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华霞

作品数:15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近视
  • 5篇角膜
  • 4篇术后
  • 4篇激光
  • 3篇植入
  • 3篇植入术
  • 3篇弱视
  • 3篇屈光
  • 3篇准分子
  • 3篇准分子激光
  • 3篇外斜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分子
  • 3篇高度近视
  • 2篇眼症
  • 2篇引物
  • 2篇原位
  • 2篇视力
  • 2篇手术

机构

  • 13篇郴州市第一人...
  • 2篇南华大学
  • 1篇邵阳学院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5篇谭华霞
  • 11篇何芳
  • 10篇杜玲芳
  • 10篇宋伟琼
  • 3篇高娜
  • 2篇武正清
  • 2篇张艳丽
  • 2篇周小平
  • 1篇刘丹
  • 1篇周丽丽
  • 1篇段丽丽
  • 1篇林鹏飞
  • 1篇蒋文丽
  • 1篇罗迪贤
  • 1篇罗伟濠

传媒

  • 4篇临床眼科杂志
  • 3篇当代医学
  • 2篇湘南学院学报...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ICL植入术治疗近视性高度屈光参差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高度屈光参差的近视患者双眼行带散光的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即TICL后的视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接受TICL植入术有高度屈光参差的复合性近视散光患者26例,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1、6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双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TICL植入超高度近视眼1、6个月的裸眼视力均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度近视眼术后1、6个月的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双眼调节幅度术前(6.21±2.28)D,术后1个月(7.89±2.58)D,术后6个月(8.26±2.15)D,调节幅度明显增加,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眼调节灵敏度术前(9.48±1.11)cpm/min,术后1个月(10.16±0.97)cpm/min,术后6个月(10.81±0.57)cpm/min,调节灵敏度明显提高,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屈光参差的复合性近视散光患者行TICL植入术能有效降低双眼的屈光度差值,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
杜玲芳谭华霞何芳宋伟琼周小平
关键词:屈光参差
FS-LASIK和ICL矫治高度近视术后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和有晶状体眼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眼科行FS-LASIK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各25例50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残余屈光度、高阶像差。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裸眼视力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两组术后1、3个月的裸眼视力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ICL植入术组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高于FS-LASIK术组(P<0.05),ICL植入术组术后1、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FS-LASIK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残余屈光度与术前比较都有明显降低(P<0.05),FS-LASIK术组在术后1、3、6个月的残余屈光度由远视逐渐变为近视,ICL植入术组残余屈光度在术后1、3、6个月无明显变化,两组残余屈光度在术后各随访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LASIK术组术后1、3、6个月的球差、彗差均较术前增加(P<0.05),三叶草像差仅在术后1个月较术前增加(P<0.05);ICL植入术组术后1、3、6个月的球差、彗差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叶草像差在术后1个月较术前增加(P<0.05)。结论FS-LASIK和ICL植入术均可有效矫正高度近视,但ICL植入术视觉质量更优,屈光矫正效果和屈光稳定性更好。
谭华霞杜玲芳何芳宋伟琼
关键词: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高度近视
虚拟现实技术视觉训练联合家庭训练治疗大龄弱视儿童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R)视觉训练联合家庭训练对大龄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首次就诊于本院眼视光中心的50例(78眼)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矫正屈光不正后随机分为实验组[n=26(39眼)]和对照组[n=24(39眼)]。实验组采用集中VR视觉训练联合家庭弱视训练,对照组采用家庭弱视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训练后视觉方向、视觉轮廓及视觉精细治愈率。结果实验组弱视治疗总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个月后,实验组视觉方向、视觉精细和视觉轮廓治疗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VR视觉训练联合家庭训练治疗大龄弱视儿童效果显著,能快速提升视力,改善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杜玲芳高娜何芳宋伟琼谭华霞张艳丽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视觉训练
用准分子激光视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儿童高度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效果探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用准分子激光视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儿童高度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准分子激光视角膜原位磨镶手术的80例高度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些患儿均使用准分子激光视角膜原位磨镶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其治疗的效果。结果:这80例患儿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其裸眼视力、最佳戴镜矫正视力、三级视功能以及双眼不等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进行手术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准分子激光视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儿童高度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儿的视功能。
林鹏飞谭华霞
关键词:屈光参差性弱视
不同程度近视患者LASIK术后干眼症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近视患者在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不同时间干眼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本院眼科行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患者,低度近视﹑中度近视﹑高度近视各50例(100只眼)在行LASIK术后1周、1、3、6个月作干眼症调查,泪膜破裂时间(BUT)及Schirmer泪液分泌检查(SIT)。结果术后6个月内干眼的发生率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比较P<0.05,差异均有显著意义,低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比较P>0.05,差别无显著差异。术后1个月内BUT: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分别与高度近视组比较P<0.05,差别均有显著意义,低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比较P>0.05,差别无显著意义。不同程度近视组组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BUT比较:三组在术后1周﹑1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P<0.05,差异均有显著意义。术后3个月内SIT: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分别与高度近视组比较P<0.05,差别均有显著意义,低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不同程度近视组组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SIT比较: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在术后1周﹑1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P<0.05,差异均有显著意义。高度近视组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P<0.05,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不同程度近视患者在LASIK术后干眼的发生是有差别的,近视度数越高,干眼的发生越严重,持续时间也越长,但最终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解。
谭华霞武正清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干眼症
敲低NLRP12对高眼压大鼠RGCs的保护作用及其抑制细胞焦亡的机制
2023年
目的探讨敲低NOD样受体家族热蛋白结构域12(NLRP12)对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炎症因子水平和视网膜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70只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高眼压组、高眼压+小干扰RNA阴性对照(siNC)组、高眼压+siNLRP12组和高眼压+siNLRP12+重组大鼠caspase-1(rrcaspase-1)组,每组14只。其中对照组仅接受右眼结膜切口处理,其他各组均采用巩膜外静脉烧灼法建立大鼠右眼高眼压模型;高眼压+siNC组、高眼压+siNLRP12组和高眼压+siNLRP12+rrcaspase-1组建立高眼压模型后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射siNC、siNLRP12和siNLRP12+rrcaspase-1试剂。巩膜外静脉烧灼术后1 d、1周、2周、3周,测量大鼠右眼眼压;巩膜外静脉烧灼术后3周,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结构,计数各组RGCs数量。将RGCs分为对照组、rrcaspase-1组、siNC+rrcaspase-1组、siNLRP12+rrcaspase-1组,其中rrcaspase-1组、siNC+rrcaspase-1组、siNLRP12+rrcaspase-1组分别采用rrcaspase-1、siNC+rrcaspase-1和siNLRP12+rrcaspase-1处理细胞24 h,对照组不予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GCs和大鼠视网膜组织中NLRP12、caspase-1、cleaved-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或细胞培养物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2、3周高眼压组眼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视网膜各层组织清晰,RGCs呈单层排列,高眼压组和高眼压+siNC组RGCs层松散,视网膜内丛状层变薄。高眼压+siNLRP12组视网膜内丛状层较高眼压组增厚,高眼压+siNLRP12组和高眼压+siNLRP12+rrcaspase-1组RGCs层松散。对照组、高眼压组、高眼压+siNC组、高眼压+siNLRP12组和高眼压+siNLRP12+rrcaspase-1组RGCs数量分别为(119.31±23.25)、(89.19±16.98)、(88.87±13.92)、(109.33±10.25)和(92.89±12.58)个,总体比较
宋伟琼何芳杜玲芳谭华霞刘丹
关键词:高眼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眼前节OCT辅助PTK治疗角膜浅层病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辅助治疗性角膜光学切削术(PTK)治疗角膜浅层病变的疗效。方法分析在我院经眼前节OCT辅助PTK治疗的角膜浅层病变患者15例(20只眼)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眼前节OCT检查,判断病变的形态和深度,指导PTK削融方案的制定,并对术前、术后6个月内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病变深度、角膜厚度、并发症等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的角膜浅层病变在安全范围内均得到了有效切削,术后1、3、6个月UCVA及BCVA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术后3个月较术后1个月UCVA和BCVA均有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患者UCVA和BCVA基本稳定。未见原发病复发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眼前节OCT能对角膜浅层病变进行准确的检测,从而指导PTK治疗,术后效果好,并发症少。眼前节OCT辅助PTK治疗角膜浅层病变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谭华霞杜玲芳何芳宋伟琼周丽丽
关键词:角膜浅层病变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分为两组,A组行单眼外直肌退后加内直肌缩短术,B组行双眼外直肌等量退后手术,对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进行眼位\三级视功能检查,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40例患者术后眼位正位率为70%;B组40例患者术后眼位正位率9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I级、II级功能的恢复率虽高于A组,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III级功能的恢复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眼外直肌等量退后手术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优于行单眼外直肌退后加内直肌缩短术。
何芳谭华霞宋伟琼杜玲芳
关键词:手术
TICL植入术与ICL植入联合LASEK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TICL植入术)与ICL植入联合个体化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观察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超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78例(151只眼),其中A组46例(90只眼)接受TICL植入术;B组32例(61只眼)接受ICL植入并于3个月后在我院采用个体化LASEK术进行补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2年的屈光度、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S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及视觉质量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屈光度、UCVA、BSCVA均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UCVA、 BSCVA、屈光稳定性略低于B组(P<0.05),而残余散光高于B组(P<0.05)。患者术后2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过程中眼压正常,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有部分患者因人工晶状体散光轴的旋转导致视力的不稳和视觉质量的下降,但无干眼症状。B组患者视力的稳定性更好,但是部分患者的干眼症状一直持续。随访2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瞳孔阻滞性青光眼和晶状体前囊膜下混浊等并发症,安全性可靠。结论 TICL植入术与ICL植入联合个体化LASEK手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屈光状态,有效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改善视觉质量,且安全可靠。ICL植入联合个体化LASEK手术后视力的稳定性更好可作为对视力要求更高的患者的首选;眼表状况欠佳,有明显干眼症状的患者TICL植入术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杜玲芳谭华霞何芳宋伟琼周小平高娜
关键词:超高度近视
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后临床效果的比较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眼视光中心行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的近视患者各50例100眼在术后1、3、6mo做裸眼视力、残余屈光度、干眼症调查、高阶像差检查。结果:两组的裸眼视力及残留屈光度在术后6mo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状调查显示:术后1、3mo,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6mo高阶像差与术前对比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mo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及球差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mo水平彗差、垂直彗差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球差变化值小于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稳定的手术方式,干眼症发生率低,术后视觉质量更优于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
何芳谭华霞
关键词:飞秒激光干眼症视力高阶像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