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用药
  • 2篇注射液
  • 1篇单胞菌
  • 1篇丁胺
  • 1篇毒性
  • 1篇多巴
  • 1篇多巴酚丁胺
  • 1篇药师
  • 1篇药物
  • 1篇药性分析
  • 1篇叶酸
  • 1篇用药史
  • 1篇嗜麦芽窄食单...
  • 1篇顺铂
  • 1篇四氢叶酸
  • 1篇四氢叶酸钙
  • 1篇尿嘧啶
  • 1篇配伍
  • 1篇配伍稳定性
  • 1篇前列地尔

机构

  • 5篇包头医学院第...
  • 1篇包头医学院

作者

  • 5篇牛慧云
  • 5篇边慧
  • 4篇杜志强
  • 4篇靳瑞娟
  • 2篇任志生
  • 1篇武希强
  • 1篇王继平
  • 1篇刘燕
  • 1篇于敬达
  • 1篇王全哲

传媒

  • 2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包头医学
  • 1篇中国药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临床药师对前列地尔注射液临床不合理使用的干预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对其不合理使用提出具体干预措施,以促进该药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对2013年本院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汇总分析,利用质量管理工具对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药品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发现前列地尔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不合理和仍需改进的几点问题。结论:临床药师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促使前列地尔注射液安全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王继平牛慧云靖懞伊靳瑞娟边慧
关键词:前列地尔临床药师干预
顺铂、氟尿嘧啶混合配置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确定顺铂与氟尿嘧啶混合配置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为临床配伍使用该2种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模拟顺铂、氟尿嘧啶临床常用给药浓度,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配置顺铂与氟尿嘧啶,使其浓度分别为600μg/mL和1 000μg/mL,混合液在配置后0 h、1 h、2 h、4 h、6 h、8 h取样,测定其pH值、溶液澄明度变化,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变化。结果:顺铂与氟尿嘧啶混合配置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8 h内溶液澄清,有黑色结晶沉淀析出,pH值稳定;氟尿嘧啶含量无明显变化,顺铂含量1 h后下降9.63%,8 h下降50.18%。结论:顺铂与氟尿嘧啶混合配置于0.9%氯化钠溶液中稳定性较差;顺铂含量下降明显,平均每1 h下降6.3%。
杜志强武希强牛慧云任志生靳瑞娟边慧
关键词:顺铂氟尿嘧啶氯化钠注射液稳定性
2018—2022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布的特征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综合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住院患者分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细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通过Whonet 5.6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8—2022年共分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38株,分离率由4.09%上升至6.42%,呈逐年上升趋势。分离菌株主要来自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84.47%。样本主要来源是痰液和肺泡灌洗液,分别占89.95%和5.71%。分离率前3位的临床科室为呼吸科(162株,36.98%)、重症医学科(69株,15.75%)和老年病科(38株,8.68%)。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和氯霉素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13%、8.22%、11.45%和17.12%,5年间耐药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39.01%),且2021—2022年呈现上升趋势,及耐药率波动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率逐年增高,且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出现波动,临床治疗中应加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预防与控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牛慧云杜志强王全哲赵文渊边慧于敬达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率耐药性抗菌药物
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排泄延迟1例被引量:1
2017年
大剂量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8~12 g/m^2化疗是骨肉瘤化疗方案重的组成部分,1972年Jaffe开始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晚期骨肉瘤,使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10%~20%上升到60%~76%。
杜志强牛慧云任志生靳瑞娟边慧
关键词:大剂量甲氨蝶呤METHOTREXATE四氢叶酸钙全身毒性用药史
乌拉地尔和多巴酚丁胺的配伍稳定性考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考察乌拉地尔与多巴酚丁胺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乌拉地尔注射液与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按临床用药浓度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在不同配伍时间乌拉地尔和多巴酚丁胺的含量,同时考察配伍溶液的pH和外观。结果在12 h内,2种药物配伍后的含量、pH及外观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乌拉地尔注射液和多巴酚丁胺注射液12 h内的配伍性质稳定,临床可配伍使用。
牛慧云杜志强刘燕靳瑞娟边慧
关键词:乌拉地尔多巴酚丁胺配伍稳定性合理用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