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亮
- 作品数:41 被引量:10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一种周向阀口特性试验台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周向阀口特性试验台,所述的试验台包括左端盖和右端盖,左、右端盖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密封端盖,左、右端盖之间为带通腔的阀体,阀体上设置传感器安装口,阀体的通腔内安装阀套,阀套内亦设置通腔,阀套通腔的两端分别安装...
- 杨友胜王帅赵亮王保振
- 鳀鱼肉主要组分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作用的研究
- 畜禽鱼肉促进人体非血红素铁吸收的关键因子被称为“肉因子”,但其化学本质和作用机理仍不清楚。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鳀鱼肉胰蛋白酶水解产物在消化道内能够介入三价铁的水解,促进铁氢氧化物纳米微粒(FeONPs)的形成,且形成的...
- 赵亮
- 关键词:膳食营养生物可利用性
- 开边界对北太平洋被动示踪物模拟的影响
- 采用了Stevens开边界条件将一个闭边界海盆尺度环流模式改造成开边界模型,对20°S以北太平洋大尺度环流进行了系统模拟,进而考察了边界条件的变化对北太平洋被动示踪物模拟的影响。首先模拟了北太平洋对CFC-11的吸收以及...
- 赵亮徐永福
- 关键词:北太平洋CFC
- 文献传递
- 我国现代合院式联排住宅设计研究——以青岛天泰温泉度假村为例
- 合院式联排住宅是联排住宅的一种规划布局形式,它的发展是伴随着联排住宅共同进行的,虽其间几经沉浮,但依旧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当今社会在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住宅设计的人性化、传统的邻里交往空间形式与生活状态愈发受到建筑师和...
- 赵亮
- 关键词:交往空间邻里关系
- 一种快速无损地检测贝类体尺和闭壳肌性状的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无损地检测贝类体尺和闭壳肌性状的装置,包括X射线光源、输送机、X射线面板采集仪和图像分析器;X射线光源和X射线面板采集仪设置于X射线检测箱的内部;X射线光源位于输送机的上方并固定设置于检测箱的顶部...
- 胡晓丽孔祥福赵亮黄山桓连姗姗梁浩颖包振民
- 石油污染物在海滩颗粒体系中吸附规律的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以0#柴油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石油污染物在海滩颗粒体系中的吸附规律,考察了吸附剂(沙粒)的粒径、海水盐度和温度三因素对吸附作用的影响,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物对溶解油的吸附速率较快,其吸附量与沙粒粒径成反比,与盐度成正比,而温度的升高不利于吸附过程的进行。溶解油在颗粒物上的吸附为物理吸附,其吸附模式符合Henery等温吸附式。
- 夏文香刘金雷李金成赵亮
- 关键词:石油污染物
- 1株嗜酸硫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污染底泥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被引量:2
- 2009年
-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从河流底泥中筛选到1株细菌FD97,通过序批式摇瓶培养考察了不同温度下(22~40℃)该菌株对污染底泥中Zn、Cu和Cr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菌株FD97为嗜酸硫杆菌属(Acidithiobacillussp.).在22~40℃条件下,以Acidithiobacillussp.FD97为主要菌株的生物沥浸作用可有效去除污染底泥中Zn、Cu和Cr.沥浸处理16 d,Zn、Cu和Cr的去除率可分别达70%、90%和25%.从底泥pH值变化、SO42-产生以及重金属去除率角度衡量不同温度的底泥沥浸处理效果依次为:34℃>28℃≈40℃>22℃.控温28℃较适宜今后的实际应用.底泥重金属生物沥浸去除率的大小与底泥pH值变化密切相关,与温度无直接关系.当底泥pH值降至5.0、3.5和2.5时,底泥中Zn、Cu和Cr分别开始溶出,pH值降为2.0,重金属去除率达最大.
- 方迪赵亮单红仙王方赵阳国杨薇薇
- 关键词:底泥重金属
- 污染底泥重金属生物沥浸去除的工艺优化研究
- 赵亮
- 关键词:污染底泥重金属生物沥浸
- 基于SOA架构的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与研究
- 全球范围内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迅猛发展已经影响了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比以前传统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也使得互联网成为一个自有公平的、交互式的、高效率的市场交易平台。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系统,企业和消...
- 赵亮
- 关键词:电子商务系统SOA技术软件设计业务架构数据库结构
- 基于虾夷扇贝自交家系的双列杂交配合力分析
- 2024年
- 为评估“先纯后杂”种质改良技术在虾夷扇贝中的应用效果,利用3个自交F_(1)家系(21#、12#、16#)的子代,采用3×3完全双列杂交构建包含亲本正反交的9种组合,统计幼虫期和成体期的成活率性状并开展配合力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自幼虫期3日龄起,各阶段存活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3组亲本的一般配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相同,在27、140、200、440日龄一般配合力差异显著(P<0.05),尤其在140日龄差异极显著(P<0.01),效应值为-6.88~8.25;在幼虫期,不同交配组合中62.96%的特殊配合力与其反交组合是相反的方向,16#×12#展现出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最高值达18.33;在成体期特殊配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也不同,从幼虫到成体的转换期(27~140日龄)多数组合出现了效应值下降趋势。21#×12#、16#×12#组合在存活率上的杂种优势展现了合理运用“先纯后杂”的育种策略的有效性;同时21#×21#、12#×12#、16#×16#组合在存活率上的优势显示了虾夷扇贝具有较强的遗传负荷清除效率。试验结果可为虾夷扇贝遗传改良提供基础数据。
- 赵亮赵亮高杉周遵春
- 关键词:虾夷扇贝双列杂交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自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