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雅尹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改进关键链挣值技术在软件工程及集成项目进度控制中运用探讨被引量:5
- 2019年
- 软件工程及集成项目由于既包含软件开发又涵盖硬件施工等工序,其进度控制一直是施工单位、业主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关键链项目管理通过设置缓冲区将进度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对此类项目的软、硬件工序进行分层分类管理,相较于传统的进度管理方法有天然的优势。在借鉴关键链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挣值法,提出改进的关键链挣值技术。该方法借鉴PERT法,采用未消耗缓冲区、完全消耗缓冲区和最可能消耗缓冲区三种情况确定计划工期,将关键链项目工期转化为传统挣值法可以应用的工期,同时对缓冲区消耗监控方法加以改进,在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上对项目进度进行控制,提高了工期监控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并进行了实例验证。
- 胡维涛邓雅尹马成前
- 关键词:软件工程关键链挣值进度控制
- 原发性皮肤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道被引量:1
- 2016年
- 皮肤Merkel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少见的原发于皮肤的高侵袭性疾病。1972年Joker描述了一种原发性皮肤肿瘤,命名为管状癌。由于缺乏特征性症状,易误诊为恶性黑色素瘤、鳞状细胞癌或一些上皮良性肿瘤等。本文就该病的临床发生、诊治经过,探讨其组织形态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
- 邓雅尹袁静萍
- 关键词:皮肤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
- 男性乳腺浸润性筛状癌1例被引量:7
- 2014年
- 患者男性,71岁,因右乳腺肿块1周就诊。检查:乳晕下可触及-2cm×1cm大小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欠光滑,无压痛,乳头无溢液,稍内陷,皮肤无破溃乳头。门诊彩超提示:右侧乳腺实质性包块,双侧乳腺增生,乳腺穿刺组织活检提示为乳腺癌,遂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 袁修学袁静萍杨月红谢永辉邓雅尹梅启慧
- 关键词:乳腺肿瘤浸润性筛状癌病例报道
-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黏液亚型)2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黏液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乳腺黏液亚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中、老年女性,均以发现乳腺肿块就诊。组织学显示,肿瘤细胞呈微乳头状,漂浮在黏液中,瘤细胞外周有一透明的腔隙。免疫组化:Her-2(3+),腺体外周EMA(+),ER、PR和EGFR(-),Ki-67增殖指数为30%。Her-2的FISH检测结果为(+)。结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黏液亚型)是一种罕见的预后差的乳腺恶性肿瘤,需要与乳腺单纯型黏液癌进行鉴别,依据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明确诊断。
- 袁修学杨月红梅启慧聂秀郭涛邓雅尹袁静萍
- 关键词: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
- 肌间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3例肌间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观察和分析其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3例均为男性,年龄50~68岁,平均61岁。肿块位于上臂和后枕部肌肉间。肿瘤大体边界清楚,有薄包膜;切面呈灰黄至灰白色,黏液样。组织学形态以成熟脂肪组织、增生的梭形细胞或星状细胞、黏液样及纤维化间质等为主要成分,在不同区域以不同的比例7昆杂构成;梭形细胞或星状细胞伸出细长分枝状胞质突起是其形态特征之一,无细胞异型性和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示梭形细胞CD34、bcl-2和vimentin强(+),desmin、SMA、CK和EMA(-);其中1例S-100灶性(+);Ki-67阳性率〈1%。结论肌间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是一良性肿瘤,其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免疫组化表型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 袁修学袁静萍杨月红邓雅尹罗波
- 关键词:病理特征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