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庆辉

作品数:73 被引量:264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肠癌
  • 22篇细胞
  • 21篇肿瘤
  • 19篇免疫
  • 15篇大肠
  • 15篇大肠癌
  • 14篇组织化学
  • 14篇胃癌
  • 13篇直肠
  • 13篇手术
  • 12篇肠肿瘤
  • 10篇蛋白
  • 10篇免疫组织
  • 10篇免疫组织化学
  • 9篇直肠癌
  • 7篇抗原
  • 6篇增殖
  • 5篇凋亡
  • 5篇增殖细胞
  • 5篇胃肿瘤

机构

  • 6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2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北京军区北戴...
  • 3篇河北医学院
  • 1篇鸟取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石家庄医学高...
  • 1篇河北省中医院

作者

  • 73篇闫庆辉
  • 37篇王凤安
  • 29篇蔡建辉
  • 27篇张国建
  • 27篇宋伟庆
  • 19篇任鹏涛
  • 17篇周保军
  • 16篇刘津
  • 13篇段国强
  • 12篇薛平
  • 12篇张玉印
  • 10篇贾汝梅
  • 8篇张占学
  • 7篇王风安
  • 7篇张苑
  • 5篇贺占青
  • 5篇郝民和
  • 4篇赵晶
  • 4篇廖海鹰
  • 4篇王立平

传媒

  • 14篇河北医科大学...
  • 7篇世界华人消化...
  • 7篇河北医药
  • 6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肿瘤防治研究
  • 3篇中华临床营养...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医师进修杂志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中国临床营养...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5篇2008
  • 8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 10篇2004
  • 6篇2003
  • 7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中hMLH1、hMSH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hMLH1、hMSH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cellnuclearantigen,PCNA)在胃癌及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8例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组织的hMLH1、hMSH2和PCNA表达,并分析其差异。结果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hMLH1的阴性表达率分别为19.39%与0%,hMSH2的阴性表达率分别为13.27%与0%,前者均高于后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MLH1、hMSH2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无关;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正相关,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错配修复酶hMLH1、hMSH2在胃癌组织中部分表达缺失,hMLH1、hMSH2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明显增高。
张占学宋伟庆韩彩丽闫庆辉周保军张国建
关键词:胃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
子宫切除术同时改良式阑尾切除术30例分析
2008年
段国强闫庆辉杜彦芳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子宫切除术改良式无菌手术术后并发症分期手术
结肠粘膜扫描电镜观察的临床意义
1998年
目的:对术前经肠道净化准备与未经肠道净化准备的结肠粘膜进行观察。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观察并评估临床实用意义。结果:①未经净化的肠道粘膜上有细菌和原虫的三维形象;②经净化者肠粘膜超微结构保存良好。结论:扫描电镜可用于确定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评估,有益于判定手术的成功。
王风安王风安闫庆辉廖海鹰王莉闫庆辉
关键词:结肠粘膜超微结构扫描电镜
腹腔镜和开腹直肠癌保肛手术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直肠癌保肛手术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2004-12/2007-04可以行保肛手术直肠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A(36例)和开腹手术组B(35例)进行手术.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体温、白细胞计数、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与B组相比,术后1d体温变化(37.3±0.3vs37.5±0.2℃)、WBC计数×10^9/L(11.02±2.53vs12-66±2.93),COR(745±159nmoI/L vs998±148nmol/L)、IL-6(33.61±6.15ng/L vs 50.31±10.83ng/L)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d、3d、5d VAS,CRP测定结果A组与B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5.2±2.0俗9.2±2.8.2.7±1.2 vs 4.6±1.9,1.6±1.1 vs 2.2±1.3.P〈0.05:7.05±2.08mg/L vs 124.8±31.2mg/L.10.43±1.29mg/L vs 156.2±36.0mg/L.5.68±2.35mg/L vs 85.3±30.9mg/L,P〈0.01),术前1d CRP测定结果A组与B组相比也存在显著性差异(0.29±0.30mg/L vs 2.5±2.4mg/L).结论: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术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明显小于常规开腹组,显示了微创的优越性.
周保军张国建段国强张占学闫庆辉宋伟庆蔡建辉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应激反应
中高位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术式选择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中高位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07年7月收治的43例中高位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期切除吻合37例,Hartmann术式4例,姑息性结肠造口2例,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中高位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应采取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适当选择适应证,注意术中操作细节,行一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行的,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段国强闫庆辉李冬斌周保军宋伟庆蔡建辉
关键词:直肠肿瘤肠梗阻灌洗
胃癌、癌周边黏膜酶组织化学分析
2003年
王凤安闫庆辉张国建刘津任鹏涛刘永川
关键词:胃癌组织化学细胞代谢
p27和细胞核增殖抗原在胃癌中的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闫庆辉宋伟庆任鹏涛王凤安蔡建辉
关键词:P27细胞核增殖抗原胃癌免疫组化法病理学特征
上皮钙粘蛋白在大肠癌转移淋巴结癌细胞中的再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在大肠癌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的再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分别检测了上皮钙粘蛋白在62例大肠癌原发灶及其相应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98.39%(61/62)大肠癌原发灶上皮钙粘蛋白表达减低.22.58%(14/62)大肠癌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上皮钙粘蛋白再表达阳性,其中高分化腺癌再表达阳性率为33.33%(12/36),中低分化腺癌再表达阳性率为7.69%(2/26),上皮钙粘蛋白在转移淋巴结的再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χ2=5.678,P=0.017).结论:上皮钙粘蛋白在大肠癌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的再表达是存在的,并可能对癌细胞在转移灶的聚集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赵晶王凤安刘津闫庆辉张杰英薛平蔡建辉
关键词:上皮钙粘蛋白大肠癌肿瘤生物学特性再表达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
转染自体胃癌细胞总RNA的树突状细胞诱导个体化免疫治疗的体外实验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探讨转染自体胃癌细胞总RNA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介导抗胃癌的免疫效应。方法制备短期培养的原代胃癌细胞。用rhGM-CSF、rhIL-4和TNF-α体外诱导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DC的发育和成熟,并转染自体肿瘤细胞总RNA,激活自体T细胞产生CTL,用CCK-8试剂盒检测CTL的杀伤活性。应用流式细胞术及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技术检测DC的免疫功能状态。用ELISA法测定IL-12和INF-γ的水平。结果转染自体肿瘤细胞总RNA的成熟DC,不仅可高表达MHC-I、II类分子及CD80、CD83和CD86协同刺激分子,并可获得高效刺激自体或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转染RNA的成熟DC,分泌IL-12的水平及其刺激产生的CTL培养上清液中INF-γ的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成熟DC及未成熟DC;且CTL对自体胃癌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异体组。结论转染自体胃癌细胞总RNA的成熟DC能够体外诱导产生对自体肿瘤细胞具有高度抗原特异性杀伤活性的CTL。
谢绍建闫庆辉单保恩付泽娴孟繁杰李保东蔡建辉
关键词:胃癌树突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治疗
胃癌与端粒酶活性表达及DNA倍体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 揭示胃癌与端粒酶活性及DNA倍体的关系。方法 检测 30例胃癌标本 ,同时取无瘤残端作为对照。端粒酶检测采用端粒重复扩增 酶联免疫吸附法 (TRAP ELISA法 )。DNA倍体的测定采用流式细胞术 ,一步法检测DNA含量。结果 肿瘤瘤体端粒酶阳性率 83 3% (2 5 / 30 ) ,无瘤残端端粒酶阳性率 3 3%(1/ 30 ) (P <0 .0 5 ) ;端粒酶阳性瘤体平均直径 6 5cm ,阴性瘤体平均直径 3 6cm(P <0 .0 5 ) ;端粒酶阳性肿瘤淋巴转移率 5 3 3% (16 / 30 ) ,阴性者无淋巴转移 (0 / 5 ) (P <0 .0 5 ) ;端粒酶阳性肿瘤中异倍体肿瘤占 5 6 0 % (14/2 5 ) ,而端粒酶阴性者无异倍体出现 (P <0 .0 5 )。结论 胃癌端粒酶活性升高 ,端粒酶阳性肿瘤瘤体大 ,淋巴转移率高 ,且异倍体发生率高 ,预后差。提示端粒酶的激活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贾汝梅张玉印宋伟庆王凤安闫庆辉张雁
关键词:胃癌端粒酶聚合酶链反应流式细胞术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