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古代中国》(Early China)由吉德炜先生(David Keightley,1932—2017)于1975年创办。除了吉德炜以外,王安国(Jeffrey Riegel)、南希·普莱斯(Nancy Price)与鲍则岳(William Boltz)也曾是《古代中国》第1至13期(1975至1988年)的主编或合作主编;夏含夷(Edward Shaughnessy)、夏德安(Donald Harper)、叶山(Robin Yates)分别是第14至20期(1989至1995年)、第21至27期(1996至2002年)、第28至31期(2003至2007年)的主编。目前,笔者主编的第41期正在出版过程中,将于2018年内面世。创刊号把《古代中国》定义为“一份致力于在史前中国和商周秦汉史研究领域传布信息和实验新想法的通讯简报。它是古代中国研究学会(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arly China)的官方通讯……”,不久之后,“通讯”(newsletter)一词改为了“刊物”(journal)。作为古代中国研究学会的官方刊物,《古代中国》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出版。从2014年第37期开始,该刊的纸本和电子版均由古代中国研究学会与剑桥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每年一期。《古代中国》上发表的论文,涉及先秦研究的方方面面,包括历史、考古、艺术史、文字学、哲学、宗教、文学、科学、语言学和文献学等领域。其中,很多文章运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展现了对相关问题的多层面理解。每一期刊物都含有一份学术年鉴性质的目录,罗列专业书评和提交于上一年度的博士学位论文内容提要。虽然《古代中国》是英文刊物,但文章的目录和摘要都有中文翻译。《古代中国》现已被公认为是西方学界早期中国研究的代表性刊物,尤其以它严谨的汉学学术规范著称于世。