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闻旭阳

作品数:18 被引量:66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肿瘤
  • 4篇胃癌
  • 3篇胃肿瘤
  • 3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预后
  • 2篇食管
  • 2篇死亡率
  • 2篇晚期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病理
  • 2篇临床病理特征
  • 2篇鳞癌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进展期胃癌
  • 2篇化疗
  • 2篇减寿
  • 2篇减寿年
  • 2篇减寿年数

机构

  • 5篇蚌埠医学院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解放军第82...
  • 3篇淮安市疾病预...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枣庄市立医院

作者

  • 14篇闻旭阳
  • 7篇山顺林
  • 5篇戴广海
  • 5篇单鹄声
  • 4篇王志敏
  • 3篇刘帅帅
  • 3篇李前文
  • 3篇潘恩春
  • 2篇杜云翔
  • 2篇曹海英
  • 2篇王均洁
  • 2篇林浩
  • 2篇葛秀红
  • 1篇沙晓锋
  • 1篇刘风
  • 1篇王婷
  • 1篇王玲兄
  • 1篇韩雪
  • 1篇韩雪
  • 1篇孙琼

传媒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2010年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46例ⅢB~Ⅳ期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3周重复,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共4~6周期。结果 44例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CR+PR)为25%(11/44),中位生存期6.8个月,1a生存率为27%,不良反应以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为常见,但均可耐受。结论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不良反应轻,患者易于耐受。
闻旭阳曹海英李前文山顺林
2009-2011年淮安市食管癌流行病学与治疗现状分析被引量:29
2013年
目的:对淮安市2009-2011年食管癌发病、死亡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为食管癌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淮安市肿瘤登记处收集的淮安市2009-2011年食管癌发病及死亡数据,计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分析食管癌高发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淮安地区2009-2011年食管癌粗发病率为62.91/10万,标化率为49.92/10万,居淮安市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其粗化率和标化率在城市和农村不同性别之间均处于较高水平,男女性粗发病率在≥45岁逐渐升高,在75~<80岁达到最高峰。食管癌粗死亡率为46.75/10万,标化率为36.87/10万,居淮安市恶性肿瘤死亡第1位,在<45岁男、女性死亡率均处于较低水平,≥45岁逐渐上升,在75~<80岁达到最高峰。全市食管癌潜在减寿年数(YPLL)为45 678人年,平均潜在减寿年数(AYLL)为6.21人年。接受手术治疗者比例为28.70%(1 815/6 323),接受放疗者为49.44%(3 126/6 323)。结论:淮安地区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较高水平,男女性别比较大,在食管癌高发地区应进一步加大人群防治的力度以巩固防治效果。
王志敏杜云翔山顺林单鹄声闻旭阳林浩潘恩春
关键词:食管肿瘤发病率死亡率
新型肿瘤标记物-循环miR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现况被引量:4
2015年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临床上亟需找到更可靠的生物标记物作为诊断及预后指标。目前研究发现循环miRNA的变化与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同时部分循环miRNA可能作为肝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本文就循环miRNA的发现、来源、功能、检测方法及在PHC中的关系做一综述。
刘帅帅单鹄声闻旭阳葛秀红康慢慢山顺林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标记物
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及分子预测研究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行mDCF(或DF)和FOLFOX辅助化疗方案的疗效与毒副作用,检测P53蛋白表达在胃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进展期(Ⅱ~Ⅲ)胃癌D2根治术术后分别接受两组辅...
闻旭阳王玲兄韩雪王均洁戴广海
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O及P5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检测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O(PTPRO)、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D2根治术后并行氟尿嘧啶为主的辅助化疗4周期以上的Ⅱ-ⅢC期胃癌患者共61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PTPRO蛋白表达,同时检测胃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61例标本中,PTPRO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转移淋巴结中阳性率分别为65.6%、94.8%6、5.9%(P<0.01);P53在胃癌组织阳性率为36.2%;P53表达与PTPRO表达无相关性(r=0.169,P=0.20)。单因素分析显示,与临床分期晚、P53阳性的患者比较,P53阴性(P=0.022)、临床分期越早(P=0.000)的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期(MDFS)越长(P<0.05);P53阴性(P=0.001)、临床分期越早(P=0.001)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MST)越长(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P=0.001)、PTPRO蛋白表达(P=0.018)、P53蛋白表达(P=0.031)是影响胃癌术后患者DF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临床分期(P=0.005)、PTPRO蛋白表达(P=0.014)、P53蛋白表达(P=0.033)、组织学分级(P=0.020)是影响其总生存期(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TPRO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减少。对于胃癌D2根治术后行氟尿嘧啶为主辅助化疗的患者,PTPRO和P53蛋白表达有望成为预测疗效的分子标记物。
闻旭阳戴广海孙琼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抑制蛋白质P53无病生存
淮安市2009—2011年胰腺癌死亡及寿命损失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淮安市胰腺癌死亡分布特征及寿命损失情况,为胰腺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淮安市2009—2011年胰腺癌发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通过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累积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评价其寿命损失情况。结果淮安市居民2009—2011年胰腺癌平均粗死亡率为3.8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08/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0.38%;城市居民平均标化死亡率为3.00/10万,略低于农村居民的3.16/10万;男性居民平均标化死亡率为3.57/10万,高于女性居民的2.69/10万;胰腺癌死亡年龄中位数为69岁,610例胰腺癌死亡病例中92.62%的为50岁以上居民,30~49岁者45例,占7.38%,30岁以下者0例;胰腺癌PYLL和AYLL分别为4 680和7.7人年,其中男性居民分别为2 661和8.0人年,分别高于女性居民的2 019和7.3人年;城市居民胰腺癌PYLL为2 414人年,高于农村居民的2 266人年,城市居民胰腺癌AYLL为7.8人年,略高于农村居民的7.5人年。结论淮安市胰腺癌死亡率较高,主要危及中老年人,对男性、城市居民的早死危害程度较高。
林浩山顺林单鹄声闻旭阳王志敏王婷潘恩春
关键词:胰腺癌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平均减寿年数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3月间江苏省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2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1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变组织及距离癌变组织超过5cm处正常组织中FAP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分析FAP表达与患者预后生存的关系。结果 121例胃癌病理组织中FAP表达阳性者为109例(90.1%),FAP阳性表达细胞数平均为(32.99±13.24)个,FAP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均为阴性。胃癌组织中FAP表达与患者肿块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转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和是否吸烟无关。胃癌组织FAP高表达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及95%CI为35.29(27.82,42.77)个月,而低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及95%CI为44.15(38.84,49.46)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FAP呈高表达,与胃癌的生长、进展和预后有关。
闻旭阳山顺林杜云翔李前文
关键词:胃肿瘤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病理特征
血浆微小RNA-21和微小RNA-25水平对食管鳞癌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浆微小RNA-21(miR-21)和微小RNA-25(miR-25)水平诊断食管鳞癌(ESCC)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的56例ESCC患者和49例良性食管疾病患者的血浆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两组的血浆miR-21和miR-25水平。分析血浆miR-21和miR-25水平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吸烟史、分化程度和TNM分期)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浆miR-21和miR-25对ESCC的诊断效能。结果 ESCC患者血浆的中位miR-21水平为10.375,中位miR-25水平为9.152,均高于良性食管疾病患者的1.236和3.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CC患者的血浆miR-21水平与TNM分期有关(P=0.003),血浆miR-25水平与分化程度有关(P=0.001)。56例ESCC患者的血浆miR-21和miR-25水平无相关性(r=0.185,P=0.215)。ROC曲线显示miR-21和miR-25用于诊断ESCC的临界值分别为8.326和6.952,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和0.808,敏感度分别为80.4%和78.6%,特异度分别为87.8%和81.6%,miR-21和miR-25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和75.5%。结论 ESCC患者血浆miR-21和miR-25水平升高,且两者诊断ESCC有较好效能,有望成为ESCC诊断的新标志物。
刘鑫李前文闻旭阳刘风张作艳李建飞
关键词:食管鳞癌微小RNA-21
P53、EGFR、HER-2、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与预后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P53、VEGF、EGFR与HER-2在胃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行胃癌第二站淋巴结清扫(D2)根治术后5-Fu为主辅助化疗的Ⅰ-Ⅳ期局部进展期胃癌共147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53、EGFR、HER-2、VEGF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 P53、EGFR、HER-2、VEGF在胃癌中高表达率分别为41%、17.7%、17.0%、55.9%;EGFR与P53过表达率呈正相关(r=0.306,P<0.05),VEGF与HER-2过表达率呈负相关(r=-0.2,P<0.05)。EGFR、HER-2、VEGF表达与性别、年龄、部位、组织学分级、分期、是否存在癌栓、肿瘤大小等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P53仅与组织学分级相关。单因素分析示P53低、高表达者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47个月、24个月,中位总生存66个月、30个月(P<0.05);多因素分析P53、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为胃癌术后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联合检测胃癌中P53、EGFR、HER-2、VEGF的表达,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筛选辅助化疗优势人群,为分子靶向治疗提供证据。
闻旭阳韩雪王均洁戴广海
关键词:EGFRHER-2VEGFP53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微卫星不稳定与胃癌被引量:8
2011年
由于胃癌预后的分子特征的作用还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和微卫星不稳定(MSI)在胃癌预后的价值。我们对近年来关于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和微卫星不稳定(MSI)与胃癌关系的文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MSI胃癌有着特殊临床病理学特征:老年女性,胃窦部位,肠型,较少浆膜侵犯,淋巴侵犯罕见,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有较好的预后。因此可以得出结论,hMLH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和微卫星不稳定(MSI)在胃癌中有显著相关性,在胃癌早期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胃癌的鉴别诊断、预后评价、特殊临床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评价预后、指导化疗的分子标志物。
闻旭阳戴广海
关键词:胃癌微卫星不稳定错配修复基因甲基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