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惠民
-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棉酚联合榄香烯对Lewis肺癌细胞抑制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棉酚联合榄香烯对Lewis肺癌细胞的抑制效应,为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依据。方法以不同浓度的棉酚、榄香烯单独及联合作用于Lewis肺癌细胞株(LLC),在24h末,ATP溶液(Caymen Chemicals,St Louis,MO)添加在细胞中,应用ATP水平测定板测定LLC细胞的ATP表达水平。分别测定单纯LLC细胞、单纯应用棉酚、单纯应用榄香烯以及选取合适的浓度进行联合用药后对LLC细胞ATP表达水平的影响,对ATP数据分别进行计算,分析判断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榄香烯浓度为5.0μg/ml对Lewis肺癌细胞的抑制率(57.3%)效果明显高于2.5μg/ml(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棉酚浓度为3.0μg/ml和4.0μg/ml时,其对Lewis肺癌细胞的抑制效果明显高于其他浓度,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特别是当棉酚浓度为4.0μg/ml对Lewis肺癌细胞的抑制效果较佳,为73.2%。显著高于1.0μg/ml(21.3%),2.0μg/ml(63.2%),3.0μg/ml(70.3%)。而棉酚浓度为3.0μg/ml时对Lewis肺癌细胞的抑制率(70.3%),显著高于1.0μg/ml(21.3%),2.0μg/ml(63.2%)。棉酚浓度为2.0μg/ml时对Lewis肺癌细胞的抑制率(63.2%),显著高于1.0μg/ml(21.3%),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榄香烯浓度为2.5μg/ml时,联合棉酚浓度3.0μg/ml抑制率为(89.6%)和4.0μg/ml抑制率为(92.0%)时,其效果明显高于棉酚浓度1.0μg/ml抑制率为(21.6%)和2.0μg/ml抑制率为(80.1%),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特别是榄香烯联合棉酚浓度为4.0μg/ml抑制率为(92.0%),对Lewis肺癌细胞的抑制效果最佳,明显高于其他浓度组。榄香烯浓度为5.0μg/ml时,联合棉酚浓度3.0μg/ml抑制率为(81.1%)和4.0μg/ml抑制率为(90.0%)时,其效果明显高于棉酚浓度1.0μg/ml抑制率为(69.2%)和2.0μg/ml抑制率为(76.2%),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特别是榄香烯联合棉酚浓度为4.0μg/ml抑制率为(90.0%),对Lewis肺癌细胞的抑制效果最佳,明显高于其他浓度组。结论棉酚、榄�
- 贾东辉宗围高茹文诗伟赵惠民戎雪冰
- 关键词:棉酚榄香烯LEWIS肺癌细胞
- 直肠癌组织中TRAIL、DcR1、DR4、caspase3与bcl-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TRAIL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不损伤正常组织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8例直肠癌及其癌旁组织,14例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TRAIL及DcR1、DR4受体、caspase3、bcl-2在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合其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RAIL、DcR1、DR4、caspase3与bcl-2在正常直肠黏膜、癌旁6cm组织、癌组织上皮中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TRAIL、DcR1、DR4、caspase3、bcl-2癌组织上皮与正常直肠黏膜阳性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RAIL、DcR1、DR4、bcl-2在癌组织上皮与癌旁6cm组织上皮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TRAIL、DcR1、DR4、caspase3与bcl-2在正常直肠黏膜与癌旁6cm组织上皮中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RAIL与bcl-2高中分化癌组织中与低分化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DcR1、DR4、caspase3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TRAIL、DcR1、DR4、caspase3与bcl-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分期、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及组织类型无关(P>0.05)。结论DcR1、DR4、caspase3、bcl-2与TRAIL作用机制相关,其中DcR1与bcl-2可能是抑制因素,而DR4、caspase3是TRAIL作用环节的关键指标。
- 郝建军温实王宏力赵惠民党惠高茹
- 关键词:直肠肿瘤
- Tiam1、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研究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并探讨它们与NSCL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用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确诊的71例NSCLC癌组织和16例肺良性病变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组织中的Tiam1和VEGF的表达,并对CD34表达阳性血管进行微血管密度计数(MVO)。结果Tiam1和VEGF在71例NSCL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67.6%,在肺良性病变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18.8%,两者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Tiam1、VEGF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脑转移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NSCLC和肺良性病变的MVD值分别为47±10和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m1、VEGF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Tiam1和VEGF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NSCLC的血管生成、侵袭、脑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两者有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新的治疗途径。
- 李红方郝玉增赵惠民温实
- 关键词: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CD34非小细胞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