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代英
- 作品数:70 被引量:38H指数:5
- 供职机构: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模拟热堆热管取热与热电转换演示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热堆热管取热与热电转换演示系统及其设计方法,系统包括:感应加热模拟热堆结构,包括感应加热体和感应加热线圈,用于模拟热堆产生热量;多个热管,一端与感应加热体连接,用于取出并传输由感应加热模拟热堆结构产生...
- 罗晓光邓代英陈思员胡龙飞俞继军艾邦成
- 多尺度微结构纤维复合材料烧蚀机理与建模
- 新型多尺度微结构纤维复合防热材料氧化烧蚀,热解炭化与传热机理显示了与传统碳基,硅基及炭化热解复合材料不同的独特行为。本文在分析经典热化学平衡烧蚀及热平衡方法的基础上,对新型复合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烧蚀动力学行为,复杂组分热...
- 罗晓光邓代英俞继军洪长青艾邦成
- 关键词:多尺度微结构烧蚀机理
- 树脂基烧蚀材料细观传热特性预测被引量:6
- 2017年
- 低密度树脂基烧蚀材料在近年来的深空探测等航天器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地提高其隔热能力,需要对其传热机理进行分析,尤其是基于细观尺度的传热分析可以更好地探究其传热机理。依据对树脂基烧蚀材料的细观结构观测和统计分析,建立了不同尺度的单胞理论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进行比较,给出参数化影响规律。同时,建立了有限元随机模型,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并给出了基于有限元的参数化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建立的单胞理论模型与实验值的误差,对于两种树脂基烧蚀材料,分别为12%和7.6%左右,从而验证了建立的理论模型的正确性;随机模型所得导热系数值与实验值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随机模型的正确性。所建模型和参数化分析所得规律对于树脂基烧蚀材料隔热性能的提高和加工工艺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 高俊杰俞继军韩海涛邓代英
- 关键词:树脂基烧蚀材料导热系数单胞模型
- 树脂基材料考虑物性及微结构演化的传热特性确定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基材料考虑物性及微结构演化的传热特性确定方法,从气动加热后的材料不同位置切取材料样品,得到材料密度的值,从而计算得到不同位置样品的热解度,基于热解度计算得到不同热解度下基体物性。同时对不同位置的材料样品...
- 高俊杰邓代英罗晓光韩海涛俞继军
- 防热材料烧蚀氧化物高温粘度的定量表征方法及装置
- 本说明提供了一种防热材料烧蚀氧化物高温粘度的定量表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获取模型驻点的温度,平均烧蚀速率,计算模型材料表面的烧蚀氧化物平均厚度,获取高温高速气体来流对球头柱模型表面产生的热流密度,恢复焓,来流压...
- 邓代英俞继军罗晓光陈思员聂榕序
- 二硼化锆-碳化硅复合材料氧化层非线性演变计算方法
- 二硼化锆‑碳化硅复合材料氧化层非线性演变计算方法,(1)对二硼化锆‑碳化硅复合材料实验样品进行不少于3个保温时间段的等温氧化实验;(2)将待实验样品冷却至室温后加工获得剖面或者截面结构,干燥保存并防止氧化层发生脱落;(3...
- 罗晓光邓代英张赢俞继军陈思员艾邦成
- 文献传递
- 一种热管疏导耦合主动发汗冷却自适应防热结构
-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管疏导耦合主动发汗冷却自适应防热结构,其中:主动冷却发汗多孔结构和热管式疏导防热结构机械连接,热管式疏导防热结构腔体内部嵌入工质贮存结构单元;在气动加热条件下,热管式疏导防热结构将外壁面气动加热热量均匀输...
- 罗晓光宋立业聂榕序邓代英胡龙飞高俊杰陈思员俞继军艾邦成
- 一种基于烧蚀后退量补偿的烧蚀地面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烧蚀后退量补偿的烧蚀地面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属于航空航天飞行器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采集试验过程中被测模型受热响应视频,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捕捉模型表面边界,获取表面边界移动变化动态信息辨识得到被测模型的表面...
- 罗晓光俞继军邓代英陈思员艾邦成陈连忠
- 适用于高热阻材料的热边界值辨识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高热阻材料的热边界值辨识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步骤1,为边界点分配初始热边界值,得到初始待辨序列;步骤2,根据初始待辨序列计算初始全程温度响应,调整初始待辨序列中待修正的初始热边界值,得到手动...
- 聂榕序邓代英宋立业罗晓光刘文君陈思员俞继军
- 关于高超声速飞行器新热障的认知与探讨被引量:2
- 2023年
- 未来高超声速飞行器向更远的航程、更快的速度等航空航天技术融合的方向发展,不断突破飞行速度边界、巡弋空间边界。飞行速度不断提高,热载荷越来越严酷,同时防热结构多功能一体化设计的需求以及结构质量强约束等新的特点对热防护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针对这些全新的挑战,热防护呈现出新的特点和需求,防热需求发生重大变化,已有技术和现有设计手段存在明显不足,对相关科学问题的认知存在明显缺失,亟待探索新的技术途径。基于此,提出新热障的概念,分析了长时间加热、非烧蚀热防护、精细化热环境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新热障问题的具体内涵和重要发展方向,回顾了热防护技术正在探索的新方向和新方法,包括低烧蚀/非烧蚀技术、系统基因组材料设计方法、疏导式创新热防护技术等,认为解决新热障是一个突破现有热防护技术极限的科学技术问题,需要通过多途径联合、多方法综合、多学科交叉突破这一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瓶颈问题,从精细化热环境预示与热环境控制、多尺度热防护材料性能预示、全新的防隔热材料设计途径、创新的热结构等方面入手,探索飞行器新热障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并对相关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 艾邦成陈思员陈智苗文博罗晓光邓代英韩海涛俞继军
- 关键词: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热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