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秋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大庆龙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癌细胞
  • 1篇溴化
  • 1篇溴化乙锭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株
  • 1篇线粒体
  • 1篇线粒体DNA
  • 1篇结直肠
  • 1篇结直肠癌
  • 1篇结直肠癌细胞
  • 1篇癌细胞
  • 1篇肠癌
  • 1篇肠癌细胞

机构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大庆龙南医院
  • 1篇成都医学院第...

作者

  • 1篇戴小珍
  • 1篇姜鹤群
  • 1篇闫秋

传媒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常见结直肠癌无线粒体DNA细胞株的建立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细胞线粒体DNA(mt DNA)拷贝数变异与患者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但因缺乏相关体外细胞模型导致其细胞生物学效应及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研究建立结直肠癌ρ0细胞株(无mt DNA)的方对该研究域具有重大意义。方法:在含有丙酮酸、尿苷及不同浓度溴化乙锭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癌细胞株SW480、HCT 116、HCT-8,以不加溴化乙锭的细胞为对照,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监测不同处理组mt DNA拷贝数的变化,并观察结直肠癌ρ0细胞线粒体形态数目及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SW480细胞用50 ng/m L EB处理25代后,再以100 ng/m L EB处理14代可成功构建SW480ρ0细胞株;HCT116细胞加用EB 100 ng/m L培养32代,继续用EB 200 ng/m L培养10代,再用EB 500 ng/m L培养3代,可成功获得HCT116ρ0细胞株;HCT-8细胞用200 ng/m L EB培养24代,可成功获得HCT-8ρ0细胞株。同时,ρ0细胞较亲本细胞变大变长,其线粒体的个数增多,线粒体形态变大变长。结论:利用EB处理法可成功构建大肠癌ρ0细胞株,但不同肠癌细胞方法不尽相同。mt DNA拷贝数的降低可显著影响大肠癌细胞的形态。
吴晓邡闫秋戴小珍孟秋丽姜鹤群
关键词:结直肠癌细胞线粒体DNA溴化乙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