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顺
- 作品数:76 被引量:1,057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新疆表土松科花粉分布的探讨被引量:51
- 1993年
- 根据新疆94个表土中松科(包括云杉属和松属,下同)花粉含量讨论其散布规律。在远离林区的荒漠、荒漠草原表土中、松科花粉普遍出现,含量较稳定。小于5%。在沙漠荒漠中,松科花粉的百分含量不稳定。在距林地10~0.5km处,松科花粉含量随近林地而明显增长。平原河谷林及低地草甸中松科花粉含量变幅较大、在高山、亚高山草甸中含量偏高,主因流水作用和地形风作用。
- 阎顺
- 关键词:表土松科花粉
- 新疆地区的"中世纪温暖期"——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四厂湖古环境的再研究被引量:13
- 2004年
- 文章依据新疆天山北麓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南缘的四厂湖人工剖面进行的孢粉分析、平均粒径、磁化率以及烧失量测定结果,揭示了四厂湖地区最近1 000年以来的古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与被称之为"中世纪温暖期(900-1300A.D.)"相当的时段内,淡水的四厂湖湖体周边地区曾经生长着由中旱生的灌木及草本组成的荒漠草原植被,并分布有淡水沼泽隐域植被。当时气候湿润,湖区生物物种多样性增加。结合新疆其他地区的第四纪研究成果,反映出该时期新疆地区气候湿润、湖沼发育、植被生长旺盛,因此本区在中世纪时气候应称之为湿润期或适宜期。而中世纪前后,该区以旱生、超旱生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湖区植物种类减少,风沙作用较强,荒漠化景观显著。
- 张芸孔昭宸阎顺杨振京倪健
- 关键词:中世纪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古环境
- 中全新世以来乌鲁木齐东道海子B剖面沉积物源探讨与分析被引量:12
- 2005年
- 用激光粒度仪对乌鲁木齐河尾闾的东道海子B剖面样品进行测试,获得机械组成的原始数据。样品粒度分布频率曲线可以分为4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曲线反映了不同的碎屑物源组成和不同的沉积环境:在该剖面正态尖峰代表风沙物源,偏态宽峰代表河水物源,正态尖峰和偏态宽峰的叠加代表风沙物源与河水物源的混合,鞍状宽峰可能与深水环境有关。整个剖面反映了从约5000aBP到约200aBP湖面逐步扩大、湖水加深,碎屑物源由以风沙补给为主,逐步转为水源碎屑的趋势。剖面下部的风沙沉积层代表全新世大暖期晚期的暖干环境。约自4500aBP碎屑物源反映湖面开始扩张,4500至3100aBP显示3次快速气候波动,3100aBP之后水深增加,除1980aBP前后显示有短暂的风沙活动之外,主要反映河流碎屑入湖变化情况和湖水水深变化。
- 马妮娜穆桂金阎顺
- 关键词:剖面沉积物源中全新世全新世大暖期机械组成风沙活动
- 天山北麓历史时期的环境演变信息被引量:4
- 2002年
- 近 2 0 0 0年以来 ,天山北麓的气候有冷暖干湿波动 ,但总体干旱的基本面貌未发生根本变化。植被在森林的上下界限、平原河谷林的发育程度、平原低地草甸的面积上 ,随气候的变化而发生波动。山地生态系统比较稳定 ,平原生态系统相对不稳定。尤其是平原河流和湖泊抗干扰性极差 ,容易发生改变 ,同时也引起局地小气候及生物群的变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平原地区的水系变化很大 ,河流流量减少、流程缩短、尾闾湖消失、地下水位降低、扇缘溢出带北移等成为普遍现象。天山北麓是自然绿洲发育比较好的地带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绿洲大多为人工绿洲取代 ,自然绿洲功能弱化 ,基本失去了改善荒漠环境、生物栖息地、保护荒漠区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该区新石器时代以来就有人为活动 ,早期以狩猎、牧业活动为主 ;中期以牧业为主 ,农业为辅 ;后期以农业为主 ,牧业为辅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有相当长的时间。清朝以来 ,尤其是解放后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急剧加强 ,成为近代环境变化的主导因素 ,主要表现在对水的控制而产生的一系列水系、植被。
- 阎顺
- 关键词:天山北麓历史时期环境演变
- 绿洲及其高效持续发展被引量:16
- 1994年
- 关于绿洲的定义,应从狭义绿洲和广义绿洲加深认识和理解。绿洲具有地缘性、依水性、直观性、脆变性等性质。绿洲时刻处于荒漠包围之中,绿洲的发展面临许多严重挑战,绿洲必须走高效持续发展的道路。文章在讨论绿洲持续发展的判别及宏观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要急迫解决的几个问题。
- 赵成义阎顺
- 关键词:绿洲
- 新疆天山中段地区典型湿地全新世以来植被及环境演变
- 全新世以来不同时间尺度的极端气候事件深刻影响着湿地植被的分布,历史时期以来,由于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西北干旱区湖泊湿地萎缩现象日趋明显,因此甚有必要加强该区湿地演变和环境变迁的研究。本项目对新疆天山中段南坡地区...
- 张芸杨振京孔昭宸阎顺
- 新疆草滩湖村湿地4550年以来的孢粉记录和环境演变被引量:19
- 2008年
- 通过对新疆石河子市草滩湖村湿地剖面进行的年代测定、孢粉、植硅体鉴定和炭屑统计,以及磁化率、烧失量和粒度等多项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指出在4550~2500 cal.a BP期间,该区气候较为干燥,不利于泥炭堆积,而嗣后气候变得湿润,石河子湿地发育、淡水水生植物丰富,有助于泥炭累积,但其间也出现了明显的干湿变化.尤其在2500~1810 cal.a BP期间(550 BC~140 AD),气候较今湿润,湿地中曾有大量的芦苇、香蒲和黑三棱等挺水植物和淡水绿藻生长,形成芦苇湿地景观,而在周边区域上生长的是藜科、蒿属、菊科和唐松草属等为主要组成的荒漠草原植被;然而,在1810~1160 cal.a BP期间(140~790 AD),沼泽湿地水体变浅,尽管其他水生植物种类含量大幅度减少,但仍有芦苇生长,周围区域则是以藜科和蒿属为主的荒漠植被景观;在1160~650 cal.a BP期间(790~1300 AD),该区中旱生草本植物旺盛,种类丰富,并进入水生植物繁盛的荒漠草原时期;值得注意的是,由桦木属和云杉属组成的乔木植物花粉含量显著增高到27.2%,其中桦木属增至23.2%,从而推测此时的桦木有可能生长在沼泽湿地的高岗地;或者可能是云杉林线下移,导致由洪流或者是经风带来的云杉属和桦木属花粉含量均增高;但650 cal.a BP以来(1300 AD至今),此时湿地周边地区仍是以藜科和蒿属为优势的荒漠景观,类似于现代气候类型,尽管仍有一些沼生水生植被生长,但其含量已大幅度减少.
- 张芸孔昭宸倪健阎顺杨振京
- 关键词:孢粉植硅体环境演变
- 新疆天山南坡表土花粉的初步研究
- 杨振京张芸毕志伟杨庆华孔昭宸阎顺严明疆
- 关键词:表土花粉云杉植被带
- 新疆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被引量:36
- 2001年
- 以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分类系统为基础 ,提出修正的三级 78个基本类型的分类方案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疆旅游资源的类型和资源特色 ,列举了可以代表新疆旅游资源精华的 10 0个景点 (区 ) ,并对其名称、所属地域、所属基本类型列表表述。文中就新疆旅游经济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宏观布局做了阐述 ;将新疆旅游区划分为“亚心”、北疆、南疆、东疆等四个大区和十个亚区 ,并确定了 19个重点开发区。文中推出丝绸之路、环塔里木、环准噶尔、天山中道为主要的旅游线路 ,并安排了专题旅游线路。最后 。
- 阎顺
- 关键词:旅游资源地文景观古迹建筑
- 干旱区平原湖泊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以新疆艾丁湖为例被引量:4
- 2011年
- 干旱区的平原湖泊,不仅是该区域重要的水资源,而且是举足轻重的环境资源,它的"冷岛效应"比绿洲更强,这对于西北干旱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干旱区平原湖泊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人为扰动对其影响较大。随着近年来干旱区平原湖泊旅游资源开发的增多,如何保证这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尽可能保护这些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可贵的旅游资源,就成为一个需要长期关注的课题。文中首先概述了新疆平原湖泊旅游资源的干旱特征,其次选取新疆典型的平原湖泊艾丁湖作为研究区,重点分析艾丁湖旅游资源持续开发的特殊性,最后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视角对该湖的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探讨,为类似干旱区平原湖泊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借鉴。
- 冯晓华阎顺
- 关键词:干旱区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