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春雨

作品数:6 被引量:5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气候
  • 2篇冬小麦
  • 2篇农业气候
  • 2篇气候区
  • 2篇气候区划
  • 2篇气候生产潜力
  • 2篇小麦
  • 2篇极端气候
  • 1篇生态适宜度
  • 1篇天气发生器
  • 1篇农业气候区划
  • 1篇农业气候资源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事件
  • 1篇气候资源
  • 1篇区划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极端气候事件
  • 1篇极值

机构

  • 6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东北电力设计...
  • 2篇青海省气候中...
  • 1篇中国气象局沈...
  • 1篇重庆市气候中...
  • 1篇气象灾害重点...
  • 1篇青海省气象局
  • 1篇河北省气象科...

作者

  • 6篇郑春雨
  • 5篇丁裕国
  • 4篇申红艳
  • 3篇刘晶淼
  • 1篇程炳岩
  • 1篇江志红
  • 1篇马明亮

传媒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未来气候情景下农业气候生产潜力与评价区划方法研究
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和农业气候区划对于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业气候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以及指导农业合理布局等方面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为了预估气候变化条件下未来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区划的变动,首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随机天气...
郑春雨
关键词:气候生产潜力农业气候区划天气发生器降水
文献传递
极端气候变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9
2008年
着重从观测和模拟研究、极值分布理论和降尺度技术方法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极端气候及其变化的研究进展。限于篇幅,文中略去了相当多的内容,只是非常简要地作了客观评价和展望。
丁裕国郑春雨申红艳
关键词:极端气候事件极值分布
京津冀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的一种动态区划被引量:6
2010年
以京津冀地区的冬小麦农业气候生产潜力为研究对象,根据统计检验聚类方法(CAST)与旋转主分量分析(RP-CA)相结合的气候分类区划新方法,对该区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区划试验,计算验证了理论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从而进一步证明该方法的合理性及可靠性。同时也印证了CAST和RPCA用于气象场分类区划具有等价性和互补性的事实;此外,各分区具有不同的年际变化特征,也表明区划结果是合理的,从而较好地佐证了这一新的分区方法。
刘晶淼申红艳丁裕国郑春雨张文宗
关键词:气候区划
基于气候资源向量的相对气候生产潜力模型研究
2011年
从气候状态向量的观点出发,借助于旋转主分量分析方法,计算各站气候资源向量。在此基础上,将光照、热量、水分等气候环境条件综合为气候资源向量并分别与某种作物的标准生长模式曲线线型建立差异(作物生态适宜度)比较关系,提出一种新的农业气候生产潜力模型。由此得到相对光合生产潜力、相对光热生产潜力和相对气候生产潜力,从而改进了原有的经典计算方法。试验表明,这种改进后的相对生产潜力,具有普遍性和可比较性,适合于对某一种作物在不同地区估算产量的比较。
申红艳刘晶淼丁裕国马明亮郑春雨
关键词:生态适宜度
基于PCA-TOPSIS方法的河北省冬小麦气候适宜性评价被引量:6
2009年
应用基于PCA-TOPSI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方法对河北省冬小麦的热量和水分气候资源进行了评价和区划。结果表明,根据冬小麦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可将河北省大致分为4个区:河北省南部为最适宜区,水、热资源配合较好;其次为中部和环渤海地区,水、热资源相对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再次为东北部地区,水分资源尚可,但热量资源匮乏;最后为北部和西北部地区,水、热资源都较差,最不适宜冬小麦的生长发育。
郑春雨刘晶淼丁裕国江志红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TOPSIS法农业气候资源冬小麦区划
极端气候对平均气候变化的非线性响应及其敏感性试验被引量:2
2013年
平均气候与极端气候两者发生的概率具有密切联系。从理论和观测事实两方面证明一地平均气候与其极端气候的对应概率存在着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假定气候变量有对称概率分布和非对称概率分布两种状况,从理论上证明,平均气候变化前后所对应的极端气候概率具有非线性变化;通过对若干个代表站及气候场资料的平均值与所对应极值概率计算结果,证明理论符合观测事实。进一步借助于数值试验考察了概率分布模式的各个参数之变化对极端气候概率的影响。根据观测事实的举例,也表明了不同概率分布条件下,基本上都有如此变化规律。
程炳岩丁裕国郑春雨申红艳
关键词:极端气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