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红卫

作品数:27 被引量:169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职业病
  • 8篇稳态噪声
  • 8篇非稳态噪声
  • 7篇职业病危害
  • 7篇听力损失
  • 5篇噪声暴露
  • 5篇职业病危害因...
  • 5篇峰度
  • 4篇累积噪声暴露...
  • 4篇暴露量
  • 3篇噪声
  • 3篇剂量-反应关...
  • 3篇健康
  • 3篇风险评估
  • 2篇等效声级
  • 2篇职业病危害因...
  • 2篇制造业
  • 2篇网络直报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机构

  • 23篇浙江省疾病预...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北京市劳动保...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宁波大学
  • 1篇丽水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杭州市疾病预...
  • 1篇湖州市疾病预...
  • 1篇温州市疾病预...

作者

  • 23篇谢红卫
  • 14篇张美辨
  • 11篇全长健
  • 10篇袁伟明
  • 10篇邹华
  • 8篇赵海英
  • 8篇周莉芳
  • 4篇陈苘
  • 4篇栾俞清
  • 3篇杨玉
  • 3篇方兴林
  • 3篇高向景
  • 2篇楼晓明
  • 2篇俞顺飞
  • 2篇唐仕川
  • 2篇邢鸣鸾
  • 2篇曹艺耀
  • 1篇朱江
  • 1篇栾亦清
  • 1篇陈瑞生

传媒

  • 5篇中华劳动卫生...
  • 5篇环境与职业医...
  • 3篇浙江预防医学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安全生产...
  • 1篇第十二次全国...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3
  • 1篇200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用电气风险评估模式在我国中小企业干预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2015年
为提高对职业危害的识别和控制能力,采用跨国企业风险评估模式帮助我国中小企业改善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选用通用电气环境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11个相关元素作为评估工具,对企业开展干预,并评估效果。结果表明,干预效果较好,工人接触有害物质的水平明显降低,个体防护用品使用率和正确使用率有较大提高,职业危害风险评估符合率有明显提高。应用风险评估模式干预的示范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得到有效改善,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借鉴。
徐茗于常艳唐仕川梅良英谢红卫秦之刚俞文兰
关键词:风险评估干预
一种固体粉末源匀质分散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体粉末源匀质分散器,包括:柱体,其作为铺设固体粉末时转动该匀质分散器的把手;分散底座,其设置在所述柱体的底端,所述分散底座为圆形底座,其底面带有向下突出的螺旋纹;敲击块,其正对所述分散底座的外侧壁并...
曹艺耀周振任鸿王鹏俞顺飞谢红卫袁伟明赖忠俊周磊邹华楼晓明
2006至2009年浙江省尘肺发病分析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分析浙江省尘肺发病特点,为制定浙江省尘肺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浙江省职业病网络报告系统收集2006至2009年新发尘肺病例资料,就患者分布地区、行业、发病年龄、接尘工龄、期别、企业规模等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006至2009年,浙江省报告新发尘肺分别为157例、173例、209例和280例,共819例,其中,矽肺占86.9%。尘肺病例主要分布在宁波市、温州市等地区;分布行业以建材、机械、煤炭、地质矿产、轻工、建设为主。新发尘肺患者发病年龄分别为(47.8±10.0)、(52.5±13.1)、(55.5±11.2)、(55.9±12.2)岁,发病年龄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尘肺患者的接尘工龄分别为(12.4±8.6)、(12.9±9.4)、(12.4±8.6)和(15.7±10.0)年。Ⅰ、Ⅱ、Ⅲ期尘肺患者的接尘工龄分别为(14.3±9.87)、(12.4±8.7)、(11.4±7.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浙江省新发尘肺病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以矽肺为主,其分布与区域和行业有关,且接尘工龄较短。
邹华方兴林陈苘张美辨赵海英杨玉谢红卫袁伟明何继亮
关键词:尘肺职业病流行病学研究特征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在某微电子企业建设项目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在微电子行业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识别和分析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 ,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并提出职业卫生防护对策和建议。结果 该建设项目存在不同种类职业病危害因素 ,类比调查结果显示 ,除少数岗位的噪声超过国家标准外 ,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均未超过国家标准 ,有毒作业分级结果显示 ,该建设项目生产线为安全作业。结论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模式科学可行 ,但须进一步修订。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非常必要。
杨玉张美辨赵海英袁伟明谢红卫栾亦清
关键词:建设项目
职业健康与安全核查表在色纺企业职业卫生干预与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HS(健康、安全)核查表在色纺企业职业卫生干预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2013年联合应用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和改良的某跨国公司HS核查表对某色纺企业进行干预与评估,并比较干预前后核查表符合率、作业场所有害物...
谢红卫张美辨邹华俞文兰
关键词:风险评估
两种风险评估模型在印刷行业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9
2016年
[目的]运用新加坡风险评估模型(MOM)和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风险评估模型(ICMM)对印刷行业进行风险评估,探索适用于印刷行业的风险评估技术和模型。[方法]选取3家印刷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上述两种模型进行风险等级评估,比较两种模型风险评估结果异同。[结果]MOM显示:企业A在收卷、放卷和调色换版岗位接触甲苯危害判定为高风险;企业B在收卷岗位接触苯危害判定为高风险;企业C在放卷和收卷岗位接触苯危害判定为极高风险和高风险,在收卷、放卷和调色换版岗位接触甲苯危害判定为高风险;企业A、B和C在收卷、放卷和调色换版岗位接触二甲苯危害判定为中等风险或低风险,接触丙酮危害判定为中等风险、低风险或可忽略风险。ICMM定量法显示:企业A在收卷、放卷和调色换版岗位接触甲苯和丙酮危害判定为不可容忍风险;企业B在收卷岗位接触苯、甲苯、二甲苯和丙酮危害判定为不可容忍风险,在放卷和调色换版岗位接触甲苯和丙酮危害判定为不可容忍风险;企业C在收卷和放卷岗位接触苯、甲苯和二甲苯危害判定为不可容忍风险,在调色换版岗位接触苯、甲苯危害判定为不可容忍风险。ICMM矩阵法显示:企业A在收卷、放卷和调色换版岗位接触甲苯危害判定为高风险,在调色换版岗位接触丙酮危害判定为高风险;企业B在收卷岗位接触甲苯为高风险,在放卷和调色换版岗位接触丙酮危害判定为高风险;企业C在收卷、放卷和调色换版岗位接触甲苯危害判定为高风险。[结论]两种模型在风险水平评估结果上不完全一致,MOM更能客观地评估印刷行业化学毒物的风险水平。
谢红卫张美辨周莉芳全长健陈瑞生朱江
关键词:风险评估印刷行业
指标依赖的非稳态噪声暴露水平与人听力损失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非稳态噪声暴露水平的四个指标,即全天等效声级估算值(LAeq.T)、8小时等效连续A等效(LAeq.8h)、基于LAeq.T和LAeq.8与接噪工龄分别合成累积噪声暴露量(CNE LAeq.T和CNELAeq...
谢红卫全长健张美辨
关键词:累积噪声暴露量高频听力损失剂量-反应关系
变电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识别、评价控制建设项目(某500kV变电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共测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点39个,其中噪声测定点6个,工频电磁场测定点26个,六氟化硫测定点2个,均为合格;高温作业点5个,结合高温作业时间,均达到Ⅰ级高温作业标准。结论该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总体有效。
陈苘宣志强赵海英邹华谢红卫栾俞清袁伟明杨玉
关键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浙江省188家工业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浙江省不同规模、经济类型和行业的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方法]对2005年~2013年委托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的共1 88家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计算职业病危害因素检...
赵海英张美辨邹华谢红卫周莉芳诸浩全长健袁伟明刑鸣鸾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
文献传递
峰度调整噪声等效A声级对评估非稳态噪声导致职业性听力损失的作用被引量:3
2022年
[背景]等效A声级不适用非稳态噪声的暴露风险评估,需用噪声时域结构进行修正,但修正方法及修正后指标的适用性有待探讨。[目的]探讨峰度调整8 h等效A声级(L_(Aeq,8 h))在评估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中的作用,完善不同类型噪声导致职业性听力损失的评估方法。[方法]选择噪声暴露水平在70~95 d B(A)范围内的6个典型行业2466名噪声暴露工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按照1 d B(A)为单位将流行病学数据进行分层,分别计算每1 d B(A)内工人的平均噪声峰度以及3、4、6 k Hz频率下噪声导致的永久性听阈位移平均值(NIPTS_(346)),然后依据已有的修正方法,通过多因素线性回归计算出峰度修正等效声级的调整系数λ,用λ修正L_(Aeq,8 h)(L’_(Aeq,8 h))。将研究对象按照暴露噪声的平均峰度水平分为K_(1)(≤10,稳态噪声组)、K_(2)(>10~50,非稳态噪声组)和K_(3)(>50,非稳态噪声组)三组。使用ISO 1999模型预测每个工人的NIPTS_(346)。对实际测量的NIPTS_(346)进行年龄和性别校正,NIPTS_(346)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值为NIPTS_(346)预测低估值。通过分析L’_(Aeq,8 h)与HFNIHL的相关性以及NIPTS_(346)的预测低估值,验证L’_(Aeq,8 h)在评估NIHL中的适用性。[结果]通过线性回归得到调整系数λ=5.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峰度调整后,L’_(Aeq,8 h)与HFNIHL之间的相关性从6.6%提高到9.6%。L_(Aeq,8 h)和HFNIHL的剂量-反应关系显示,峰度调整后,非稳态噪声组的HFNIHL检出率明显降低,与L’_(Aeq,8 h)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接近于稳态噪声组,非稳态噪声组(K_(2)和K_(3))曲线的R^(2)分别从0.9353和0.9056升高到0.9863和0.9516。峰度调整前,ISO 1999模型对非稳态噪声组(K_(3))NIPTS_(346)的预测低估值明显高于稳态噪声组(t=-3.23,P=0.001);峰度调整后,3个峰度组的NIPTS_(346)低估程度与调整前比较均明显降低(K_(1):t=6.78,P<0.001;K_(2):t=14.31,P<0.001;K_(3):t=11.06,P<0.001)
高向景任鸿袁伟明全长健谢红卫栾俞清张美辨
关键词:峰度非稳态噪声听力损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