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雪峰
-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癌TACE术中医源性肝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 探讨TACE治疗肝癌过程出现医源性肝动脉夹层的发生率、好发部位、原因、处理策略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 311例次,统计术中医源性肝动脉夹层的发生率、发生部位、处理措施及转归,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发生肝动脉夹层的患者行DSA检查随访。结果 共有12例TACE术中出现肝动脉夹层,发生率为0.92%,均系操作不慎所致。12例中8例发生于肝固有动脉起始处、3例位于肝右动脉血管扭曲处、1例位于肝总动脉,所有夹层的发生部位均为血管转折或迂曲处。12例患者中10例使用3 F微导管导丝、1例使用0.035英寸导丝通过真腔到达肝动脉靶部位,成功完成TACE;1例患者经反复尝试,仍无法通过,最后行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术。患者随访时间3 ~ 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嗣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0例患者中,2例肝动脉造影时未再见夹层,其余8例均见夹层较之前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肝癌TACE中肝动脉夹层的发生与操作者经验、肝动脉走行等因素有关,通常可采用微导管导丝技术通过夹层段真腔而完成TACE术,其主要不良后果为影响TACE顺利完成,从而影响肝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应重视其预防及处理。
- 熊斌阚雪峰郑传胜冯敢生叶天和李浩
- 关键词: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夹层
-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历史与现状
-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局部治疗肝癌的方法。尤其对于一些小肝癌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另外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副作用及并发症少、疗程短和安全可靠的优点。近...
- 阚雪峰郑传胜
- 文献传递
- B超和CT双导向下射频消融精准治疗肝癌的术中护理配合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B超及CT双导向下局麻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术(RFA)术中护理配合规范。方法对32例患者的36个肝癌病灶,在B超和CT双导向下局麻行RFA,护士术前做好护理关怀,让患者说出自己的顾虑,介绍手术的优越性,讲解术中配合要点;术中做好患者、药品、器械的准备,熟悉手术步骤并给予医生配合,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各种管道通路、及时处理不良反应,维护仪器设备的使用安全。结果 36个肝癌病灶均在双导向下精准穿刺成功,顺利完成RFA。经治疗的36个肝癌病灶在术后随访复查期间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未见有明显肿瘤残存。32例患者均未出现与RFA治疗及护理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在B超和CT双导向局麻下行RFA,专业的护理配合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肖书萍陈冬萍李小芳阚雪峰
- 关键词:射频消融肝癌护理配合
- 经股静脉入路套取中心静脉导管体内断管五例经验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股静脉穿刺套取中央静脉导管(PICC)体内断管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5例PICC体内断管患者于断管后l~10d经股静脉穿刺.在透视下用鹅颈套圈或网篮导管套取PICC断管。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套取出全部PICC体内断管,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患者未诉不适,术后未见并发症。结论经股静脉穿刺人路,利用鹅颈套圈或网篮导管有可能取出PICC体内断管,手术安全、便捷、创伤小,可做为PICC体内断管取出的首选方法。
- 熊斌王奇郑传胜冯敢生陈少锋李浩阚雪峰
-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股静脉
- 超声导向下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225例的入路选择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超声导向下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的入路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2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前后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入路198例,右侧入路19例,左右两侧同时入路8例。结果超声导向下左、右侧入路穿刺均顺利完成;左侧入路置入的内外引流管随访期间均未出现非人为因素的脱出,右侧入路的外引流12例,有7例术后引流管有非人为因素脱出或明显移位;左侧入路术后穿刺局部疼痛不适在1~3 d内基本消失,右侧入路术后穿刺区域疼痛时间较长,并可出现呼吸幅度受限,多在3~7 d后症状缓解,少数患者不适症状可持续2~8周。结论超声导向下左右两侧入路均安全可行;引流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建议从左侧入路行PTBD,并发症较右侧入路少,患者生活质量更高。
- 熊斌郑传胜梁明冯敢生王奇叶天和阚雪峰
- 关键词: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梗阻性黄疸超声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