象,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其入院时血清NSP含量,并以改良Rankin量表(mRS)作为脑卒中3个月后的预后评判标准,将mRS≥2分者为预后不良(45例),mRS〈2分为预后良好(74例)。同时选择104例老年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AIS组NS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00);预后良好患者其入院时梗死灶体积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明显小于预后不良患者(P〈0.05);且预后良好患者入院时NSP水平高于预后不良患者(P〈0.05)。对预后有影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各项指标经Logistic回归分析,NSP水平与预后有明显关系(OR=0.497 9,95%CI:0.269 8~0.918 8,P〈0.05)。结论 AIS患者的NSP表达可能与其预后有关。
吴卫文王亮杨钱红赵君陈林陆丽霞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口服敏使朗及改变睡姿减少耳石症复发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研究口服敏使朗合并改变睡姿对单侧耳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手法复位成功后减少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单侧耳后半规管BPPV老年患者的睡眠史,患者平均年龄(62.1±8.2)岁,均要求能确定优势侧睡姿。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包括姿势和步态、眼球运动、Dix-Hallpike试验、仰卧侧头位试验等。117例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三组,对照组35例采取改良Epley复位,治疗A组40例采取改良Epley复位结合改变睡姿,治疗B组42例采取改良Epley复位结合敏使朗及改变睡姿,分析三组复发率。结果 117例患者中,右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74例,左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43例。睡眠时,64例习惯右侧卧位,32例习惯左侧卧位,21例习惯仰卧位。在117例单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患者中,患耳与睡姿在同侧者80例,其中54例右侧,26例左侧;16例患耳与睡姿在不同侧,其中10例右侧卧位者左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6例左侧卧位者右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21例仰卧位患者中,14例右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7例左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患耳与同侧睡姿呈正相关(r=0.367,P<0.01)。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复发11例,复发率为31.43%,治疗A组患者复发5例,复发率为12.50%,治疗B组患者复发4例,复发率为9.52%,治疗A组和B组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A组和治疗B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耳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耳与睡姿的偏侧性具有相关性,改变睡姿和联合口服敏使朗对预防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能有一定价值。
杨钱红姜玉龙陈林陆丽霞刘亮贤赵君
关键词: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敏使朗睡姿复发率
阿司匹林抵抗在脑梗塞复发中的现状调查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调查脑梗塞患者中发生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resistance,AI〈)的情况,分析阿司匹林抵抗在脑梗塞复发中的作用,探讨可能机制。方法收集1a内初发脑梗塞患者共258例,服用阿司匹林100mg/d,1a后进行随访调查,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复发脑梗组患者于发生再次脑梗时行空腹血检查,非复发脑梗组患者于1a后行空腹血检查,分别用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诱导做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检测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AR)。结果复发组患者中AR发生率18.75%(9/48),阿司匹林半敏感(spirinsemisensitive,ASR)者占64.58%(31/48),非复发组患者申AK发生率7.57%(14/185),阿司匹林半敏感(ASR)4e占26.49%(49/185),两者比较其P〈0.001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发生AR、ASR的患者中均以年长、女性、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居多。结论AR在脑梗塞患者中确实存在,并且更易导致脑梗塞复发,阿司匹林用于抗血小板治疗及预防动脉硬化事件的药物,患者若有AR存在,应及时换用其它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制剂,因阿司匹林需要长期应用.故预测AR及抗血小板治疗个体化.将是来来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方向.
陆丽霞吴卫文黄屏娟顾青
关键词:脑梗塞阿司匹林抵抗血小板聚集
急性脑梗死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变化与炎性标志物之间的关系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变化与炎性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04例发病72 h之内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入院时及发病10 d后的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neuroserpin,NSP)含量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的水平,同时选择30例同期住院的非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为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组入院时NSP及各炎性标志物的浓度较对照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0 d后的NSP浓度明显下降,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下降值与10 d后的IL-6(r=-0.2952,P=0.0022)、IL-1β(r=-0.2354,P=0.0162)、ICAM-1(r-0.2455,P=0.0120)呈负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变化与炎性标志物之间具有相关性。
吴卫文杨钱红赵君陈林陆丽霞姚仙凤王亮
关键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脑梗死生物标志物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5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3周后用蒙特利尔(MOCA)量表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并测定其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结果: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大于对照组;随着IMT的增厚,MOCA量表评分下降,在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语言、延迟回忆评分则更低(P<0.01),两者之间呈负相关(r=-0.56,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关。
吴卫文顾青张建华杨钱红陆丽霞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
血脂水平与帕金森病的关系及其对病情程度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帕金森发病风险的关系及其对病情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0-2014年收治的帕金森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12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抽取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检测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载脂蛋白A1(Apo A1)水平,并计算Apo A1/HDL值,比较两组血脂水平及不同性别、年龄和H-Y分级帕金森患者血脂水平。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脂水平与H-Y分级的关系。结果帕金森组T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组TC、LDL、HDL、Apo A1和Apo A1/HD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患者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TC、LDL、HDL、Apo A1和Apo A1/HDL均明显低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间各项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Y分级的患者TC、TG、LDL、HDL、Apo A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po A1/HD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Y分级越高,Apo A1/HDL越低。相关性分析显示,Apo A1/HDL与帕金森H-Y分级呈明显的负相关(r=-0.179,P<0.05)。结论帕金森患者存在明显的低血脂情况,男性患者尤其明显,可见低血脂可能是帕金森发病的风险因素;另外,Apo A1/HDL与病情程度相关,或可作为预测帕金森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陆丽霞吴卫文
关键词:帕金森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CT灌注成像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发生后,局部脑灌注改变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69例,在发病1周内进行CT灌注扫描,3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将MoCA评分<26分40例作为VCI组,MoCA评分≥26分2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脑梗死区局部脑血流量(CBF)和脑血流容量(CBV)与对侧正常镜像区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CI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的比例更高,脑梗死灶位于左侧和额颞顶叶的比例更高(P<0.05,P<0.01)。VCI组和对照组患者梗死区局部CBF和CBV较对侧正常镜像区均减少(P<0.05);VCI组的病灶侧CBF和CBV下降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病灶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oCA评分与局部CBV和CBF呈负相关(r=-0.3758,-0.4772,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脑血流灌注降低程度与VCI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吴卫文林秉淞顾青黄屏娟杨钱红陈林陆丽霞
关键词:脑梗死血流速度
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效果观察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进行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入选6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进行MRA检查观察大血管狭窄状况,随机分为扩容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抗血小板及降脂治疗,扩容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通过TCD检测两组病变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同时进行NIHS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提高,以扩容组为著(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扩容组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降低,以扩容组为著(P均<0.05)。结论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岭脑梗死责任动脉远端的血流速度及患者预后。
姜玉龙吴卫文武刚陈林杨钱红赵君陆丽霞施凤菁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狭窄TCD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