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问模
-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稻麦两熟地区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 1997年
- 麦(油)稻两熟两季田地区的水稻抛秧,由于茬口迟,时间紧,温度高等特点,栽培技术完全有别于冬闲田地区,技术关键在于能否培育出适龄的矮健、带泥、不串根的秧苗。虽然全国各地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尚无一套成熟的模式。
- 郑家国金问模姜心禄
- 关键词:水稻抛秧栽培
- 稻麦两熟地区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研究 Ⅰ育秧方式、软盘育苗叶龄与本田抛栽密度被引量:4
- 1998年
- 针对四川盆地的生态特点及种植制度的需求,研究了稻麦两熟地区水稻抛秧栽培中的育秧方式、软盘育苗播种量和叶龄以及本田抛栽密度、氮素用量及施氮配比等项技术,结果表明,旱地盘育大苗的稻谷产量最高;20g/盘以下(粉嘴谷)的播种量有利于培育壮秧;播期愈迟,秧龄愈短,分蘖株、平均单株带蘖、有效穗、千粒重和产量愈少;抛栽密度与有效穗数、稻谷产量呈正相关。
- 郑家国陈启元金问模张鸿姜心禄
- 关键词:稻麦两熟育秧方式叶龄抛栽密度
- 德阳市实施“施丰乐”抗旱救灾项目取得突出成效被引量:7
- 1998年
- 1998年龙泉山脉再次遭到冬干春旱,导致小春作物严重受害。主要表现为:麦类出苗不好、分蘖减少、群体生长量不足;油菜植株矮小、部分地块出现提前抽苔。为把严重旱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在1997年中江县集凤片区五乡镇万亩“施丰乐”甘薯抗旱救灾取得显著...
- 金问模袁礼勋朱红
- 关键词:小春作物大春作物增产效果
- 旱育秧苗床的化学除草技术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旱育秧苗床的化学除草技术研究郑家国,金问模,姜心禄(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成都610066)旱育秧是在旱地苗床内培育水稻秧苗。由于育苗期内肥水充足,但长期不建水层,因而旱地杂草及水田杂草(如种类)均会大量发生。尽管秧田化学除草剂种类很多,但只针对水田杂草...
- 郑家国金问模姜心禄
- 关键词:旱育秧苗床除草剂杂草药剂防治
- 川西平原稻麦两熟吨粮田杂交中稻“四·四·一”高产栽培技术
- 1991年
- 多年来,川西平原杂交中稻高产栽培的基本技术框架是;以六三系统为主导组合; 3月底—1月初露地育秧(部分田3月下旬两段秧);本田亩施纯氮10公斤左右1亩裁1.5—1.7万穴,基本苗8—9万左右,适时防治病虫。在这样的技术结构条件下,正常年份一般亩产(市亩,下同)500公斤左右,单位面积产量很难有进一步的提高。在目前杂交稻组合没有大的变化条件下,水稻单位面积产量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必须着眼于栽培技术的进一步改革与提高。
- 金问模郑家国
- 关键词:中稻杂交稻
- 矮优S早熟省肥高产的生理基础及其生产利用
- 1991年
- 1987~1989年对江北县种子公司选育的杂交稻新组合矮优S的生理特性及生产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矮优S具有优良的生理基础,不仅生育期短,且对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吸收较少,后期绿色叶面积衰减速度慢,同化叶面积大,光合强度高,干物质向穗部转运率高,粒重优势强.在川西两熟地区种植,可采用小麦(油菜)—水稻—秋作(蔬菜或饲料)三熟制,充分利用晚秋生境,提高稻田经济效益;在川东南低海拔、高温伏旱区种植,采用适期播种,露地一段育秧,可在7月20日前安全齐穗,避开开花期高温危害,保证稳产高产;在海拔800m左右山区种植,因生育期短,早期无需采用保温或增温育秧,后期又可避免连绵阴雨对灌浆结实的影响。
- 金问模吴素芬蓝泰源谭中和郑家国牟跃
- 关键词:水稻杂交稻高产
- 施丰乐高效强力肥在小麦盆栽试验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 1998年
- 施丰乐高效强力肥是一种集营养、调节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强力肥。1997年控制性小区试验和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施用“施丰乐”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一般增幅为7%—10%;在正确施用条件下,对产量构成因素均有明显提高。施用最适剂量每亩(1亩=1/15公顷...
- 袁礼勋金问模
- 关键词:小麦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