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篇结核
  • 4篇CT表现
  • 2篇真菌感染
  • 2篇真菌性
  • 2篇诊断显像
  • 2篇显像
  • 2篇临床病理
  • 2篇临床病理分析
  • 2篇疾病特征
  • 2篇肺癌
  • 2篇肺癌患者
  • 2篇肺部
  • 2篇肺部真菌
  • 2篇肺部真菌感染
  • 2篇肺疾病
  • 2篇癌患者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CT表现特征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邱万成
  • 4篇周新华
  • 4篇吕岩
  • 4篇李成海
  • 4篇周震
  • 4篇赵春生
  • 4篇王东坡
  • 4篇贺伟
  • 2篇赵泽钢
  • 2篇宁锋钢
  • 2篇陈步东
  • 2篇李亚威
  • 1篇芦树全
  • 1篇徐冬
  • 1篇过丽芳
  • 1篇王仁贵
  • 1篇姜继国
  • 1篇王名声

传媒

  • 4篇结核病与胸部...
  • 2篇中国防痨杂志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特征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特征,并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菌学,以及临床确诊的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CT表现特征,根据并发真菌感染的种类将患者分为曲霉菌组(61例)、念珠菌组(48例)、隐球菌组(3例),总结比较组间CT表现特征。结果肺结核并发常见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曲霉菌组54.4%(61/112)、念珠菌组42.9%(48/1t2)、隐球菌组2.7%(3/112)。其中曲霉菌组与念珠菌组比较,各项临床症状(咳嗽、咯痰、发热、咯血丝痰、胸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o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的CT表现常见斑片影96例(85.7%)、结节影95例(84.8%)、空洞影93例(83.0%)、树芽征改变74例(66.1%)、磨玻璃样密度影60例(53.6%)。念珠菌组与曲霉菌组肺部感染病灶累及肺叶较广,且曲霉菌组累及3个肺叶以上者(98.0%,47/48)明显多于念珠菌组(80.3%,4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7.91,P=0.005)。曲霉菌组在斑片影(93.4%,57/61)、空洞影(93.4%,57/61)、磨玻璃样密度影(63.9%,39/61)表现上较念珠菌组(77.1%,37/48;72.9%,35/48;39.6%,19/48)多见,而念珠菌组以树芽征(79.2%,38/48)、段性或大叶性实变影(39.6%,19/48)较曲霉菌组(59.0%,36/61;3.3%,2/61)多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06,P=0.014;x。=8.60,P=0.003;x2=6.40,P=0.011;x2=5.00,P=0.025;x2=22.76,P=0.000)。曲霉菌组中93.4%(57/61)的感染者可见曲菌球表现,其中37例为典型曲菌球。隐球菌组仅3例,均可见结节影,多位于胸膜下,且1例结节内可见内壁光滑的空洞。结论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有一定CT表现特征,CT扫描显示的�
过丽芳贺伟王仁贵李成海周新华吕岩周震王东坡赵春生邱万成
关键词:结核肺疾病真菌性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胸部疾病中的应用
2011年
数字化影像设备的后处理功能使影像信息充分得到利用,通过后处理技术,可以得到多个观察面、立体的、接近解剖、仿真的、多彩的、动态的、更形象和直观的影像学信息。随着PACS的应用于临床,临床医师可以直接观察到这些后处理的影像信息。本文结合我院病种特点就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作简洁阐述。
芦树全邱万成
关键词:后处理技术胸部疾病数字化影像设备影像信息后处理功能
实践中GE八通道头颈线圈故障分析
目的:在MRI检查工作中由于检查部位的不同更换线圈频率较高,GE八通道头颈线圈在检查中应用频率最多,出现故障概率相应也较大,GE八通道头颈线圈有上下两个部分由4个短接柱(4固定柱)及对应的座连接一个MR信息接收单元,在检...
邱万成王名声
1.5TMR不同b值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肺内实性病变鉴别中的优化
2012年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中不同b值在肺内实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优化。方法收集我院肺内病变60例。其中恶性病变32例,良性病变28例。应用呼吸门控技术,在相同扫描参数下,激励次数(NEX)8次,采用三组不同b值分别等于(500s/mm2;800s/mm2;1000s/mm2)进行胸部DWI序列扫描。测量并分析三组ADC值特点及不同b值对影像质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的影响。结果在复杂的肺内病变影像中,采用不同b值时,ADC值测量结果呈现出逐步下降趋势,影像质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存在差异,ADC值测量结果均具有诊断价值。其中选择b=1000s/mm2时,最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结论在1.5T场强下,应用上述参数及呼吸门控技术,在激励次数为8次,b=1000s/mm2时,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636,其敏感度为61.5%,特异度为71.9%,最具有临床诊断意义,优于其它两种方案,未产生严重的磁敏感性伪影,但信噪比有所下降,仍可以清晰显示感兴趣区域的组织及病变形态。
徐冬姜继国邱万成
关键词:DWIB值
71例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的CT表现特征及临床病理分析
2017年
目的分析肺结核并发肺癌的CT表现特征及病理类型。方法选取2011年3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临床及CT扫描资料齐全的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肺结核通过痰涂片或痰培养、CT扫描、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治疗动态观察综合确诊;肺癌通过痰检癌细胞、支气管镜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胸腔镜及手术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确诊。观察分析研究对象的CT表现特征及病理类型分布情况。结果7l例研究对象中,非活动性肺结核45例,活动性肺结核26例;并发腺癌32例、鳞癌3l例、小细胞肺癌8例。活动性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中鳞癌构成比(50.O%,13/26)高于腺癌(38.5%,10/26)和小细胞肺癌(11.5%,3/26);非活动性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中腺癌构成比(48.9%,22/45)高于鳞癌(40.O%,18/45)和小细胞肺癌(11.1%,5/45),但两组患者不同病理分型肺癌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O.20,P=-0.904)。研究对象肺癌与肺结核病灶出现部位位于同侧者占74.6%(53/71),不同侧者占25.4%(1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5l,P〈0.01);位于同侧同叶者占56.3%(40/71),同侧不同叶者占18.3%(13/71),不同侧者占25.4%(18/71),病灶位于同叶者的构成比明显高于位于同侧不同叶者及位于不同侧者(X2=27.51、16.69,P值均〈O.01)。研究对象肺癌CT表现按部位分型包括中心型24例(33.8%),其中,按病理分型分为小细胞癌8例(33.3%,8/24)、腺癌1例(4.2%,1/24)、鳞癌15例(62.5%,15/24);周围型肺癌47例(66.2%),其中,按病理分型分为腺癌3l例(66.0%,31/47)、鳞癌16例(34.O%,16/47);不同病理分型在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
李成海邱万成周新华吕岩贺伟赵春生陈步东王东坡周震宁锋钢赵泽钢李亚威
关键词:结核诊断显像疾病特征
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特征分析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特征,并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菌学,以及临床确诊的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CT表现特征,根据并发真菌感染的种类将患者分为曲霉菌组(61例)、念珠菌组(48例)、隐球菌组(3例),总结比较组间CT表现特征。结果肺结核并发常见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曲霉菌组54.4%0(61/112)、念珠菌组42.9%(48/112)、隐球菌组2.7%(3/112)。其中曲霉菌组与念珠菌组比较,各项临床症状(咳嗽、咯痰、发热、咯血丝痰、胸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的CT表现常见斑片影96例(85.7%)、结节影95例(84.8%)、空洞影93例(83.0%)、树芽征改变74例(66.1%)、磨玻璃样密度影60例(53.6%)。念珠菌组与曲霉菌组肺部感染病灶累及肺叶较广,且曲霉菌组累及3个肺叶以上者(98.0%,47/48)明显多于念珠菌组(80.3%,4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1,P=0.005)。曲霉菌组在斑片影(93.4%,57/6i)、空洞影(93.4%,57/61)、磨玻璃样密度影(63.9%,39/61)表现上较念珠菌组(77.1%,37/48;72.9%,35/48;39.6%,19/48)多见,而念珠菌组以树芽征(79.2%,38/48)、段性或大叶性实变影(39.6%,19/48)较曲霉菌组(59.0%,36/61;3.3%,2/61)多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06,P=0.014;X^2=8.60,P=0.003;X^2=6.40,P=0.011;X^2=5.00,P=0.025;X^2=22.76,P=0.000)。曲霉菌组中93.4%(57/61)的感染者可见曲菌球表现,其中37例为典型曲菌球。隐球菌组仅3例,均可见结节影,多位于胸膜下,且1例结节内可见内壁光滑的空洞。结论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有一定CT表现特征,CT扫描显示的�
过丽芳贺伟王仁贵李成海周新华吕岩周震王东坡赵春生邱万成
关键词:结核肺疾病真菌性X线计算机
71例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的CT表现特征及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分析肺结核并发肺癌的CT表现特征及病理类型。方法选取2011年3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临床及CT扫描资料齐全的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肺结核通过痰涂片或痰培养、CT扫描、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治疗动态观察综合确诊;肺癌通过痰检癌细胞、支气管镜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胸腔镜及手术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确诊。观察分析研究对象的CT表现特征及病理类型分布情况。结果71例研究对象中,非活动性肺结核45例,活动性肺结核26例;并发腺癌32例、鳞癌31例、小细胞肺癌8例。活动性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中鳞癌构成比(50.0%,13/26)高于腺癌(38.5%,10/26)和小细胞肺癌(11.5%,3/26);非活动性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中腺癌构成比(48.9%,22/45)高于鳞癌(40.0%,18/45)和小细胞肺癌(11.1%,5/45),但两组患者不同病理分型肺癌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P=0.904)。研究对象肺癌与肺结核病灶出现部位位于同侧者占74.6%(53/71),不同侧者占25.4%(1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51,P〈O.01);位于同侧同叶者占56.3%(40/71),同侧不同叶者占18.3%(13/71),不同侧者占25.4%(18/71),病灶位于同叶者的构成比明显高于位于同侧不同叶者及位于不同侧者(X^2=27.51、16.69,P值均〈0.01)。研究对象肺癌CT表现按部位分型包括中心型24例(33.8%),其中,按病理分型分为小细胞癌8例(33.3%,8/24)、腺癌1例(4.2%,1/24)、鳞癌15例(62.5%,15/24);周围型肺癌47例(66.2%),其中,按病理分型分为腺癌31例(66.0%,31/47)、鳞癌16例(34.0%,16/47);不同病理分型在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
李成海邱万成周新华吕岩贺伟赵春生陈步东王东坡周震宁锋钢赵泽钢李亚威
关键词:结核诊断显像疾病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