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峥
- 作品数:23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癌患者Lipocalin-2、MMP-9表达的临床意义与应用
- 马小刚杨晓光赵峥
- 肺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致死率居恶性肿瘤之首。外科手术及化疗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而寻找与该疾病发展相关性好、检测方法简便快捷的理化指标用以评价疗效及预后是非常有必要的。课题对临床原发性肺癌与Lipocalin-2、...
- 关键词:
- 关键词:肺癌肿瘤治疗
- 食管癌病人血清中miR-33a-5p和SIRT6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血清微小RNA-33a-5p(miR-33a-5p)、沉默信号调节蛋白6(Sirtuin6,SIRT6)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食管癌初诊病人123例(食管癌组),食管炎病人94例(良性病变组),同期体检健康者72例(对照组);收集食管癌病人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三组血清中miR-33a-5p、SIRT6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食管癌病人血清miR-33a-5p、SIRT6 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TargetScanHuman网站预测miR-33a-5p与SIRT6的靶向关系;Pearson法分析食管癌病人血清miR-33a-5p与SIRT6 mRNA表达水平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食管癌病人血清miR-33a-5p、SIRT6 mRNA表达水平与病人预后的关系;Cox回归分析食管癌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食管癌组血清miR-33a-5p表达水平高于良性病变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RT6 mRNA表达水平低于良性病变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rgetScanHuman网站预测miR-33a-5p与SIRT6存在靶向结合位点,食管癌病人血清miR-33a-5p与SIRT6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468,P<0.05);食管癌病人血清miR-33a-5p、SIRT6 mRNA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血清miR-33a-5p低表达与SIRT6 mRNA高表达食管癌病人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miR-33a-5p高表达与SIRT6 mRNA低表达食管癌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33a-5p高表达及SIRT6 mRNA低表达是食管癌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食管癌病人血清miR-33a-5p表达水平升高,SIRT6 mRNA表达水平降低;二者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和病人预后相关。
- 杨翠英赵峥张亮亮靳兆
- 关键词: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
-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对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脏功能评价的价值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心脏功能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63例,其中肺叶切除组42例,全肺切除组21例,于术前及术后10 d行SPECT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测,比较手术前后不同检查方法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等指标差异。结果手术前心肌灌注显像正常者50例(79.37%),手术后心肌灌注显像正常者34例(53.97%),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43,P=0.002);手术后的心肌灌注显像评分低于手术前(Z=10.286,P=0.036);手术后,肺叶切除组和全肺切除组LVEDV、LVESV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较手术前有明显降低(t=3.248,P=0.002;t=4.178,P=0.000),且全肺切除组低于肺叶切除组(t=2.247,P=0.028);SPECT心肌灌注显像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IVEDV、LVESV、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对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心脏功能的评估较为准确、客观,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赵峥杨晓光苏春勇马小刚聂晓进任利兵
- 关键词:肺癌围手术期心脏功能
- 肺纤维化与铁死亡的相关性分析与机制探讨
- 2024年
- 目的探讨铁死亡与肺纤维化的相关性与机制。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和FerrDb数据库中获得2019年1月—2023年12月肺纤维化组织测序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正常对照组与肺纤维化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提取肺嗜铁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富集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和随机森林算法筛选枢纽基因。制作小鼠肺纤维化模型进行运动干预,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验证枢纽基因的表达。结果对103例特发性肺纤维化肺组织和103例正常肺组织的比较,鉴定出13个上调基因和7个下调基因为铁死亡相关差异表达基因。PPI结果显示这些铁死亡相关基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途径富集和基因本体论富集分析表明,铁死亡相关基因参与有机阴离子转运、缺氧反应、氧水平降低反应、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肾细胞癌和花生四烯酸代谢信号通路。通过PPI分析和随机森林算法确定的基因包括CAV1、NOS2、GDF15、HNF4A和CDKN2A。小鼠模型纤维化肺组织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与运动组比较,博来霉素组的NOS2、PTGS2和GDF15 mRNA水平上调(P<0.05),CAV1和CDKN2A mRNA水平下调(P<0.05);与博来霉素组比较,博来霉素+运动组CAV1和CDKN2A的表达增加(P<0.05),NOS2、PTGS2和GDF15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出与肺纤维化中铁死亡相关的20个潜在基因。CAV1、NOS2、GDF15和CDKN2A通过调节铁死亡影响肺纤维化的发生。跑步机训练可以减少肺纤维化组织中的铁死亡,从而减少肺部炎症。
- 刘卓赵峥张亮亮杨翠英靳兆
- 关键词:肺纤维化生物信息学分析
- 利用SPECT对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肺功能变化的研究
- 赵峥杨晓光聂晓进苏春勇马小刚任利兵刘海平
- 为利用SPECT对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肺功能进行评价,使用SPECT心肌灌注显像观察肺切除手术前后心功能左心功能的改变。采用其对心脏功能的精确分析观察肺癌手术患者前后左心功能的变化,得出了肺切除术后左心功能降低的结论。通...
- 关键词:
- 关键词:肺癌手术治疗
- 应用紫杉醇脂质体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应用紫杉醇脂质体与传统紫杉醇化疗的临床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别。方法将68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发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分成两组:试验组37例,对照组31例。试验组应用紫杉醇脂质体(135mg/m2)进行化疗,对照组应用传统紫杉醇(135mg/m2)进行化疗。两组每周期均联合应用卡铂化疗,剂量为300 mg/m2,每3周为1周期。结果 68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试验组完全缓解(CR)5例(13.5%),部分缓解(PR)13例(35.2%),总有效率48.7%。对照组CR 1例(3.2%),PR 6例(19.4%),总有效率29.0%,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脱发、肌肉关节酸痛、消化道症状等,无严重过敏反应,试验组过敏反应、恶心、呕吐、肌肉关节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紫杉醇脂质体有效率较传统紫杉醇药物高,而且紫杉醇脂质体出现毒副反应者明显减少,药物耐受性高。
- 杨晓光赵峥苏春勇马小刚聂晓进任利兵
- 关键词:肺肿瘤淋巴转移药物毒性
- 应用紫杉醇脂质体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应用紫杉醇脂质体与传统紫杉醇化疗的临床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8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7例和对照组3l例。试验组应用紫杉醇脂质体(135mg/m2)联合卡铂(300mg/mz)进行化疗,对照组应用传统紫杉醇(135mg/m2)联合卡铂(300mg/m2)进行化疗。比较两组的临床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68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试验组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17例,进展5例,有效率40.5%(15/37),临床控制率86.5%(32/37);对照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15例,进展6例,有效率32.3%(10/31),临床控制率80.6%(25/31)。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脱发、肌肉关节酸痛、消化道症状等,无严重过敏反应,试验组低血压、面部潮红、感觉异常、肌肉关节痛、皮疹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比9.7%(3/31),5.4%(2/37)比19.4%(6/31),10.8%(4/37)比22.6%(7/31),13.5%(5/37)比38.7%(12/31),5.4%(2/37)比25.8%(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紫杉醇脂质体有效率较传统紫杉醇药物高,而且紫杉醇脂质体出现不良反应者明显减少,药物耐受性高。
- 赵峥杨晓光苏春勇马小刚聂晓进任利兵
- 关键词:肺肿瘤淋巴结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紫杉醇脂质体
- 血清GDF-15、IL-33联合检测在ICU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究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白细胞介素-33(IL-33)联合检测在重症监护室(ICU)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入住该院ICU的73例肺部感染老年患者作为研究组,依据治疗30 d后患者的预后情况,将研究组分为生存组(52例)和死亡组(21例)。另选取同期入住该院ICU但未发生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GDF-15、IL-33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CU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DF-15、IL-33水平对ICU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GDF-15、IL-33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GDF-15、IL-33水平为ICU老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GDF-15、IL-33水平诊断ICU老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2、0.896、0.951,二者联合检测的AUC大于GDF-15、IL-33单独诊断(Z_(二者联合-GDF-15)=2.630、Z_(二者联合-IL-33)=2.432,P=0.009、0.015)。生存组与死亡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性别、血小板计数、血清肌酐、血红蛋白、尿素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死亡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GDF-15、IL-33水平均高于生存组(P<0.05),淋巴细胞计数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清GDF-15、IL-33水平为ICU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淋巴细胞计数为ICU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GDF-15、IL-33单独及二者联合预测ICU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预后情况的AUC分别为0.870、0.836、0.960,二者联合检测的AUC大于GDF-15、IL-33单独诊断(Z_(二者联合-GDF-15)=2.521
- 杨翠英赵峥张亮亮刘卓靳兆
- 关键词:肺部感染生长分化因子15白细胞介素-33预后
- miR-934和miR-1307在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明确miR-934和miR-1307在食管鳞癌(ES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ESCC患者125例(ESCC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血清中miR-934和miR-1307的表达。随访3年,以二者均值将患者分为miR-934低表达组(<2.53)和miR-934高表达组(≥2.53),miR-1307低表达组(<2.10)和miR-1307高表达组(≥2.10),比较血清中miR-934和miR-1307不同表达患者的预后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ESCC组患者血清miR-934和miR-1307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53±0.72和2.10±0.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2±0.39和1.12±0.33(均P<0.05)。血清miR-934和miR-1307与ESCC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以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血清miR-934和miR-1307高表达组3年无进展生存期(PFS)低于miR-934和miR-1307低表达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Ⅲ~Ⅳ期、miR-934高表达和miR-1307高表达、肿瘤中低分化程度、远处转移是影响ESCC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血清miR-934和miR-1307在ESCC患者中呈异常高表达,且其高表达是ESC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望成为ESCC的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 刘卓赵峥张亮亮靳兆
- 关键词: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ADGRD1、PTK7表达水平及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黏附G蛋白耦联受体D1(ADGRD1)、蛋白酪氨酸激酶7(PTK7)表达水平,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邯郸市中心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52例NSCL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余肺组织(距肿瘤切缘≥2 cm)。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余肺组织中ADGRD1、PTK7表达水平。分析ADGRD1、PTK7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癌组织中ADGRD1、PTK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癌组织中ADGRD1表达和PTK7表达之间的相关性。随访3年,通过Cox回归模型以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NSCLC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与癌旁正常余肺组织比较,癌组织ADGRD1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PTK7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程度、TNM分期Ⅲa期NSCLC患者的ADGRD1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程度、TNM分期Ⅰ+Ⅱ期NSCLC患者(P<0.05)。出现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Ⅲa期者的PTK7阳性表达率高于未见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Ⅰ+Ⅱ期者(P<0.05)。ADGRD1阴性表达、PTK7阳性表达时,NSCL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明显增加(P<0.05)。PTK7阳性表达以及ADGRD1阴性表达均为NSCLC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152例中最终146例获得随访,ADGRD1阴性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低于ADGRD1阳性表达组(P<0.05);PTK7阳性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低于PTK7阴性表达组(P<0.05)。淋巴结转移、ADGRD1阴性表达、TNM分期Ⅲa期、PTK7阳性表达均为NSCLC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癌组织中ADGRD1表达水平与PTK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NSCLC患者癌组织中ADGRD1呈低表达、PTK7呈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不良预后结局的发生有关。
- 刘卓赵峥张亮亮杨翠英靳兆周淑杰
-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