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雄
- 作品数:41 被引量:112H指数:7
-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对8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放置滤器,静脉内置管注入尿激酶溶栓剂和利用介入器材破栓、抽栓及球囊扩张等综合治疗技术,观察疗效,并对相关资料和继发病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痊愈62例,明显有效13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7.5%,放置下腔静脉滤器76例。置管时间19 d,平均6.8 d。结论:综合介入治疗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和微创方法,值得推广运用。
- 印建国杨军宁季军贾雄宋锦文刘晓红杨艳
- 关键词:静脉下肢血栓形成介入治疗
- 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在胸部床旁摄影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04年
- 李传彪宁季军郑曙光贾雄杨柄飞印建国
- 关键词: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胸部床旁摄影CR图像质量
- 慢性骨髓炎的介入治疗被引量:6
- 2004年
- 刘晓红印建国宋锦文贾雄
-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介入治疗手术治疗放射学
- 慢性骨髓炎的造影表现及动脉内药物灌注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观察经导管灌注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29例患者术前行药敏试验,无法取得药敏试验者用高效广谱抗生素.采用Seldinger穿刺置管并造影确定管头位置后回病房,用微量泵注入抗生素,置管时间3~9天不等.血供差者适当给予扩血管及疏通微循环药.结果 13例经灌注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成功地进行了手术治疗(45%),15例完全治愈出院(51%),1例绿脓杆菌感染者因创面大效果差而截肢.随访25例41天至4年,其中4例复发者均为单纯灌注者.结论动脉内药物灌注治疗慢性骨髓炎方法简单,实用性强,疗效可靠,缩短了治疗时间.通过造影了解病灶周围的血管情况,对临床吻合血管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 刘晓红印建国宋锦文贾雄宁季军
-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抗生素动脉内灌注
-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特征与病理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 石新霞贾雄
- 微小钙化在早期乳腺癌X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乳腺钙化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中的表现特征及其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乳腺X线钼靶片中表现为微小钙化的病例,观察钙化的数目、形态、大小、分布、密度等,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做对照。结果乳腺良、恶性疾病均可出现钙化。本组病例乳腺恶性病变112例,其中导管原位癌24例,浸润性导管癌88例,良性病变48例。钙化呈簇状分布、沿导管方向走行或呈蠕虫型、混合型形态的钙化多见于乳腺癌,弥漫性分布及粗颗粒型或融合型形态的钙化多见于乳腺良性病变。结论分析乳腺X线片中微小钙化形态学表现、密度、数目、走向分布及钙化与肿块的关系,能显著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价值。
- 方燕燕贾雄
- 关键词:微小钙化乳腺肿瘤
- 手部动静脉畸形的介入治疗
- 2007年
- 目的回顾总结5例手部动静脉畸形的介入疗法。方法经患侧肱动脉置管,对畸形血管供血动脉分别超选和栓塞。栓塞采用高温处理的明胶海绵颗粒、丝线段、平阳霉素和弹簧圈。结果5例中共栓塞13支供血动脉,栓塞成功率100%。1例复杂畸形得到有效控制,3例临床治愈和近期1例在观察中。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是治疗手动静脉畸形的一种安全、成功率高和疗效肯定的治疗手段。
- 印建国刘晓红杨艳宁季军贾雄
- 关键词: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栓塞术
- Maffucci综合征1例被引量:1
- 2014年
- 患者,女,13岁,因左上臂外伤后疼痛伴活动受限3 d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患者跛行步入病房,左上肢功能位悬吊固定中,上臂近端肿胀、压痛,未及骨擦音(感)。左前臂远端桡侧肿大,可及大小约2cmx2 cm的囊性肿块,活动度好。左侧掌面可见明显隆起肿大的串珠样肿块,约6 cm×3 cm×10cm大小,左侧胸壁见类圆肿块影,均质软呈深蓝紫色,压之可变形。左肩部局部软组织皮肤颜色变深。左下肢明显短缩,较健侧短缩约15 cm,且膝外翻约20°。
- 刘晓红贾雄方燕燕
- 关键词:MAFFUCCI综合征内生软骨瘤血管瘤
-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规行DSA检查,发现病变或可疑病变后行3D-DSA检查。结果:26例颅内动脉瘤中检出动脉瘤31枚,其中后交通9枚,C1段3枚,C2段5枚,C3段3枚,前交通6枚,大脑中3枚,椎动脉动2枚。3例2D-DSA未见病变3D-DSA确诊,5例因血管重叠3D-DSA排除了动脉瘤。6枚GDC栓塞,5枚手术夹闭,2枚颈内动脉可脱性球囊封阻术。结论:3D-DSA极大提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和手术夹闭提供了可靠保障,在临床诊疗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印建国贾雄刘晓红杨艳宁季军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栓塞夹闭
- 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探讨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SA或3D-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32例,根据造影结果决定治疗方案。结果共发现28例33个颅内动脉瘤。其中20例颅内动脉瘤进行了血管内栓塞治疗。14例用可解脱铂金弹簧圈(GDC)行动脉瘤栓塞术,6例用可脱性球囊行颈内动脉闭塞术。结论3D-DSA极大提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为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提供了可靠保障。具有准确、安全和操作方便的特点,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刘晓红印建国杨艳贾雄宁季军
- 关键词:血管内栓塞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可脱性球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