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璇璇

作品数:7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清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肝炎
  • 2篇病毒
  • 1篇单胞菌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类
  • 1篇血浆
  • 1篇血清AFP
  • 1篇血清同型
  • 1篇血清同型半胱...
  • 1篇血清胱抑素
  • 1篇血清胱抑素C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相关参...
  • 1篇血压
  • 1篇药性分析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第10...

作者

  • 7篇邵璇璇
  • 4篇贾建安
  • 3篇管世鹤
  • 2篇杨凯
  • 2篇蔡心安
  • 2篇陈治东
  • 2篇程婉秋
  • 1篇王伦善
  • 1篇鲍继鹏
  • 1篇张浩

传媒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HBV-DNA检测试剂的性能评估与室内质控数据评价被引量:6
2017年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文件,对临床检验使用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检测试剂盒定量结果的精密度、正确度、定量限、线性范围及抗污染性进行评价。同时用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试剂盒检测2016年3月~8月两个批号的质控血清HBV-DNA,并计算质控结果、标准曲线斜率、截距和相关系数的均值()、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其中批内、批间精密度CV分别为1.08%~4.41%、2.17%~2.74%,达到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国家标准及《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中基因扩增检验项目分析性能标准(CV≤5%)。参加2016年卫生部室间质评结果总体平均偏倚为2.03%,准确度符合卫生部质评要求。相关系数r=0.999 9,>0.98,线性关系符合要求。定量限结果符合±0.5个对数数量级的要求(评价中至少22次为阳性)。本室2016年3月~8月测定的室内质控物结果对数的累积均值(±2s)为4.34(4.20~4.44),符合参考范围要求。经验证,实时荧光定量PCR HBV-DNA检测试剂盒的各项性能指标以及室内质控结果满足《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要求,可以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报告。
邵璇璇管世鹤杨凯陈治东程婉秋
关键词:HBV-DNA室内质控
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在早期高血压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6
2015年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U-m Alb)、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高血压肾病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高血压肾病组)、67例高血压无明确肾病患者(高血压无明确肾病组)和44例该院同期健康体检合格者(对照组)分别检测Cys C、U-m Alb和Hcy水平,使用SPSS 17.0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肾病组Cys C、U-m Alb和Hcy水平均显著地高于高血压无明确肾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无明确肾病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项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高血压肾病患者早期的诊断敏感性。结论 U-m Alb、Cys C和Hcy在高血压肾病早期显著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高血压肾病敏感的指标,联合检测对于监测早期高血压肾病的发生和病情发展有重要临床价值。
黄其峰王伦善贾建安邵璇璇
关键词:高血压肾病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BV感染者DNA载量分层与血小板相关参数关系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通过对性别、年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等因素与血小板(PLT)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PLT参数变化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确诊为HBV感染的无症状乙肝患者的HBV DNA载量及PLT参数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年龄、不同HBV DNA载量对PLT和PCT计数有显著影响。其中与相同年龄组的健康组相比,HBV感染者PLT和血小板比容(PCT)计数显著降低,并以高龄组(>45岁)变化最为显著。PLT和PCT伴随HBV DNA载量的的升高呈现显著降低趋势。同时,相关性分析表明HBV感染者高龄组的PLT和PCT计数与HBV DNA载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PLT和PCT在高于45岁的HBV感染者中随着HBV DNA载量的升高而降低,其变化幅度对判断HBV的复制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邵璇璇贾建安吴黎黎黄其峰管世鹤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DNAPLT
42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部位分布及耐药率,为减少和控制院内感染及临床合理选择抗菌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Expression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获得1 165株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28株,检出率为36.74%;82.00%的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自痰与咽拭子,41.44%分离自干部病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多黏菌素B敏感率最高(100.00%),其次为美罗培南(59.8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9.70%)和亚胺培南(57.1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检出率较高,主要分布在老干部病区。易感因素为患者病情严重、住院时间较长、免疫功能低下、大量使用抗菌剂等。铜绿假单胞菌表现为高度和多药耐药,建议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抗感染治疗。
邵璇璇贾建安鲍继鹏蔡心安
关键词:假单胞菌铜绿抗药性抗菌药
肝癌患者血清乙肝病毒e抗原与肝细胞HBV cccDNA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与患者癌及癌旁组织内HBV DNA、cccDNA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2015年解放军第105医院96例接受肝癌切除术HBV相关HCC患者血清及其癌和癌旁组织,用荧光探针法检测HBV DNA和cccDNA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eAg水平,比较不同感染阶段HCC患者[HBeAg(+)/HBeAb(-)组、HBeAg(﹢)/HBeAb(﹢)组及HBeAg(-)/HBeAb(﹢)组]血清及组织HBV DNA水平及cccDNA的差异,分析HBeAg与肝细胞HBV DNA及cccDNA的关系,并使用血清学指标构建HBV DNA及cccDNA回归模型。结果 HBeAg(+)/HBeAb(-)组血清HBV DNA[(5.5±1.1)log10U/mL]、癌旁组织HBV DNA[(7.0±1.5)log10U/106cells]及cccDNA[(5.4±1.3)log10U/106cells]水平高于HBeAg(-)/HBeAb(+)组[(4.5±1.0)log10U/mL、(5.7±1.0)log10U/106cells、(4.2±0.9)log10U/106cel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HBeAg与癌旁组织HBV DNA(r=0.476,P<0.05)和cccDNA(r=0.549,P<0.05)存在相关性。不同TNM分期HCC患者HBeAg与癌旁组织内HBV DNA及cccDNA均相关(P<0.05)。使用血清学指标构建的回归模型预测癌旁组织HBV DNA及cccDNA的变化R2值分别为0.549及0.542(P<0.05)。结论肝癌患者血清HBeAg与癌旁组织中HBV DNA及cccDNA存在相关性,且不受分期影响,血清学指标回归模型可用于肝癌患者组织HBV DNA及cccDNA的辅助监测。
王玲张曼邵璇璇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乙肝病毒E抗原共价闭合环状DNA
血清AFP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AFP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等级的关系,评估血清AFP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7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已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住院患者286例,另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本院门诊体检中心体检合格健康成人1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CHB患者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血液学指标检测PLT、ALT、AST、TBil、Alb、Glo、ALP、GGT、AFP、HBV DNA、HBs Ag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AFP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和分析;血清AFP水平预测肝纤维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结果 286例CHB患者中肝纤维化分级S0 19例、S1 156例、S2 52例、S3 39例、S4 20例,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AFP水平与肝纤维化分级呈正相关(r=0.373,P<0.000 1);CHB患者血清AFP水平为2.89(1.87~5.59)ng/ml,健康对照组AFP水平为2.11(1.21~3.1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7)。CHB非显著纤维化患者血清AFP水平为2.51(1.70~3.81)ng/ml,显著纤维化患者AFP水平为4.17(2.42~14.0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 9);CHB患者血清AFP水平与ALT、AST等肝功能指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3、0.419,P值均<0.000 1),且与HBV DNA呈正相关(r=0.231,P<0.05)。此外,AFP水平与HBs Ag无明显相关性(r=0.154,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CHB患者血清AFP水平与APRI评分呈正相关(r=0.342,P<0.000 1);ROC曲线评估CHB患者血清AFP水平预测肝纤维化临床价值,截断值为3.8 ng/ml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4.92%和37.41%,95%可信区间2.03~8.00 ng/ml,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674(P<0.000 1)。结论 CHB患者血清AFP水平随着肝纤维化等级升高而逐渐增高,具有评估肝脏显著性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程婉秋管世鹤张浩杨凯陈治东邵璇璇
关键词:肝硬化甲胎蛋白类
脑梗塞患者血浆D-D与FDP水平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D-D)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水平,探讨二者对于急性脑梗塞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塞患者36例,分别...
贾建安蔡心安邵璇璇
关键词:FDP急性期急性脑梗塞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