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
- 作品数:8 被引量:49H指数:3
- 供职机构:香港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古代波斯湾的航海活动与贸易港埠被引量:14
- 2010年
- 欲深入研究唐宋时期中国与波斯湾的海上贸易,不可不了解古代波斯湾的航海史。然而,近三十年来,这一课题几乎为学术界所忽略。本文拟根据笔者近年来阅读西方文献时所做的笔记,对公元13世纪前波斯湾的航海民族、航海活动、以及贸易港埠等情况做一番勾勒和梳理。本文指出,古代波斯湾的航海文明是由众多民族共同创造的,其中以腓尼基人、巴比伦人、埃及人、印度人、埃塞俄比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为著。不仅如此,各航海民族在航海文明方面有着密切的传承关系。公元10世纪后,波斯湾地区的海外贸易出现了两个方面重心的转移。随着中国与波斯湾海上贸易的衰落,波斯湾地区的贸易重心再一次地迁往红海,与此同时,波斯湾与东非海岸之间的贸易开始兴盛。
- 钱江
- 关键词:商埠海洋文明
- 潮汕商人与香港米粮贸易
- 2003年
- 通过考察过去150年以香港为中心的米粮贸易活动,本文试图初窥这一为历史学家所长期遗忘的历史,并进而揭示出潮汕商人在其间所扮演的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力图证实,潮汕商人不仅是香港开埠时期对外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及奠基者,而且实际上长期主宰了印支半岛至华南整个区域的稻米贸易。对历史上潮汕商人的活动与贡献,应从更广泛的区域经济圈的角度来重新加以认识和评估。
- 钱江
- 关键词:潮汕商人
- 一幅新近发现的明朝中叶彩绘航海图被引量:22
- 2011年
- 英国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近来发现了一幅被人们忽略了长达350余年之久的、绘制于中国明朝中叶的彩色航海地图。这是中国历史上现存的第一幅手工绘制的彩色航海图,而且或许是一幅出自明朝福建海商之手的地图。这幅航海图来自于英国一位著名的律师约翰.雪尔登(John Selden,1584-1654)的私人收藏,并于1659年捐献给了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该图相当大,大约长1.5米,宽1米。该图绘制的地域北起西伯利亚,南至今印尼爪哇岛和马鲁古群岛(香料群岛),东达北部的日本列岛和南部的菲律宾群岛,西抵缅甸和南印度。航海图上清楚地绘制出了明朝中叶中国帆船经常使用的6条东洋航路和12条西洋航路,对研究明清时期中国帆船的海外贸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钱江
- 元大德年间的南海渤泥国沉船与龙泉青瓷被引量:1
- 2020年
- 渤泥是古代南海的一个岛国。从公元9世纪下半叶开始,中国历史文献就以不同的名称记载了此南海岛国与古代中国的交往。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成书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的《大德南海志》,因为该书首次描绘出14世纪初渤泥国在东南亚的大致势力范围,即不仅包括婆罗洲,而且还一直向南延伸至盛产胡椒、丁香和肉豆蔻的香料群岛。恰恰是在元朝初年的大德年间,有一艘满载着浙江龙泉青瓷的东南亚缝合帆船在距离婆罗洲北岸不远的沿海触礁沉没。根据澳大利亚水下考古学家发表的工作报告,本文拟介绍这艘东南亚古船的发掘经过和出水的文物,并把论述重点放在介绍出水的龙泉外销瓷器上。本文认为,虽说在以往的外销瓷研究领域中,地处婆罗洲的古代南海渤泥国从未与著名的浙江龙泉青瓷发生过关系,然而,元朝初年大德年间在婆罗洲海岸沉没的这艘东南亚缝合帆船以及船上装载的大批龙泉青瓷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同时也有力地证明,宋元时期中国与南海渤泥国之间确曾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而浙江龙泉青瓷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 钱江
- 明正德嘉靖年间的福建人、琉球人与葡萄牙人:生意伙伴还是竞争对手
- 2003年
- 本文认为,在1511年,葡萄牙人面对着几个不同的华商群体。福建人(或至少是部分福建人)乐于同葡萄牙人合作,而其他的华商群体则从中退出,例如琉球人,他们发现自己处在一种暧昧不清的地位。葡萄牙人之所以与福建人合作,部分是因为双方都希望推动对中国的胡椒贸易,而这种合作在16世纪20年代初期中葡冲突后曾一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是,双方都尽快地进行自我调整。在整个16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早期,我们发现,个别的葡萄牙商人以私商的身份在福建地区、北大年及其他东南亚的胡椒港口进行贸易,并且经常是与福建人一起合作经营。胡椒贸易中只有一个失败者:琉球人。此外,与福建形成对比的是,广州在16世纪20年代亦遭受重大损失。很明显,主要的赢家是福建人和葡萄牙人。满剌加的沦陷事件和16世纪20年代早期的中葡冲突事件,削弱了广州的地位,却间接地使福建人受益。两起事件导致了两个迅速的反应和调整:第一个反应是将贸易活动转而集中到马来半岛的东海岸,进行'流线型'的胡椒运送;第二个反应是加强了葡萄牙人对福建的直接贸易,而且这种贸易往往是绕过广州来进行的。与此同时,福建人保持着同暹罗人的密切合作关系,并设法削弱琉球人贸易网络的势力。
- 赵殿红钱江(校订)
- 关键词:福建人葡萄牙人
- 古代亚洲的海洋贸易与闽南商人被引量:13
- 2011年
- 闽南人,在英语文献中常被拼写为"Hokkiens"。这个族群拥有悠久的航海历史传统。早在公元10世纪初,这批生活在中国东南沿海偏远地区且与外界隔绝的居民,就已经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的异国他乡。根据古代典籍的零星记载,闽南商人在海外积极经商,其足迹遍布北起高丽、南至苏门答腊岛的东西洋各商埠。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闽南商贾开始旅居国外,其中有些人甚至长期在海外侨居。闽南商贾的适应力极强,能很快地适应海外不同的生存环境。不过,他们仍然经常地依靠各种制度化安排的机制来保护或促进其商业利益的发展。闽南商人总是极有创意地建立起各种不同的商业机制,并建构起不同的族群关系网络。除了在日常的商业活动中建立、扩展并涵盖不同方面和层次的关系网络,闽南商人还形成了与其它中国商人群体不同的文化习俗特色。作为近代亚洲早期最具企业开拓精神的商贸群体,闽南商贾在古代亚洲航海贸易史上的表现可圈可点。作为一个边缘化的商业群体,尽管他们在商业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他们在当时海外社会中的地位仍然低人一等。本文拟探讨闽南商人在古代亚洲主要港埠的商业活动,并将讨论的重点放在高丽、九州岛、台湾和马尼拉等地的侨居闽商社区,以及他们所拥有的独特的经贸网络和文化习俗。
- 钱江亚平路熙佳
- 关键词:关系网络
- 德国汉学家帕塔克与中外关系史研究
- 1997年
- 德国汉学家帕塔克与中外关系史研究钱江近十年来,研究古代中外关系史的学者常常会在西方的一些学术刊物或论文集中见到罗德里希·帕塔克(RoderichPtak)教授以德文、葡文或英文发表的有关古代中国海外交通、贸易历史的论文,并为其细密的考证和旁征博引而...
- 钱江
- 关键词:中外关系史德国汉学家贸易史海上贸易
- 台湾学者对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解读——评郑永常《来自海洋的挑战—明代海贸政策演变研究》
- 2008年
- 在中国海洋贸易发展历史的长河中,有明一代无疑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因为如此,中外史家对明朝海外贸易的历史格外重视,所研究的范围和课题几乎囊括或涉及这一领域的各个方面,从明初的郑和下西洋到明中期朝贡贸易的转型与逐渐衰微,从葡、西、荷、英等欧洲早期殖民贸易商人的东来到澳门开埠,从明隆庆年间的福建月港开港到中国私人海商集团的崛起,无所不及。诚然,在过去的这半个多世纪内。
- 钱江
- 关键词:学者海外贸易政策明代郑和下西洋朝贡贸易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